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 作品数:26 被引量:261 H指数:9 供职机构: 北京市海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及其与脊柱曲度的关系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并探讨其与脊柱曲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对北京市海淀医院1 213例老年人进行调查评估。通过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采用骨折风险测评工具(FRAX)评估10年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前臂、肩部、脊椎骨折等)概率和髋部骨折概率。采用脊柱电子测量仪测量直立位的躯干倾斜角、脊柱椎间夹角、脊柱曲度。最后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脊柱曲度的关系。结果≥80岁组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高于60~79岁组(P<0.05),女性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整体比较以及两两互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T7、T8夹角及躯干前倾角呈正相关(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胸椎曲度及直立腰椎曲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不但与年龄、性别、骨量有关系,而且与脊柱曲度具有相关性,能够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高低。 石岩 许猛子 黄承 王艺伟 李斌 左如俊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情况在评价胸腰椎肿瘤致病理性骨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胸腰椎肿瘤致病理性骨折患者的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情况,研究其在胸腰椎肿瘤致病理性骨折损伤程度、骨折分型、损伤评分、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胸腰椎肿瘤致病理性骨折患者90例,根据PLC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PLC完整组和PLC损伤组。通过评判两组患者的骨折分型、损伤评分、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研究各指标与PLC损伤的关系。结果 PLC损伤组的载荷分享评分(LSC)和胸腰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TLICS)均高于PLC完整组(P﹤0.01),Cobb角度大于PLC完整组(P﹤0.01)。PLC损伤组患者的Denis分型和AO分型均较PLC完整组严重。PLC损伤组和PLC完整组的神经功能不全比例分别为88.89%、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腰椎肿瘤致病理性骨折与PLC损伤情况关系密切。 李斌 黄承 蒋毅 王艺伟 张丛笑 石岩关键词:后方韧带复合体 胸腰椎肿瘤 病理性骨折 神经功能损伤 三种构型空心钉固定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三种构型空心钉固定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医院骨科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且资料完整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78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79例;年龄28~59岁,平均38.7岁;道路交通伤81例,摔伤41例,高处坠落伤36例,其他20例。依据空心螺钉数量及构型分为正三角组(61例)、倒三角组(66例)、四边形组(51例)。随访时间超过半年,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部分负重及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20.7±7.8)个月。正三角组、倒三角组和四边形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7.8±13.4)min、(53.7±10.5)min、(79.4±11.6)min;透视次数分别为(19.2±7.8)次、(18.4±9.4)次、(27.8±7.7)次。四边形组多于其余两组(P<0.05),正三角组和倒三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时间四边形组短于其余两组(P<0.05),正三角组和倒三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正三角组、倒三角组和四边形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71.3±7.5)分、(75.5±6.9)分、(82.9±6.8)分,四边形组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正三角组和倒三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明确且螺钉构型及数量对骨折愈合及远期髋关节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李斌 石岩 王艺伟 黄承 董肖泰愚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 构型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022年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9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T11~L2骨折合并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136例。收集患者的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检测并收集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实验室指标。收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内的下肢静脉彩超,根据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n=64)和非DVT组(n=7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创伤性SCI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Spearman法和Pearson法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根据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列线图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VT组和非DVT组的体重指数(27.03±2.12kg/m2和24.03±3.32kg/m2)、吸烟人数占比(39.06%和20.83%)、输血人数占比(45.31%和27.78%)、肿瘤病史人数占比(46.89%和23.61%)、出血量>600 mL人数占比(42.19%和22.22%)、ASIA分级A级人数占比(45.31%和18.06%)、肢体气压治疗及踝泵练习人数占比(18.75%和52.78%)、ASIA分级D级人数占比(14.06%和33.33%)、CRP(20.36±4.37和11.45±3.76)、FIB(6.49±1.31和4.51±1.26)以及D-二聚体(1.83±0.39和0.45±0.26)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ASIA分级A级、FIB>5g/L、D-二聚体>1.6mg/L以及未进行肢体气压治疗及踝泵练习是急性创伤性SCI患者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输血、ASIA分级A级、FIB、D-二聚体以及未进行肢体气压治疗及踝泵练习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 李斌 石岩 黄承 王艺伟关键词:脊髓损伤 深静脉血栓 血浆纤维蛋白原 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MRI诊断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MRI诊断方法与效果,分析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4月~2015年4月选择在笔者医院骨科诊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都进行MRI诊断与手术探查确诊。结果MRI诊断为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28例,手术所见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30例,为此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MRI诊断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3.3%和100.0%。随着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程度的增加,脊髓损伤百分比明显增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腰椎间盘病变和骨赘为导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比较常见,体重指数、腰椎间盘病变和骨赘为主要的危险因素,MRI诊断具有很好的敏感度、特异性,能有效反应损伤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黄承 王艺伟 李斌 蒋毅 张丛笑 左如俊 石岩 吴磊 曹俊明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棘间韧带 切口不放置闭式引流管对单节段腰椎减压术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单节段腰椎减压术后切口不放置闭式引流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对连续208例行单节段腰椎管减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生随机对照研究。按照机械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切口不放置闭式引流管为无引流组,术后切口放置闭式引流管为引流组,每组10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硬脑膜外血肿发生率、切口敷料分级以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第1天对所有患者的切口敷料进行评估分级,引流组切口敷料A级率明显高于无引流组E69.2%(72/104)比57.7%(60/104)],切口敷料C级率明显低于无引流组[5.8%(6/104)比19.2%(20/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均较好。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36(22.00±8.57)个月,均未出现切口血肿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未出现引起神经症状的硬脑膜外血肿。结论单节段腰椎减压术后切口不放置闭式引流管并不会增加术后硬脑膜外血肿和切口血肿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黄承 杨明连关键词:引流术 病例对照研究 老年腰椎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的凝血功能变化及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观察老年腰椎患者术后使用利伐沙班的凝血功能变化,评估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腰椎疾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110例,A组)和低分子肝素组(110例,B组),术后2周每日分别使用利伐沙班(10mg,口服)和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抗凝。于术前、术后1d、4d行血栓弹力图检查(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仅角和最大振幅MA值)动态观察凝血功能变化,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出血性并发症和术后48h引流量。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血栓弹力图中R值(5.87±0.83min,5.72±0.68min)和K值(1.56±0.30min,1.49±0.34min)均较术前(7.27±0.89min,7.45±0.79min;2.06±0.29min,2.11±0.30min)减小(P=0.000),d角(66.21°±3.75°,67.00°±3.43°)和MA值(62.94±3.57mm,63.65±5.06mm)均较术前(62.17±3.59ram,61.39±4.00mm;58.92±3.24turn,58.20±3.26mm)增大(片0.000),提示血液凝同性增高。短期使用(4d)利伐沙班或低分子肝素后,两组R值(6.97±0.69min,7.07±0.67min)和K值(1.97±0.311nin.2.04±0.32rain)均增大(P=0.000),α角(61.41°±4.04°,62.16°±4.13°)和MA值(58.15±2.97mm,58.57±4.41mm)均减小(P=0.000),提示高凝状态均得到较好的纠正,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周随访期内,A组和B组分别有9例(8.18%)、6例(5.45%)m现了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64,P=0.422);两组分别有9例(8.18%)和7例(6.36%)患者出现了出血性并发症,其中严重出血并发症分别为2例和1±例(均为硬膜外血肿,行硬膜外血肿清除 黄承关键词:利伐沙班 血栓弹力图 腰椎术后 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2011年8月—2015年2月,选择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诊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椎管成形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椎间不稳定、血管损伤分别为1例、0例、1例、1例,对照组的例数分别为4例、5例、6例、7例,治疗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优良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可提供坚强内固定,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 黄承 王艺伟 李斌 蒋毅 张丛笑 左如俊 石岩 吴磊 尹东关键词:椎弓根螺钉 腰椎管狭窄 并发症 腰椎功能 后路椎管减压、提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植骨术治疗高龄患者腰椎退行性滑脱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提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植骨术治疗高龄患者腰椎退行性滑脱的疗效。方法选取高龄(年龄≥65岁)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共28例,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提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植骨术治疗。随访6~24个月,根据Lenke标准评价脊柱植骨融合情况,根据Henderson标准临床疗效。结果28例患者术后均接近或达到解剖复位,按Henderson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28.6%),良18例(64.3%),可2例(7.1%),差0例。脊柱植骨融合情况按Lenke标准评价结果:A级25例,B级3例。按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15分评分法评价腰痛程度:术前(4.2±1.3)分,术后(12.8±2.1)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提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植骨术治疗高龄患者腰椎退行性滑脱安全、有效。 黄承 杨明连关键词:腰椎融合 老年衰弱和髋部骨折术后短期预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1 2017年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海淀医院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骨科住院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102例,按2012年衰弱评价标准评估后分为衰弱组(47例)、非衰弱组(5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期间内科并发症及死亡不良事件。结果发现,衰弱组较非衰弱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22.45±8.20)d、(18.56±4.94)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衰弱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死亡患者全部在衰弱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衰弱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6.248,95%CI:1.700~22.963)。因此认为超过1/3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存在衰弱,而且衰弱患者近期预后不佳。衰弱是老年髋部骨折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斌 黄承 张丛笑 王广斌关键词:老年 髋部骨折 衰弱 短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