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2篇动脉
  • 2篇阳性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腔内成形...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电图ST段...
  • 1篇心电图分析
  • 1篇心电图描记
  • 1篇心电图描记术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室

机构

  • 6篇茂名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陈红
  • 2篇张学龙
  • 1篇陈飞雁
  • 1篇杨小波
  • 1篇邹秀娟
  • 1篇任伟旺
  • 1篇庞文霞
  • 1篇梁兢妮
  • 1篇梁岩
  • 1篇丁淑英
  • 1篇陈带
  • 1篇谭小燕
  • 1篇林翠芳
  • 1篇文清华
  • 1篇黄汝淦
  • 1篇林志国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院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成人健康体检心电图ST段改变分布及变化趋势
2007年
目的:了解心电图ST段改变在不同年龄、性别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搜集2002~2006年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每年一次共五次13256人次的健康体检心电图进行分析。对ST段改变者,按不同年龄、性别的分布进行统计、对比及分析。结果:①ST段改变总阳性率9.4%;②ST段上抬:男性占1.6%,女性占0.57%,75.8%出现在50岁以下的男性;③ST段下移:男性占9.7%,女性占6.3%,从≤39岁的1.8%逐渐增至≥60岁的22.2%,在40岁以上各年龄组中女性高于男性,五次体检中ST段下移未见逐渐增多趋势。结论:正常变异的ST上抬多出现在中、青年男性,随年龄增大而减少;ST下移出现在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随年龄增大而增多。
陈红
关键词:健康体检心电图ST段改变阳性率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和正常成人QTpeak离散度的研究
2007年
目的:通过高血压左心室肥厚QTpeak间期、正常成人QTpeak间期的表现,探讨两组QTpeak离散度(QTpd)之间的差异。方法:95例人数分为两组,A组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63例,B组为正常成人32例,所有病例以25mm/s纸速记录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两组QTpeak离散度进行对比。结果:A组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一组的QTpeak间期长于B组正常成人一组的QTpeak间期,A组的QTpd大于B组的QTpd。结论:63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QTpd为(62.69±14.86)ms,32例正常成人QTpd为(30±10)ms。提示QTpd可预测高血压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的风险。
陈红陈带张学龙
关键词: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描记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QT离散度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意义
2004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QT离散度(QTd)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意义。方法:经PTCA术冠心病患者44例,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及多支病变组(20例)。手术前、术后1 h、1 d、3 d、7 d分别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结果:单支病变组则术后1、3、7 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多支病变组则术后1 h、1、3、7 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或0.01);术后7d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QTcd 60~70 ms时,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为4.5%;QTcd>70ms时预测率达50.0%;QTcd>80ms时预测率达90%。结论:冠心病患者QTd、QTcd值越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机率越高。
邹秀娟梁岩陈飞雁杨小波任伟旺陈红黄汝淦张学龙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QT离散度恶性心律失常
急性脑出血220例心电图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20例住院各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分析其特点及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后继发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和(或)心律失常。结论脑出血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可随脑血管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并对脑血管病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对高龄、高血压病等具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加强监护。
陈红
关键词:脑出血心电图
70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疑诊SMI的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后行冠脉造影,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结果:运动平板试验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40%,准确性为82%,阳性预测值为80.9%,阴性预测值为40.9%。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检出SMI特异性较低,敏感性高,是一种较为安全可行、无创的检查方法。
陈红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心肌缺血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经前4d口服用于紧急避孕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25mg)配伍小剂量甲氨蝶呤(5mg)于经前4d口服用于单次或多次性生活后紧急避孕的效果、副反应及可接受性。方法:选择单次或多次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自愿要求使用紧急避孕以防意外妊娠的健康妇女105例,于经前4d口服米非司酮25mg和甲氨蝶呤5mg。结果:避孕有效率100%。月经延期17例,占14.0%;月经周期缩短6例,占5.7%。对经量无影响,对肝、肾功能及血象无明显影响,副反应轻。结论:该法有可能成为一种安全高效,不受性交时间、次数制约的新型紧急避孕方法。
梁兢妮林翠芳庞文霞陈红丁淑英林志国谭小燕文清华
关键词:米非司酮紧急避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