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军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误咽牙签致腹腔大网膜包裹性脓肿1例
- 2016年
- 患昔,女,69岁,因右侧腹部疼痛1个月余于2015年1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11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腹痛,以右下腹为主,无放射及转移性疼痛,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黏液脓血便等。
- 赵玉军高鹏姜敏
- 关键词:包裹性大网膜脓肿腹腔右侧腹痛腹部疼痛
- 清热化痰散结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疗效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散结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SA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2~73(39.36±3.12)岁,单纯口服醋酸泼尼松片,首次治疗前2周药物用量为每次10 mg,每日3次,2周后根据病情好转情况,将用药量改为每次10 mg,每日2次,之后每周用药量减少5 mg至停药。观察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34~69(41.57±3.23)岁;口服醋酸泼尼松片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痰散结方内服外敷,清热化痰散结方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早晚分2次口服;清热化痰散结方打成粉末用蜂蜜调制成糊状,外敷于颈部疼痛处,用纱布覆盖,每日持续6 h,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炎症因子[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中医证候及临床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功能中FT3、FT4、TSH均优于对照组[(3.86±0.85)pmol/L比(4.53±0.87)pmol/L、(11.87±2.06)pmol/L比(13.74±2.12)pmol/L、(2.82±0.09)mIU/L比(1.57±0.15)mIU/L],TGAb、TPOAb、TRAb指标均低于对照组[(82.70±9.98)U/ml比(104.44±9.08)U/ml、(25.90±2.69)U/ml比(31.82±3.31)U/ml、(1.01±0.45)U/L比(1.80±0.91)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9、-4.46、50.13、-11.39、-9.81、-5.47,均P<0.05);两组治疗后各炎症因子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7.40±1.44)d比(9.02±1.67)
- 赵玉军姜敏
-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糖皮质激素甲状腺功能
- Mucin 5AC蛋白对胃息肉恶变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胃息肉组织Mucin 5AC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胃息肉患者160例,同时选取正常胃黏膜组织87例,胃癌组织9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其Mucin 5 A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息肉Mucin 5AC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38%(103/160),明显高于胃癌组织的41.11(37/90,P<0.05),但低于正常胃组织的87.0%(87/100),且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增生性息肉组织Mucin 5AC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43%(70/98),明显高于腺瘤性息肉的53.23%(33/62),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年龄、大小、部位胃息肉组织的Mucin 5AC蛋白阳性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ucin 5AC蛋白可能在胃息肉恶变过程中表达下调,其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 余智涛张磊林松荣赵玉军温建燔罗金现卢冠坤
- 异常上调的CNIH4和TOMM40L基因可能与肝细胞癌预后相关
- 2022年
-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异常表达基因及其与HCC预后的关系。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选择HCC相关的5个数据集,探索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再进一步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选择共上调的基因CNIH4及TOMM40L,探索其在HCC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并探索其表达与患者5年生存的关系。同时收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8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验证CNIH4及TOMM40L 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本研究发现共上调基因25个,共下调基因21个。基因本体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结果示DEGs主要与分解代谢、细胞分裂、DNA复制、修复等有关。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CNIH4 mRNA和TOMM40L 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相较于正常肝组织上调(P<0.05),并且二者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情况较低表达组更差(P<0.05)。临床样本结果表明,CNIH4 mRNA和TOMM40L 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上调。结论CNIH4、TOMM40L mRNA在HCC组织中表达上调,且其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是HC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预后指标。
- 姜敏赵玉军
- 关键词:肝细胞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后
- 吲哚菁绿联合纳米炭双示踪技术在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联合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s,CN)在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胸乳入路行腔镜PTC手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ICG组(n=33)术中显露甲状腺后于外周静脉注射ICG。根据静脉注射ICG正显影甲状旁腺,负显影淋巴结原理。在荧光腔镜系统下寻找荧光显影的甲状旁腺,并切除无荧光显影的中央区淋巴结。单纯CN组(n=32)术中显露甲状腺后于患侧腺体内注射CN混悬液。根据腺体内注射CN正显影淋巴结,负显影甲状旁腺原理。在腔镜下将黑染的中央区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切除,保留负显影不染色的甲状旁腺。ICG+CN组(n=37),结合上述两组方法,利用双方的优势,双示踪、双识别,在腔镜下保留甲状旁腺,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相关并发症等。结果:ICG+CN组较单纯ICG组及CN组在手术时间、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个数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方面表现更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ICG+CN组、单纯ICG组在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方面均优于单纯CN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外周静脉注射ICG和腺体内注射CN两者相结合的双示踪技术指导腔镜PTC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还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 姜敏赵玉军高鹏
- 关键词:吲哚菁绿纳米炭甲状腺乳头状癌
- ATP6V1C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ATP6V1C1在肝细胞癌(HCC)表达情况及功能。方法本研究为基础研究,利用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基因表达总库(GEO)测序数据,找出HCC差异表达基因(P<0.01,|logFc|≥1),进一步利用来自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在线数据UALCAN、Timer分析ATP6V1C1在HCC不同分期的表达情况及不同表达水平的预后情况,TheHumanProteinAtlas分析正常肝组织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TCGA数据库包含女性患者121例,男性患者281例,年龄16~81岁,数据分析后台自行完成。KEGG信号了解ATP6V1C1对相关通路的影响。构建pcDNA3.1(+)-ATP6V 1C1载体,购买siRNA干扰片段体外研究ATP6V1C1对肝细胞癌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ATP6V1C1在多种癌症中上调(P<0.05),ATP6V1C1的表达水平与HCC的肿瘤分级有关,在肝癌患者中,ATP6V1C1表达上调患者相对下调患者预后更差(P<0.05)。过表达ATP6V1C1后明显促进HCC细胞的侵袭、迁移、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同时,干扰ATP6V1C1抑制HCC细胞的侵袭、迁移、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结论ATP6V1C1在HCC中表达与预后相关,这个研究为HCC提供了新的可能诊断及治疗靶标。
- 姜敏赵玉军
- 关键词:肝癌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学功能预后
- 普外急腹症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分析
- 2017年
- 目的:观察及分析对于普外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的效果情况。方法:本研究对象为92例普外急腹症患者,均为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病例,随机分成各具备46例患者的研究组和参照组。予以参照组病例展开传统开腹腔手术治疗的方案,予以研究组患者展开腹腔镜治疗举措,分别观察效果情况。结果:经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优势更加明显,P<0.05;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几项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均显著的优势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腹腔镜应用于治疗普外急腹症患者中,可以获得到相对理想的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实践。
- 赵玉军
- 关键词:腹腔镜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胃泌素、胃动素、肠鸣音恢复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恢复其肠道营养功能,加快创口愈合进程。
- 赵玉军姜敏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传统开腹手术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