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血管
  • 2篇视网膜血管内...
  • 2篇视网膜血管内...
  • 2篇网膜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1篇贷款
  • 1篇贷款保证
  • 1篇贷款保证保险
  • 1篇信用
  • 1篇信用贷款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机构

  • 6篇南华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刘翀
  • 3篇肖启国
  • 2篇彭辉灿
  • 1篇罗贤令
  • 1篇袁满红
  • 1篇费志刚
  • 1篇谭娟
  • 1篇成喆
  • 1篇周俊
  • 1篇刘辉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土槿乙酸对高糖环境下HRCECs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土槿乙酸对体外高糖环境下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1、体外培养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选用处于生长在对数期的细胞用...
刘翀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土槿乙酸高糖环境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药物联合结膜移盖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药物联合结膜移盖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按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1例。治疗组采用药物联合结膜移盖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角膜移盖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确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周俊肖启国谭娟刘翀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
人参皂苷Rg3对高糖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体外培养的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HRCEC)增殖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从角膜移植术后新鲜人眼球提取的HRCECs。取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高糖+不同浓度Rg3组,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HRCEC的增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各分组HRCEC 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高糖对照组与低糖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用10,20,40,80,160mg/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高糖下HRCEC24,48,72h与高糖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不同浓度Rg3组之间呈时间和浓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与低糖对照组相比,高糖对照组ICAM-1表达明显(P〈0.05),用40,80,160mg/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高糖下HRCEC48h与高糖对照组相比ICAM-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不同浓度Rg3组之间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抑制高糖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ICAM-1表达。
罗贤令彭辉灿刘翀
关键词:人参皂苷RG3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衡阳市RB财险个人信用贷款保证保险风险管理研究
个人信用贷款保证保险是保险公司增强个人信用度、促进消费信贷、发展普惠金融而推行的一项保险业务。该项业务可以为有贷款需求、但无法提供担保或者抵押的个人提供信用贷款担保,最大程度的节约个人资金成本,还可以改善个人生活条件、提...
刘翀
关键词:个人信用贷款保证保险风险管理
泪小点栓塞术对中度混合型干眼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泪小点栓塞术对中度混合型干眼患者眼部症状体征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泪小点栓塞术对中度混合型干眼的疗效。方法对中度混合型干眼患者行泪小点栓塞术。对患者术前、术后30和60 d的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实验(未表面麻醉的Schirmer I)以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进行评估,并且测量泪液中炎症因子IL-1β、金属蛋白酶9(MMP-9)及TNF-α的表达,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34例(68眼)中度混合型干眼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干眼患者OSDI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泪液分泌实验、泪膜破裂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中炎症因子IL-1β,MMP-9及TNF-α的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小点栓塞术能改善中度混合型干眼患者的眼部症状体征,降低眼表炎症因子的水平。
刘翀肖启国刘辉成喆
关键词:炎症因子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选取常规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40例作为分析对象。常规小梁切除术组对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对患者采用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和常规小梁切除术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Ⅰ级和Ⅱ级浅前房明显较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治疗后滤过泡形成情况和眼压控制情况效果较优(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不仅仅可以改善患者浅前房和术后滤过泡的形成情况,同时也能有效控制眼压,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翀肖启国费志刚彭辉灿袁满红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原发性青光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