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林
- 作品数:1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碳纤维——甲壳素人工脑膜临床应用研究报告
- 2007年
- 我院自1994年与安徽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共同研制出碳纤维——甲壳素人工脑膜,经动物实验后,已在临床上应用8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张诗虎王海林倪峰林宏云
- 关键词:人工脑膜甲壳素碳纤维高分子材料动物实验
- 外伤性颅内多发性血肿30例死亡分析
- 1994年
- 外伤性颅内多发性血肿30例死亡分析解放军105医院神经外科倪峰,王海林,刘家传,张诗虎我院自1986年至1993年共收治外伤性颅内多发性血肿102例,死亡30例,病死率29.4%,现就30例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男26例,女4例...
- 倪峰王海林刘家传张诗虎
- 关键词:创伤颅内血肿
- 碳纤维/甲壳素人工硬脑膜的研制
- 1995年
- 疾病和外伤导致的硬脑膜破损需及时加以修补,以防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膨出、脑粘连等并发症。用于修补的材料主要有自体的、异体的及合成的膜材料。国外主要采用干冻的人体硬脑膜,国内人体硬脑膜来源极少,很少用于临床;而用猪腹膜、牛包心膜等生物膜及硅橡胶等合成膜进行修补,均存在工艺复杂、难以保存、
- 林宏云路振升徐白玲王海林张诗虎倪峰
- 关键词:碳纤维甲壳素人工硬脑膜硬脑膜
- 医用碳纤维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1990年
- 自1986年12月至1989年5月,应用碳纤维人工硬脑膜和短碳纤维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颅骨板材,对8例硬脑膜修补、10例颅骨缺损修补,共18例的随访观察,效果满意,长期植入体内无不良反应,术后头颅CT、超声波、摄片检查均不受影响,且使用方便,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新型的修补材料。
- 王海林张诗虎宋致敬刘家传倪峰路振升徐白玲徐大元
- 关键词:碳纤维神经外科
- 山莨菪碱和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被引量:2
- 1996年
- 山莨菪碱和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刘家传,倪峰,张诗虎,王海林,柯以松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及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脑损伤和脑水肿是目前基础与临床的重要内容。自1993年9月至1994年3月,我们对28例急性脑挫伤伴颅内血肿患者,使用山莨菪碱和硫酸镁进行治疗,与以...
- 刘家传倪峰张诗虎王海林柯以松
- 关键词:颅脑损伤山莨菪碱硫酸镁
- 碳纤维复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颅骨板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碳纤维复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颅骨板是一种新型的人体颅骨修复材料。为评价该人工颅骨板的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国家指定的实验室参照国外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对该材抖进行了有关生物相容性检测试验。其结果表明该人工颅骨板对机体无毒性,对组织、皮肤无刺激性,无热原、溶血,对皮肤无致敏性,无致突变性,植入皮肤及组织内反应轻微,因而是一种对机体无毒性和不良反应的较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其性能已达到临床要求。
- 张诗虎倪峰王海林徐大元王家骥
- 关键词:碳纤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生物相容性
- 全文增补中
- 海藻酸药物缓释纤维敷料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应用一种新型的速愈型医用敷料。方法:对采用自行研制的海藻酸药物缓释纤维敷料治疗8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80例患者90个创面,甲级愈合68个,乙级愈合16个,丙级愈合6个,平均愈合时间10.6天。结论:海藻酸药物缓释纤维敷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多项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是一种较好的伤口敷料。
- 张诗虎王海林倪峰林宏云
- 关键词:海藻酸敷料伤口
- 轻度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
- 2002年
- 目的 探讨 3 5℃± 0 .5℃的轻度低温水平对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2例GCS为 8分以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肛温为 3 5℃± 0 .5℃轻度低温治疗 ,并与 45例常规治疗组对照观察 ,观察其预后、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良好率 3 6.4% ,对照组为 2 6.7% (P <0 .0 1) ,血糖水平控制优于对照组 (P<0 .0 5 ) ,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未发生心律失常、顽固的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复温时的反跳性高热、休克等不良反应。结论 3 5℃± 0 .5℃的轻度低温水平对重症颅脑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马玉龙刘家传王海林王金标周治民张永明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GCS
- 颈动脉闭塞内膜切除治疗二例报告
- 1994年
- 我院自1987年8月至1988年9月,对2例颈动脉完全闭塞内膜切除和血栓切除术,根据长期随访观察,对近远期的疗效、手术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献加以分析讨论。 病例介绍 例1 男,36岁。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3个月,逐渐加重伴抽搐于1987年8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表情淡漠,语言不清,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右半身痛觉减退,右侧肢体肌张力减低,上、下肢肌力“0”级,左侧颈动脉、颞浅动脉搏动消失。
- 王海林宋致敬刘家传张诗虎倪锋何龙泉陈文贵
- 关键词:动脉闭塞颈动脉内膜切除
- 锥颅穿刺抽吸术合并腰穿脑脊液排放法治疗破入脑室的脑出血
- 1994年
- 本文报告脑出血破入脑室后三种治疗方法后,在脑实质内血肿大小及脑室内积血程度基本等同条件下,锥颅穿刺抽吸术合并腰穿脑脊液排放治疗病死率分别低于内科保守治疗和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治疗(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_(Ⅰ-Ⅱ)),则分别优于后两者(P<0.05,P<0.01)。提示该法不失为治疗破入脑室的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对手术指征、时机和方法作了讨论。
- 何龙泉王海林帅正中
- 关键词: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