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愉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人民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共产党
  • 2篇国共
  • 1篇渊源
  • 1篇中国梦
  • 1篇人民群众
  • 1篇人民主体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视域
  • 1篇群众
  • 1篇主义
  • 1篇自由观
  • 1篇唯物
  • 1篇唯物史观
  • 1篇理论渊源

机构

  • 5篇宁波大学

作者

  • 5篇杨愉
  • 3篇刘友女
  • 1篇李包庚

传媒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广州社会主义...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
2016年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体现了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的统一,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统一。理解这一命题,必须始终围绕"改革"的时代语境,从"人民主体"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人民在改革进程中担当主体角色的理论基础。当前,人民作为改革主体的真实性面临着主体权利被僭越、改革利益受损害、人民参与改革的主体能动性不均衡等现实挑战。落实"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应该从强化人民主体参与意识、建立改革利益公众分享机制、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来确保人民真正发挥改革主体作用。
刘友女杨愉
关键词:理论渊源
“共享”视域下对“人民是改革的主体”的思考被引量:2
2017年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作为改革的主体,其自治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参与改革的主体力量不断扩大,发挥首创精神的成果日益丰富。当前,人民参与改革主要面临着权力固化、权利固化、利益固化等挑战。从"共享"理念出发,破除这三大主要藩篱的制约,需要从"权力本位"转换到"服务本位",保障人民的表达权、决策参与权等民主权利,构建多元化利益主体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利益整合方式,保障人民的改革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
刘友女杨愉
关键词:人民主体共享
关于“人民是改革的主体”的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6年
目前,学术界针对"改革主体"的相关探讨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人民是改革主体的内涵界定,主体的定位、定位的依据,主体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实现途径等,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当前学界在该问题的研究上还存在着内容不全面、结构不平衡、缺乏创新性成果等问题。今后,要继续以党政方针政策为基础,贯彻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对"人民是改革的主体"的纵向研究、横向研究、专题研究和系统研究,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杨愉刘友女
关键词:人民
中国共产党自由观的历史演进及时代特征
2017年
党的早期领导人和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分别站在不同的逻辑起点,对"自由"这一话题进行了递进式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由观。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自由观经历了从萌芽到形成,然后曲折发展再逐步深化的演进过程,在当前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包括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源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载体;以实现"中国梦"为理想信念;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现实保障;以维护人民共建共享权益为价值旨归。
李包庚杨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共享
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及其实现路径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视角、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国情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得出的重要结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丰富的现实考量。作为改革主体的人...
杨愉
关键词:人民群众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