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庆芬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内镜
  • 5篇肿瘤
  • 5篇黏膜
  • 4篇黏膜下
  • 4篇膜下
  • 3篇视频
  • 3篇黏膜下肿瘤
  • 2篇置入
  • 2篇食管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全层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纤维化
  • 2篇消化道
  • 2篇内镜全层切除...
  • 2篇内镜下治疗
  • 2篇镜下治疗
  • 2篇化道

机构

  • 14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5篇郑庆芬
  • 10篇刘冰熔
  • 7篇刘丹
  • 6篇杨荟玉
  • 3篇段钟平
  • 2篇李建生
  • 2篇白丽
  • 2篇郑素军
  • 1篇祖可佳
  • 1篇吕成倩
  • 1篇孙艳
  • 1篇董新华
  • 1篇李东颖
  • 1篇王盟
  • 1篇陈煜
  • 1篇贺德志
  • 1篇王凯
  • 1篇李晴
  • 1篇刘晖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7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6
  • 1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位管理在内镜下胃肿瘤全层切除术中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术中体位管理对胃黏膜下巨大肿瘤患者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7月在该院消化内科被诊断为胃黏膜下巨大肿瘤(肿瘤直径≥2.0 cm)并接受EFTR的患者。术中调整患者体位以避免肿瘤被胃腔内液体淹没,并分析患者的术中体位与肿瘤位置的关系以及对EFTR术后效果的影响。结果共37例患者纳入研究,术中体位包括:左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和右侧卧位。根据肿瘤的位置,采取对应的术中体位使肿瘤处于高位,术中视野暴露良好,镜下止血、缝合以及其他操作不受胃腔内液体的影响。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EFTR,未见大出血、肿瘤掉入腹腔、显性腹膜炎征象。结论EFTR治疗胃黏膜下巨大肿瘤时,使肿瘤处于高位的术中体位管理应受到重视。通过术前CT确认肿瘤位置或内镜下注水后观察手术视野,均可为患者体位的选择提供依据。该体位管理简单易行,不增加医疗费用,具有降低内镜下操作难度、增加手术安全性和缩短手术时间的优势。
赵丽霞郑庆芬王凯张冀豫宋明洋周洋洋杨荟玉刘冰熔
关键词:胃黏膜下肿瘤体位肿瘤位置
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系统在病毒领域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前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系统已经在很多物种及细胞中被广泛用来编辑基因组DNA,这一系统是第三代人工核酸内切酶,通过识别短的病毒序列来完成基因的编辑。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病毒领域的应用,包括病毒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以及抗病毒治疗(包括HIV、HBV、EB病毒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对该系统未来在病毒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郑庆芬段钟平李建生
关键词:病毒RNA编辑
经肛窦道腔置入双腔胃管持续冲洗治疗结肠瘘一例
2020年
背景消化道瘘是外科手术的难治性并发症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瘘也逐步发展,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安全、微创、低治疗成本等诸多优势.病例简介我院收入了一例以腹痛及反复腹泻为主要症状的66岁的女性患者.内镜下发现一处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的结肠瘘,瘘腔内可见大量白色脓性物.应用结肠镜下经肛金属夹固定双腔胃管并持续冲洗成功治愈.结论经肛窦道腔置入双腔胃管持续冲洗是一种微创、简单、经济且有效的治疗结肠瘘的方法,金属夹固定双腔胃管可保证冲洗效果.
李晴郑庆芬刘冰熔刘丹
关键词:消化道瘘
内镜全层切除术后单钳道内镜对吻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含视频)
2022年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一2019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直径M cm)行内镜全层切除术,并采用单钳道内镜对吻缝合法闭合消化道全层缺损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内镜全层切除术后单钳道内镜对吻缝合技术闭合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所有术后创面成功闭合(100%),未发生术后吻合口漏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瘤体平均最大长径3 cm(1〜7 cm),13例(21%)瘤体最大长径M cm;62例患者平均止血夹应用个数25.7枚(7〜78枚),平均手术时间168 min(44〜300 min),平均缝合时间63 min(13〜211 min);患者术后平均7 d(4〜12 d)出院;术后3〜6个月复查内镜,手术创面均愈合良好。以上结果提示,单钳道内镜对吻缝合方法闭合消化道全层缺损安全、有效、简单、可行。
张永佩刘丹郑庆芬赵丽霞刘冰熔
关键词:内镜全层切除术黏膜下肿瘤
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治疗食管上段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STER)治疗起源于固有肌层(MP)的食管上段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STER治疗的,起源于MP的41例食管上段S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变距门齿22.0(20.0,23.0)cm,病变直径1.5(1.2,3.0)cm,长隧道STER(隧道长度≥3.0 cm)切除15例(36.6%),短隧道STER(隧道长度<3.0 cm)切除26例(63.4%),平均手术时间60.0(34.0,93.0)min。肿瘤整块切除率80.5%(33/41)。术中3例(7.3%)出现并发症。其中,隧道黏膜损伤2例(4.9%),大出血1例(2.4%)。术后皮下气肿4例(9.8%),高热3例(7.3%),均通过保守治疗好转,术后住院时间6.0(4.5,7.0)d。肿瘤长径≥3.0 cm组与肿瘤长径<3.0 cm组比较,手术时间长(P=0.000),术后并发症多(P=0.014),整块切除率低(P=0.036)。短隧道组与长隧道组的肿瘤大小、肿瘤形状、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整块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39例,神经鞘瘤2例。术后随访(34.2±18.7)个月,均无肿瘤复发,无食管狭窄发生。结论STER治疗起源于MP的食管上段SMT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于长径<3.0 cm的食管SMT。短隧道STER治疗食管上段SMT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初步证实。
刘凯鹏李德亮贺德志刘丹赵丽霞郑庆芬王盟刘冰熔
关键词:食管黏膜下肿瘤短隧道
内镜全层切除术与外科手术切除胃巨大间质瘤的对照性分析(含视频)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评价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长径5~7 cm胃巨大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内镜全层切除术或外科手术(包括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长径5~7 cm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胃间质瘤的36例病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9例和外科组27例,对比分析2组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结果围术期指标方面,内镜组中位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外科组(4.0 h比2.0 h,P<0.01),术后禁食时间明显短于外科组[(4.55±0.88)d比(6.22±2.24)d,t=-2.15,P=0.03],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外科组[(6.88±1.26)d比(10.03±2.90)d,t=-3.13,P<0.01],术后第1天腹痛视觉模拟评分中位评分明显低于外科组(3分比6分,P<0.01),术后第3天腹痛视觉模拟评分中位评分亦明显低于外科组(1分比3分,P<0.01),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外科组[(5.5±1.47)万元比(7.3±2.43)万元,t=-2.11,P=0.04]。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内镜组为11.1%(1/9),高于外科手术组的7.4%(2/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长径5~7 cm胃巨大间质瘤是安全和有效的,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等优势,但如何缩短手术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卢英姿郑庆芬刘丹杨荟玉孔令建李德亮赵丽霞Saif Ullah刘冰熔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
累及消化道的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14例临床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累及消化道的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DTF)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累及消化道的腹内型DTF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CT检查显示,9例患者可见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病变与消化道关系密切。超声检查显示,8例患者腹部中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不清晰,回声不均匀。胃镜检查显示,1例患者胃窦部可见黏膜下隆起,黏膜表面光滑。14例患者术前穿刺(4例)或术后切除标本(10例)病理学检查均诊断为DTF,苏木精-伊红(HE)染色均提示为梭形细胞肿瘤。13例(12例外科手术切除,1例胃镜下切除)患者病理切片HE染色均未见明显包膜,大体表现为灰白色、质硬包块。14例患者DTF组织中β-caten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Desmin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9例(64.29%)、8例(57.14%)、3例(21.43%)。1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72(56.8±17.0)个月,生存率为100%(14/14),局部复发2例(14.3%),均无远处转移。结论累及消化道的腹内型DTF临床较为罕见,为梭形细胞肿瘤,无明显包膜,DTF组织中β-catenin、SMA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手术切除仍是该型DTF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复发率较高。
郑庆芬刘冰熔周洋洋刘丹
关键词:消化道
肝纤维化诱导产生损伤抵抗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2016年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能否保护小鼠抵抗后续急性损伤的攻击,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肝纤维化基础上急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给正常和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6周)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30%CCl_4进行急性攻击。实验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急性损伤组(30%CCl_4诱导)、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急性攻击组(30%CCl_4诱导)。比较急性攻击前后小鼠的生存率以及肝组织学变化,以评估正常和肝纤维化小鼠对30%CCl_4损伤的耐受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HMGB1的表达。结果肝纤维化+急性攻击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急性损伤组(100.0%vs.58.3%,P=0.014),并且前者的肝组织学损害程度较后者有明显改善。HMGB1在急性损伤组小鼠肝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模式由正常小鼠中的胞核表达转变为明显的胞质表达,而肝纤维化+急性攻击组小鼠的HMGB1表达明显弱于急性损伤组,且多限于胞核表达。结论 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可能限制了损伤介质HMGB1的胞质转位及其所触发的损伤效应,进而保护小鼠抵抗30%CCl_4攻击。
白丽祖可佳刘晖郑庆芬郑素军陈煜段钟平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保护高迁移率族蛋白1
肝纤维化诱导急性肝损伤耐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肝纤维化是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异常积聚,是各种慢性肝损伤的特征性改变,有发展成肝硬化、肝衰竭以及肝癌的潜在可能性,因此被广泛认为是破坏性的病理学过程.然而,相关的研究提示肝纤维化不仅是可逆转的,而且肝纤维化存在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目前肝纤维化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核心在于促进剩余的正常肝细胞的再生及凋亡抵抗.我们就目前肝纤维化损伤耐受现象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做一述评,为临床上阐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郑庆芬李建生白丽郑素军
关键词:肝纤维化耐受急性肝损伤
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对结直肠癌筛查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CRC)患者一级亲属(FDRs)对CRC筛查的认知现状,探讨CRC筛查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目标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结直肠外科进行CRC手术治疗且术后经病理诊断为CRC的患者的FDRs 49名(年龄40~75岁),对FDRs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调查数据,分析FDRs对CRC筛查的认知现状。结果:CRC患者FDRs中40~50岁者21名,51~75岁者28名;男性27名,女性22名;CRC患者的子女31名,兄弟姐妹10名,父母8名。26.5%(13/49)FDRs知晓“FDRs的CRC发病风险增加”,22.4%(11/49)FDRs“过去5年内做过结肠镜检查”。75.5%(37/49)FDRs无“医务人员建议大于40岁行结肠镜检查”。年龄40~50岁、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和居住地为城市者“FDRs的CRC发病风险增加”知晓率和“过去5年内做过结肠镜检查”率高于51~75岁、大专以下学历和农村居住者(P<0.05)。过去5年内未做过结肠镜检查的38名CRC患者FDRs中,认为“无身体不适症状不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恐惧结肠镜检查过程和认为结肠镜检查繁琐费时等是影响FDRs进行结肠镜筛查的主要原因;经过沟通,22名FDRs(57.9%)改变了认知,愿意接受结肠镜筛查。结论:CRC患者FDRs对CRC筛查的认知严重不足。加大CRC筛查的健康宣教力度和医保政策的支持,是提高CRC筛查率的重要措施。
孙艳董新华李东颖郑庆芬杨荟玉刘冰熔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一级亲属知晓率发病风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