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出血
  • 2篇血管
  • 1篇大血管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管内栓塞治...
  • 1篇血压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氧自由基
  • 1篇氧自由基代谢
  • 1篇腰大池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治疗
  • 1篇预后
  • 1篇预后不良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高血压
  • 1篇中老年高血压...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细胞损伤

机构

  • 6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深圳市康宁医...

作者

  • 6篇廖一凡
  • 4篇董广宇
  • 3篇贾军
  • 2篇王新军
  • 1篇禹婷婷
  • 1篇吴春波
  • 1篇兰周华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压氧吸氧持续时间与脑出血大鼠模型神经细胞损伤因子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吸氧持续时间与脑出血(ICH)大鼠模型神经细胞损伤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ICH组和4个HBO组(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5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ICH组和HBO组大鼠以胶原酶诱导法建立ICH模型。4个HBO组于ICH造模后6 h进行HBO干预,吸氧持续时间分别为40、60、80、100 min。每组分别于第1、3、5、7、14天各处死5只大鼠取材。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肿周边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及其mRNA水平。结果第1天,ICH组、4个HBO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ICH组大鼠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4个HBO组大鼠于第5天达到最大值。正常对照组大鼠脑组织血管结构清晰,细胞核及核膜清晰可见,未见明显组织肿胀、细胞坏死以及胶质细胞增生;ICH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局部脑组织可见胶质细胞明显增生;4个HBO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逐渐减轻,胶质细胞增生,细胞坏死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相同时间点其他各组大鼠血肿周边脑组织的Bcl-2表达及其mRNA水平显著增加(均P<0.05);与ICH组相比,相同时间点4个HBO组大鼠血肿周边脑组织的Bcl-2表达及其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第3、5、7、14天,A组、B组大鼠血肿周边脑组织的Bcl-2表达及其mRNA水平显著低于C组、D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相同时间点其他各组大鼠血肿周边脑组织的Bax表达及其mRNA水平显著增加(均P<0.05);与ICH组相比,相同时间点4个HBO组大鼠血肿周边脑组织的Bax表达及其mRNA水平显著减少(P<0.05);相同时间点B组、C组大鼠血肿周边
廖一凡贾军董广宇黄诚衙
关键词:高压氧脑出血神经细胞损伤
脑脊液压力监测在早期腰大池外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脊液(CSF)压力监测在早期腰大池外引流(LD)治疗重型脑室出血(IVH)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重型IVH患者,其中37例(对照组)采用侧脑室外引流(EVD)并脑室内纤溶治疗(IVF),28例(观察组)在侧脑室CSF压力监测下早期联合应用LD。比较两组尿激酶使用总量、CSF持续外引流时间、引流相关并发症(脑疝、颅内再出血、颅内积气、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穿刺点CSF漏、脑积水)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尿激酶使用总量、CSF持续外引流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3个月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CSF压力监测下早期联合应用LD治疗重型IVH安全、可行,可显著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CSF持续外引流时间、降低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董广宇王新军廖一凡兰周华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SAH组(18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按观察时间点分为SAH第3天组(D3组)、第5天组(D5组)和第7天组(D7组),每组各6只,检测各组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各观察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5),T-SOD活性均有明显下降(P<0.05),D5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兔SAH后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自由基损伤可能是SAH后脑水肿形成的重要病理机制。
董广宇禹婷婷吴春波王新军廖一凡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脑水肿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及其认知功能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及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方法:选取脑小血管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收集并分析上述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为两组患者实施头颅核磁检查等,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根据出血个数分为三级,对各级患者认知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均值、高血压占比、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占比、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收缩压均明显较对照组高,高血压病程明显较对照组长,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级患者的MMSE评分和MoC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史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风险更高,且极易出现认知功能降低的情况。
黄诚衙廖一凡刘永存
关键词:中老年高血压脑微出血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ICA)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新诊断的ICA患者82例,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行手术夹闭治疗。观察不同时间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变化,比较两组预后优良率、动脉瘤残留率和动脉瘤复发率。结果末次随访,观察组预后优良率(87.80%,22/41)高于对照组(53.65%,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6,P<0.05)。术后3个月、9个月、24个月,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瘤残留率和动脉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术夹闭治疗相比,血管内栓塞治疗ICA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廖一凡贾军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疗效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支架取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支架取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进行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支架取栓后预后不良的患者62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取栓后预后良好的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闭塞部位、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管闭塞至再通时间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支架取栓后预后不良与年龄、闭塞部位、侧支良好状况、入院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手术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术后症状性脑出血、高血压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颈内动脉闭塞、侧支代偿不良、入院NIHSS评分增高、发病至再通时间延长及术后出现症状性脑出血为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支架取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型脑梗死支架取栓患者,术前积极筛查影响支架取栓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术中采用积极措施,尽可能缩短血管再通时间,降低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从而有助于提高预后。
廖一凡贾军董广宇黄诚衙
关键词: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