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PLA3rs738409G/C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PNPLA3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收集有关PNPLA3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病易感性关系病例对照研究,提取纳人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与对照组PNPLA3各种基因模型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Egger's检验和Bgger's检验偏倚.结果 共8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数1266例,对照组3529例.Meta分析表明PNPLA3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病易感性有明显关联性.结论 PNPLA3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病易感性明显关联性[GG vs CC:OR=3.05,95%CI:2.42~3.86;CG vs CC:OR =1.30,95%CI:1.13 ~1.50;CG/GG vs CC:OR =1.39,95%CI:1.23~1.57;GG vs CG/CC:OR=2.90,95%CI:2.32~3.63]. 王倩 马静静 吴鹏波 谭诗云 舒泳翔 柳健关键词:肝癌 易感性 META分析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 被引量:9 2016年 进展期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总体逐年上升。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并未完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究其原因,术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下降。近年来随着营养与进展期胃癌临床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营养支持在胃癌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并引出了联合多种支持方式中免疫营养这一独特的视角,旨在为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 马静静 张韵婷 柳舟 曹明为 董卫国关键词:进展期胃癌 肠内营养 全肠外营养 免疫营养 陈皮素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陈皮素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人胰腺癌Panc-1细胞为实验细胞株,以不同浓度的陈皮素处理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DCFH.DA、JC.1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分析AIF、CytC、BAX、Bcl-2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显示陈皮素抑制细胞增殖呈时间依赖和浓度依赖,Hoech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均显示陈皮素作用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5),陈皮素能阻滞细胞周期从G。期向S期转化,促进细胞内活性氧增加,但引起线粒体膜电位降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IF、CytC、Apaf-1、Cleaved casRse-9、BAX等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通路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表达减少。结论陈皮素能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内活性氧增加来激活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信号。 伍丹丹 董卫国 马静静 李娇 胡雪关键词:胰腺癌 凋亡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溃疡性结肠炎内镜活动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cyte ratio,NLR)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Mayo内镜下评分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UC患者98例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59例。比较2组患者及不同分期UC患者NLR差异,以ROC曲线的方法计算NLR最佳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比较NLR、C反应蛋白(CRP)在预测UC内镜活动度的效率差异。结果 UC组患者血中NLR明显高于IBS组(2.689 vs.1.865,P<0.05),活动期高于愈合期(3.375 vs.1.867,P<0.05);NLR比值与CRP呈正相关(r=0.434,P<0.05);NLR最佳临界值为2.473(灵敏度为71.0%,特异度为75.9%),AUC为0.84;在UC患者中,Mayo≥2时,NLR>2.473的患者占81%,而CRP为阳性者占67%(P=0.121)。结论 NLR在UC活动期及愈合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CRP呈正相关,NLR在预测UC患者内镜活动度与CRP无统计学差异。NLR可以作为一个客观、方便、经济的指标监测患者内镜活动性,可为行肠镜筛选的指标之一。 曹明为 伍丹丹 季梦遥 马静静 董卫国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黏膜愈合 蛋白质组学在胃癌生物学标记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7年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分析、比较胃癌中异常表达的蛋白质,已发现一系列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蛋白,这些蛋白有潜力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患者预后预测的生物学标记物。本文对近年来胃癌相关蛋白质组学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兰庆芝 马静静 董卫国关键词:胃肿瘤 蛋白质组学 生物学标记 预后 缓解期炎性肠病伴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6年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缓解期IBD(IBDR)患者常伴有肠易激综合征(IBS)样症状。IBS样症状的存在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评估及治疗策略的选择。因此,本文对IBDR患者伴有IBS样症状的机制进行综述,得出IBDR伴IBS样症状与肠道低度炎症和神经重塑均有关联,也可能为IBD合并了IBS。 曹明为 刘玉兰 马静静 董卫国关键词:炎性肠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 炎症 CTLA4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遗传易感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 WanFang Data、 CNKI、 CBM和VIP,查找关于CTLA4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今。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个CTLA?4基因位点: rs231775,及非转录区( AT) n重复序列微卫星片段,共10个研究。 Meta分析结果显示: CTLA-4-rs231775基因非转录区( AT) 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发病风险有相关性: rs231775多态性增加人群克罗恩病易感性[AG+GG vs. AA: OR=1.29,95%CI (1.05~1.59), P=0.02。 GG vs. AA: OR=2.14,95%CI (1.14~4.04), P=0.02]; CTLA?4基因非转录区(AT)n重复序列≥118 bp片段人群组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是非≥118 bp片段组的4.85倍( P<0.05),前者发生克罗恩病的可能性是后者的3.82倍(P<0.05), CTLA?4基因非转录区(AT)n重复序列122 bp片段人群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是非122 bp片段的15.5倍( P<0.05)。结论 CTLA?4?rs231775基因非转录区( AT) n重复序列多态性会增加炎症性肠病发病风险。但鉴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尚需开展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廖斐 马静静 胡雪 董卫国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炎症性肠病 血清胆碱酯酶评估炎症性肠病活动度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分析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对评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治为IBD患者151例,其中克罗恩病(CD亚组)患者57例、溃疡性结肠炎(UC亚组)患者94例,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5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ChE与IBD的关系,并用ROC曲线评估诊断IBD的价值。结果各组间血清ChE比较:IBD组、UC亚组及CD亚组均低于对照组(F=3.9、1.5、5.5,t=12.0、10.9、8.0,P均<0.0001);CD患者血清ChE与hsCRP(r=-0.44,P=0.001)、CDAI(r=-0.48,P=0.0002)、PLT(r=-0.37,P=0.005)均呈负相关; UC患者血清ChE与hsCRP(r=-0.54,P<0.0001)、ESR(r=-0.35,P=0.0005)、Mayo评分(r=-0.67,P<0.0001)均呈负相关,与HCT呈正相关(r=0.61,P<0.0001)。ChE水平诊断IB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诊断中、重度CD、UC的AUC分别为0.797、0.814。结论血清ChE水平对评估IBD患者疾病活动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陆世珉 田山 苏乐乐 马静静 李娇 季梦瑶 董卫国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血清胆碱酯酶 活动度 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07例COVID-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其中,普通型249例,重型217例及危重型41例。结果507例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数均存在差异,随着疾病程度加重,均呈下降趋势;与普通型相比,重型、危重型的CD3^(+)、CD4^(+)、CD8^(+)T细胞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危重型患者上述T淋巴细数目较重型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341例COVID-19患者中,死亡病例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目较治愈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损伤更显著,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COVID-19疾病分型及预后显著相关,有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马静静 伍丹丹 张吉翔 朱刚艳 陈国忠 杨英杰 雷媛 苏文豪 董卫国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特异性siRNA体外抑制HDGF基因对人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HDGF基因在体外是否对大肠癌细胞凋亡具有调控作用。方法设计特异性小干扰RNA抑制HDGF基因表达,本试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非特异性siRNA转染的阴性对照组及HDGF特异性siRNA干扰组。通过AnnexinV-FITC流式双染, 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变化,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HDGF-siRNA前后相关凋亡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与2个对照组相比, HDGF-siRNA处理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上升至(14.1±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形态学上有20%的细胞出现染色质浓染的凋亡小体,而对照组基本未见;此外与2个对照组相比, HDGF-siRNA处理组细胞中bcl-2及Survivin蛋白含量均有明显下调,而Bax明显上调、 Cyt-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 caspase-9及caspase-3被激活。结论 HDGF-siRNA能在体外有效诱导大肠癌胞发生凋亡,线粒体凋亡途径在HDGF基因介导的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这暗示HDGF将可能成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极佳的分子靶点。 廖斐 马静静 田山 苏乐乐 董卫国关键词: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