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茜

作品数:21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超声
  • 5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瘤
  • 3篇超声诊断
  • 2篇蛋白激酶
  • 2篇蛋白激酶2
  • 2篇原纤维
  • 2篇造影
  • 2篇神经原
  • 2篇神经原纤维
  • 2篇神经原纤维缠...
  • 2篇丝氨酸
  • 2篇子宫
  • 2篇睾丸
  • 2篇小清蛋白
  • 2篇激酶
  • 2篇肝血
  • 2篇肝血管
  • 2篇肝血管瘤

机构

  • 11篇武汉大学
  • 10篇荆州市第二人...

作者

  • 20篇张茜
  • 9篇李翔
  • 9篇李芳
  • 8篇夏洪波
  • 3篇周尉玺
  • 3篇卢祖能
  • 3篇李传林
  • 2篇张兆辉
  • 1篇陈文卫
  • 1篇丁帅
  • 1篇张茜
  • 1篇郑晓新
  • 1篇彭书兰
  • 1篇高峰

传媒

  • 9篇卒中与神经疾...
  • 4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血管模式在低回声肝血管瘤与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低回声肝血管瘤和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指标的差异性及动态血管模式(DVP)曲线特征,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onoLiver软件对95例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低回声肝血管瘤和原发性肝癌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其中低回声肝血管瘤51例,原发性肝癌44例,获得时间-强度曲线(TIC)及DVP曲线,构建DVP参数图,并计算出TIC相关参数。结果:1超声造影表现:低回声肝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为4种增强模式,其中以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环状、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向心性充填,延迟期对比剂无退出或轻度的退出的增强模式多见。原发肝癌的造影表现:以动脉相增强、门脉相和延迟相减退,即"快进快出"增强模式为主,且增强多为整体增强。2低回声肝血管瘤和原发癌的TIC参数: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平均渡越时间(mTT)在原发性肝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VP曲线波形分四种类型:Ⅰ型(正负双向波)、Ⅱ型(正向波)、Ⅲ型(负向波)及Ⅳ型(负正双向波)。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分别在低回声肝血管瘤和原发性肝癌中占0%、60.7%、25.4%、13.7%及63.6%、15.9%、18.1%、2.3%。结论:动态血管模式DVP曲线直观反映了低回声肝血管瘤和原发性肝癌与周围肝实质血流灌注的差异,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定性指标。
张茜陈文卫夏洪波周尉玺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原发性肝癌
负性情绪应激通过上调白介素-6水平导致小鼠酒精摄入增多
2023年
目的 探究负面情绪与小鼠酒精消耗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8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进行慢性社交挫败实验,通过社交互动评分分组:易感组(即表现出明显负性情绪)和抵抗组(未表现出明显负性情绪),之后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再次验证负面情绪动物模型是否成功,最后观察各组小鼠酒精消耗量以及检测小鼠不同脑区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将压力易感组的8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即具有负面情绪小鼠)分成2组,1组腹腔注射Anti-IL-6抗体,另1组注射Anti-IgG,比较2组酒精消耗量。结果 行为学实验发现,相对于对照组和抵抗组,易感组中小鼠的酒精摄入增多(P<0.01);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与对照组和抵抗组比较,易感组小鼠大脑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且IL-6水平升高与酒精消耗的增多呈正比;易感组小鼠注射Anti-IL-6抗体后其酒精消耗明显减少(P<0.05)。结论 IL-6参与负面情绪导致的小鼠酒精摄入增多,使用抗体降低IL-6水平可减少负性情绪所致的酒精摄入增多。
李翔李易易余杭高锋王嘉贝王舰浩秦冬冬李芳刘松燕陈洪玉张茜王雅梅王志昊
关键词:酒精摄入白介素-6
高脂饮食介导Tau选择性剪接失衡并加重认知功能损伤
2023年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 HFD)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HFD促进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10周龄的表达人Tau的转基因(Human Tau, hTau)AD小鼠(性别不限)随机分成2组,给予12周的HFD或正常饮食,通过水迷宫实验及情景恐惧实验评估其学习记忆能力,之后对脑组织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评估Tau病变情况;将8~10周龄的hTau AD小鼠(性别不限)随机分成2组,立体定位注射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2 N342A的慢病毒(Lentiviral-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erine/arginine-rich protein-specific kinase 2 N342A,LV-GFP-SRPK2 N342A)[不被剪切的SRPK2,可下调4个微管结合重复Tau(Four-repeat tauopathies, 4R-Tau)]或LV-GFP病毒后连续12周给予HFD,通过水迷宫实验及情景恐惧实验评估其学习记忆能力,后对脑组织进行RT-PCR、免疫荧光染色以评估Tau病变情况。结果 HFD可干扰Tau的选择性剪切,使4R-Tau/3个微管结合重复Tau(Three-repeat tauopathies, 3R-Tau)比例升高,从而加重Tau病变、促进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通过抑制SRPK2的剪切来调节4R-Tau与3R-Tau的比例,可使HFD的hTau AD小鼠认知功能得到改善,Tau病变减轻。结论 HFD可以介导的Tau的选择性剪接失调明显促进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加重Tau病变。
秦冬冬李芳王志昊李易易余杭高锋王嘉贝王舰浩刘松燕陈洪玉李翔张茜王雅梅黄丽琴卢祖能
关键词:高脂饮食
超声新技术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淋巴结是滤过淋巴液和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淋巴结肿大既可是独立的疾病,也可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大部分肿瘤通过评价原发灶的大小、局部淋巴结浸润,远处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原发肿瘤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价至关重要。近年来,超声影像新技术能量多普勒、弹性成像、三维彩超、超声造影等快速发展,为淋巴结疾病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张茜夏洪波
关键词:淋巴结超声检查
子宫圆韧带转移性黏液腺癌超声表现1例
2014年
患者女,60岁,闪右侧腹股沟区包块3个月入院。体格检奔:右腹股沟区有一大小约5cm×5cm的半圆形包块,不能还纳,质硬.与周同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差,无明显红、肿、热、痛等,包块外下方另可扪及大小约lcm×lcm的硬结,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超卢所见:右侧腹股沟区可见大小约7.0cm×4.2cm的类网形元回声,前方囊壁可见不均匀增厚呈低回声,
周尉玺夏洪波张茜
关键词:子宫圆韧带超声表现黏液腺癌右腹股沟活动度LCM
超声诊断腹膜后妊娠1例被引量:5
2015年
患者女,24岁,孕2产1,既往史无特殊。因"停经40 d,下腹坠痛半天,晕厥一次"入院,停经后无阴道出血及恶心呕吐,入院前半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坠痛,伴头晕、乏力晕厥一次。曾于外院超声检查未见妊囊,盆腔积液,平素月经规则,量中等,色暗红,无痛经。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 Pa)。患者面色苍白,心肺(-),腹肌紧张,下腹压痛(+),反跳痛(+)。
张茜夏洪波彭书兰
关键词:超声诊断腹肌紧张阴道出血子宫直肠陷凹面色苍白
社交挫败应激通过上调转录因子C/EBPβ表达来介导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障碍
2023年
目的探讨慢性情感应激如社交挫败应激(Social defeat stress,SD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影响及SDS促进AD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挑选8~10周龄的三重转基因(Triple-transgenic,3xTg)AD模型小鼠,性别不限;实验组小鼠给予持续4 d的SDS,未经历SDS的小鼠作为对照;SDS处理后利用Morris水迷宫和场景恐惧实验观察小鼠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加重;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其海马中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β,C/EBPβ)水平变化以及C/EBPβ的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最后,为了理解慢性情感应激加重AD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使用C/EBPβ杂合敲除的3xTg(3xTg/C/EBPβ+/-)小鼠观察SDS对认知功能的损伤是否得到改善。结果SDS可以明显加重AD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转录因子C/EBPβ介导的。结论SDS通过上调转录因子C/EBPβ表达来加重AD认知功能障碍,这可能是情感障碍或者是慢性情感应激促进AD发病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李芳秦冬冬李易易高锋余杭王舰浩王嘉贝陈洪玉刘松燕张茜李翔王雅梅张兆辉王志昊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
情绪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是当代社会突显的健康问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8岁以下人群精神或心理障碍的患病率达15.01%[1]。另一项世界范围流行病研究表明,精神或心理障碍的患病率达11.00%[2]。有研究提示我国精神或心理障碍的患病率逐年升高[3]。精神心理障碍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情绪的失调在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了解情绪的神经机制对于认识和治疗精神心理疾病至关重要。
李翔李易易余杭高锋王嘉贝王舰浩秦冬冬李芳刘松燕陈洪玉张茜王雅梅王志昊
关键词:精神心理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精神心理障碍神经机制流行病研究情绪
自噬功能异常与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导致人类痴呆的最常见原因。AD的病理特征是异常蛋白聚集,如淀粉样斑块(Amyloid beta, Aβ)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一种进化保守的依赖溶酶体的清除受损细胞器和错误折叠蛋白的生物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功能受损参与了AD的发病。
陈洪玉王舰浩李易易高锋余杭李芳秦冬冬李翔刘松燕王嘉贝张茜王志昊
关键词:神经原纤维缠结阿尔兹海默病神经退行性疾病ALZHEIMER溶酶体
甲基乙二醛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并逐渐损害行为和认知功能[1]。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70%[2]。该病的两大主要病理特征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形成的老年斑和细胞内磷酸化Tau聚集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3-4]。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是一种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形成的活性二羰基化合物[5]。血浆和大脑中的MG蓄积与A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呈正相关[6-8],然而MG水平升高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将从MG衍生的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等角度出发总结MG参与AD发病的研究进展。
李芳秦冬冬李易易高锋余杭王舰浩王嘉贝陈洪玉刘松燕张茜李翔王雅梅张兆辉王志昊
关键词:甲基乙二醛神经原纤维缠结阿尔茨海默病线粒体功能糖基化终产物Β淀粉样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