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遥
-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代谢组学差异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服用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浆代谢差异,探讨其对CML患者血浆内源性代谢物干预作用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获得最佳疗效的CML慢性期患者34例,按服用药物分为伊马替尼组(19例)和尼洛替尼组(15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两组患者血浆样本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全面检测,采集代谢物指纹图谱,利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及t检验筛选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etPA分析平台探讨差异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 应用GC-MS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区分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结合变量权重重要性(VIP)值及t检验筛选到差异代谢物,伊马替尼组中苯丙氨酸、吲哚丙酸、肉豆蔻酸、半乳糖、葡萄糖、软脂酸、色氨酸、硬脂酸、邻苯二甲酸及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较低,其VIP值分别为1.633(t=6.099,P<0.001)、1.338(t=4.367,P<0.001)、1.557(t=6.716,P<0.001)、1.154(t=3.056,P=0.005)、1.941(t=2.196,P=0.035)、1.207(t=3.785,P=0.001)、1.625(t=6.398,P<0.001)、1.555(t=6.553,P<0.001)、1.633(t=7.679,P<0.001)、1.633(t=8.374,P<0.001).主要涉及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及半乳糖代谢通路.结论 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找到了CML患者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的血浆内源性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可能与药物成分配比及药物体内代谢差异有关.
- 杨冰玉费琴雯李晓莉徐良静姚遥姬玉涵王畅陈苏宁吴小津吴德沛
- 关键词:伊马替尼尼洛替尼代谢组学气相色谱-质谱法
- 基于GC-MS的慢性髓系白血病代谢轮廓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应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血浆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寻找与疾病相关的潜在标志物,并初步探讨其涉及的相关代谢通路。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确诊的26例CML患者,及26例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供者(健康对照),另取26例经过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获得最佳疗效的CML患者(治疗后对照)。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方法对三组血浆样本进行代谢物无靶标检测,采集代谢物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分析方法及t检验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评价差异代谢物临床效能,并进行Met PA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健康人及初诊CML患者血浆代谢表型明显不同。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ML组有6个血浆代谢物表现出差异,肉豆蔻酸、甘油丰度均较健康对照组低,而肌醇、半乳糖、乳酸、甘氨酸丰度均较健康对照组高(VIP>1,P<0.05,AUC>0.7),经过TKI药物治疗后获得最佳疗效的CML患者上述差异血浆代谢物均有向正常人水平恢复的趋势。以上CML患者血浆代谢紊乱通路主要与半乳糖代谢、丙酮酸代谢、甘油酯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相关(影响值>0.10)。结论:CML患者血浆中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变化,代谢组学结合模式识别分析方法可能成为CML辅助诊断的新方法。
- 杨冰玉李晓莉姚遥王畅陈苏宁吴小津吴德沛
-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代谢组学
- 培门冬酶联合化疗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过程中诱发急性胰腺炎的特点.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7年8月行培门冬酶联合化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2例患者急性胰腺炎均以腹痛起病,CT检出9例(9/11),高于B超(3/6),所有患者的淀粉酶及脂肪酶均升高,均发生低白蛋白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黄疸和低血钙11例,肝功能损伤9例、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7例、肾功能异常4例、高血糖8例、高甘油三酯血症6例、低钾7例、低磷9例、PT延长9例、APTT延长10例.除血肌酐、血糖、甘油三酯外,其余指标发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门冬酶联合化疗过程中,急性胰腺炎的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较好,应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指标动态监测.
- 姚遥戴海萍韩悦傅琤琤唐晓文吴德沛
- 关键词:培门冬酶恶性血液病急性胰腺炎
- KIR2DS4基因及其变异体KIR1D对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 2015年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noglobulin like receptor, KIR)属于免疫球蛋白样超家族的一系列分子,存在于人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KIR包括抑制型(iKIR)和激活型受体(aKIR)。人KIR基因多态性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的主要有15种KIR基因表达,AA和B/X两种单体型。2DS4基因是AA单体型唯一的激活性KIR基因,该基因可以在5号外显子缺失22bp片段,产生变异体KIR1D,导致了框架移位,变异体的2DS4蛋白不能锚定在细胞膜上,从而导致激活性信号不能传递。
- 姚遥吴小津李晓莉徐良静刘彬韩悦唐晓文傅铮铮鲍晓晶何军吴德沛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变异体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预后同胞
- Tim-3 mRNA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mRNA表达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allo—HSCT患者,根据患者aGVHD状态[0(未发生)~I度aGVHD组、Ⅱ。Ⅳ度aGVHD治疗前组、Ⅱ~Ⅳ度aGVHD治疗好转组]及移植后不同阶段(+14+30d、+31-+60d、+61~+100d)比较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3mRNA及血浆IFN-У、IL-2水平。结果0~I度aGVHD患者+31-+60dTim-3mRNA相对定量(7.24±2.79)明显高于+14~+30d(4.60+1.66)及+61~+100d(3.86±1.36)(P值均〈0.05);+14~+30d、+31-+60d、+61-+100dII~IV度aGVHD治疗前组的Tim-3mRNA水平分别为9.54±3.05、10.14±3.28、12.82±4.20+1±30d、+61±100d,均高于0~I度aGVHD组及治疗好转组;+31-+60dⅡ-IV度aGVHD治疗前组明显高于治疗好转组(2.49±0.89),与0~I度aGVHD组(7.24±2.7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Ⅳ度aGVHD组中Tim一3mRNA水平在不同aGVHD程度、不同脏器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Ⅳ度aGVHD治疗前组血浆IFN-1、IL-2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治疗好转组血浆IFN小IL一2水平与0~I度aGV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im-3在aGVHD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李晓莉姚遥杨冰玉徐良静刘彬车梅朱亚兵吴小津吴德沛
- 关键词:TIM-3移植物抗宿主病白细胞介素2
- 恶性血液病患者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感染的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行挽救性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及EB病毒(EBV)感染的状况.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6年10月行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定期检测移植后外周血CMV及EBV DNA,分析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感染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总的感染率为52.0%(13/25),其中干细胞来源于骨髓组CMV感染的发生率为100% (2/2),外周血干细胞组为33.3%(5/15),混合组(骨髓+外周血干细胞)为75% (6/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各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移植方式各组CM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采用清髓/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组、不同GVHD预防方案组、不同急性GVHD严重程度组,各自比较移植后CM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总的感染率为24.0%(6/25),其中干细胞来源于骨髓组EBV感染的发生率为100% (2/2),外周血干细胞组为6.7%(1/15),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组为37.5%(3/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骨髓组EBV感染率高于外周血干细胞组(P=0.022),骨髓组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干细胞组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移植方式各组EB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单倍体组EBV感染率为71.4%,高于同胞全相合组(0%)和自体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和P=0.028),余下各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采用清髓/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组、不同GVHD预防方案组、不同急性GVHD严重程度组,各自比较移植后EB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及EB
- 姚遥李晓莉杨冰玉刘立民韩悦唐晓文傅铮铮吴小津吴德沛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EB病毒
- Tim-3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6年
-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负性共刺激分子,是Tim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5q33.2,编码I型膜蛋白。以往认为Tim-3仅表达于T细胞,调控Th1细胞功能。近年的研究显示,Tim-3也表达于肿瘤细胞,可能成为肿瘤的标志物。Kikushige等报道大多数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白血病干细胞表面高表达Tim.3,在白血病小鼠移植模型中,鼠抗人Tim.3单抗可发挥细胞毒作用清除AML干细胞。
- 徐良静徐金格李晓莉刘彬姚遥刘红王蓉娴朱明清沈文红陈苏宁吴小津吴德沛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患者TIM-3原代细胞细胞免疫球蛋白急性髓系白血病
- KIR2DS4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及其与同胞全相合allo-HSCT预后的关系
- 目的 研究KIR2DS4基因mRNA水平表达对同胞全相合HSCT的影响.方法 以2005年10月~2014年4月行同胞全相合allo-HSCT 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供者的KIR分型为AA单体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 姚遥吴小津李晓莉徐良静刘彬徐杨马骁韩悦唐晓文仇惠英何军吴德沛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同胞
-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和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65例和8株白血病细胞株,同时收集15名健康供体的骨髓作为健康对照,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个核细胞上Tim-3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类型白血病Tim-3 mRNA表达差异,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Tim-3 mRNA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M3细胞株NB4及非M3细胞株Kasumi-1、HL60、SHI-1、THP-1、Jurkat、CCRF-CEM、Mutz-1 Tim-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51±0.62)×10-5、(79.22±2.91)×10-5、(41.14±3.01)×10-5、(27.70±3.50)×10-5、(60.47±4.97)×10-5、(10.44±1.77)×10-5、(42.80±2.95)×10-5、(11.68±1.96)×10-5.非M3细胞株Tim-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NB4细胞株(均P<0.05).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Tim-3 mRNA相对表达量为(27.64±13.35)×10-4,AML-M3患者为(4.81±2.30)×10-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32.09±23.42)×10-4.其在非M3型AML和ALL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12.02±4.2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3型AML和ALL患者的Tim-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M3型AML中,根据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Tim-3 mRNA在AML-M4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类型AML(P<0.05).不同性别、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数、初诊白细胞数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间Tim-3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im-3 mRNA高表达于非M3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和细胞株,其表达水平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原始细胞数无关.
- 徐良静徐金格李晓莉刘彬姚遥杨冰玉姬玉涵谦伊瑜张聚斌陈苏宁吴小津吴德沛
- 关键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妊娠诊疗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伴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归性分析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中期Ph+ALL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青年女性,2020年5月产检时发现血象异常,至完善骨髓检查诊断为Ph+ALL,中期妊娠状态。予激素联合伊马替尼诱导化疗,至孩子顺利生产。巩固化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疾病复发,予Hyper-CVAD B方案再诱导达CR,并行CART巩固治疗,患者骨髓库无全合供体,与其父亲HLA配型半相合,移植前体检排除禁忌证,行父供女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截止目前时间,患者疾病仍持续缓解中。结论妊娠期伴Ph+ALL的治疗难度高,患者容易复发,除传统化疗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AR-T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 姚遥雷棋怡刘彬李晓莉吴德沛王荧
- 关键词:妊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