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瑕璧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模态超声检查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应用价值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技术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乳腺多模态超声检查,根据免疫组化鉴定分子分型,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征象。结果:经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证实Luminal A型39例,Luminal B型23例,HER-2过表达型13例,三阴型18例;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多模态超声征象在肿块形态、边缘、微钙化、后方回声及Adler分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模态超声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率:Luminal A型84.62%(33/39),Luminal B型78.26%(18/23),HER-2过表达型76.92%(10/13),三阴型100.00%(18/18)。结论:多模态超声检查对乳腺癌分子分型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吴瑕璧彭梅姜凡
-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
- 2013版BI-RADS3~5类诊断指标量化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基于乳腺肿块超声图像特征评分进行BI-RADS 3~5类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401例乳腺肿块的超声图像特征,建立回归模型;依据模型筛选结果及各因素的权重提出BI-RADS 3~5类的评分标准,并对另外243例病例进行评分分类,与BI-RADS各类别的理论风险范围相比较,评估该评分系统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最后进入模型的因素为年龄、形态、方位、边缘、回声模式、肿块内微钙化.制定评分标准,BI-RADS 3、4a、4b、4c、5类对应的分值为6分、7~8分、9~15分,16~22分、≥23分.测试病例综合评分对BI-RADS 3~5类的阳性预测值为0%、4.17%、21.43%、84.85%、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结论 该评分系统能够对乳腺病灶进行客观的评分并分类,为临床评价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张薇娜彭梅姜凡张新书吴瑕璧伍婷婷
- 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疾病评分
- 三维反转成像技术在BI-RADS 4类乳腺肿块应用中的初步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三维反转成像技术能否提高BI-RADS 4类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并进行反转成像检查的243例患者的247个乳腺肿块。根据反转图像中肿块内深灰色和黑色区域的分布特征,采用半定量5分反转评分法,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对比常规超声与联合三维反转成像技术后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常规超声鉴别BI-RADS 4类乳腺肿块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41、83.8%、93.3%、74.8%、77.8%、92.2%;联合诊断后AUC、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87、88.7%、90.0%、87.4%、87.1%、90.2%。联合诊断后有87例BI-RADS 4a类良性肿块降至3类,同时未造成恶性肿块误降为3类而漏诊的情况,可避免84.5%(87/103)的4a类肿块进行不必要的活检。结论常规超声联合三维反转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良恶性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尤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提升,有效减少了4a类肿块不必要的活检。
- 侯中光詹韵韵毕玉王佳佳吴瑕璧彭梅
- 关键词:乳腺肿块超声检查
- 多模态超声联合炎性细胞比值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外周血炎性细胞比值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并接受NAC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6例,最终61例患者(61个肿块)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接受NAC前和NAC治疗2周期后行多模态超声及外周血血常规检查,以组织学显著反应(MHR)和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作为NAC疗效的评判和分组指标,比较MHR组与NMHR组NAC前及NAC治疗2周期后多模态超声特征及炎性细胞比值的差异,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NAC效果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预测NAC疗效的诊断效能。结果在61个乳腺肿块中,MHR组25个(40.98%),NMHR组36个(59.02%)。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2周期后肿块最大径变化率(ΔD2)、第2周期后血管指数变化率(ΔVI2)、第2周期后弹性应变比变化率(ΔE-Strain2)、第2周期后反转成像评分变化率(ΔI-imaging score2)、NAC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是NAC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OR=1.145,P=0.019;OR=1.055,P=0.016;OR=1.036,P=0.033;OR=1.276,P=0.016;OR=1.054,P=0.047),上述参数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8(95%CI=0.866~0.990),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1.7%。结论联合ΔD2、ΔVI2、ΔE-Strain2、ΔI-imaging score2及NAC前PLR对于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疗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高兰詹韵韵王佳佳毕玉吴瑕璧彭梅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三维超声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