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 作品数:13 被引量:7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军事 文化科学 文学 更多>>
军事话语国内外研究概述 被引量:7 2016年 论文在简述军事话语的定义基础上,首先运用文献计量研究工具Cite Space对军事话语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学科分布领域和主要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和分析,并结合所搜集的著作、论文以及研究报告对此领域国内外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详细梳理和分析,指出了两者的重要差异。 梁晓波 曾广 谭桔玲关键词:话语研究 平衡——失衡——再平衡——结构主义视角下的《转吧,这伟大的世界》 被引量:1 2017年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是爱尔兰裔美国作家科伦·麦凯恩的代表作,被认为是重要的"9·11小说"。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以托多罗夫的叙事语法为切入点,对不同人物故事的内容以及小说的组织结构两个层面进行分析,阐释麦凯恩如何在小说中建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叙事模式,从而摆脱传统"9·11小说""平衡——失衡"的叙事话语,实现寻求慰藉与平衡的反思书写。 曾广关键词:麦凯恩 结构主义 叙事语法 国家形象的多模态隐喻建构--以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为例 被引量:29 2017年 文章运用多模态隐喻理论,结合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中隐喻如何在多个模态层面服务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1)综合运用文字、视觉、听觉模态的"中国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和谐旅程"是《角度篇》中的核心隐喻,贯穿始终,统领全片,该隐喻系统建构了"底蕴深厚、自信勇敢、真挚坦诚"的中国和谐发展、不断进步的国家形象;(2)多模态隐喻系统具有层级性,体现人类认知基本机制:同一层级的不同隐喻是对不同特征的突显,不同层级的隐喻反映认知处理的精细程度;(3)在多模态隐喻的具体实现过程中,三种模态相互强化、补充,又各有侧重:文字模态在明确源域/目标域、意义筛选、突出主题等方面的功能更为突出;视觉模态丰富的意义潜势是多模态隐喻建构的基础,其中,人物和文化符号是多模态隐喻的典型性源域;听觉模态对于协同不同模态,强化隐喻效果发挥重要作用。 曾广 梁晓波关键词:多模态隐喻 国家形象 话语体系与国家安全 被引量:8 2018年 话语体系是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词,也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子。论文首先介绍话语体系的概念及其特点,报告了话语体系研究的缘起和发展脉络、主要学科与核心关键词以及主要相关文献,并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了话语体系与国家的关系,并从国家的主体思想、发展道路、身份特质、文化自信、文明追求、话语权等方面阐述了话语体系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论文指出,话语体系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也是国家之间博弈的重要阵地。 梁晓波 武啸剑 曾广关键词:话语体系 文化 身份 话语权 海军英语口语能力量表研究 在向“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积极转型的军事战略要求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常态化参与护航、反恐、救援、维稳、联演联训联赛等国际性军事行动,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出越发重要的作用。英语能力已经成为新型海军... 曾广关键词:交际语言能力 情境认知 文献传递 文化安全中的心理与认知空间安全 被引量:4 2016年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化时代每一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在新的时期,文化安全的领域内涵增加,而且出现新的重要形式,其中心理与认知空间的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层面,它又可以分为心理空间和认知空间层面。在心理空间层面,良好的国民心理、民族认同与归属感、爱国情怀、跨文化心理素质是影响文化安全的重要因子;在认知空间层面,核心概念与概念系统、语言与话语模式、认知与思维模式、思维与精神自主性是影响文化安全的核心要素。心理与认知空间的安全由于是非显性的,因而对文化安全的影响更为重要。重视心理空间和认知空间重要因子的培塑,对当前文化安全的维护和研究颇为重要。 梁晓波 曾广关键词:文化安全 心理空间 军人话语的特色与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军人话语当前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研究领域主要体现为重要军事领导人的话语、军事热点问题中的军人话语、军事文学和军事影片中的军人话语、军人话语的社会语用和认知研究、军人话语的特殊类别研究以及其它研究。军人话语体现出以下的美感:直白求实、钢性阳刚、无私奉献、铁血赴死、忠诚服从、正义勇敢、爱憎分明、粗犷无拘等特点。军人的话语主要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两大主题,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直面战争、准备战争和捍卫和平。我军当代革命军人的话语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四有新人"、听党指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拍牺牲、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等展开,是当代中国军人话语的核心话语体系和特点,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风貌。 梁晓波 马晓雷 曾广关键词:话语 军人 概念隐喻的形象评价与建构功能 被引量:9 2016年 概念隐喻是语义建构的常用认知手段,具有独特的评价功能。其评价形式在创新性上体现为约定俗成式和拓展创新式,在源域和目的域语义互动的多样性上表现为以点带面、整体取代、多维投射、域外文化等形式,可以实现用语经济、典型替代、内涵丰富、综合修辞、创新表达、用词精妙等评价功用,在语篇中的评价机制上主要表现为蜻蜓点水式、起头触发式、语末总结式、全篇统领式、集中拓展式、散点集中式、多维平行式等。 梁晓波 曾广关键词:概念隐喻 话语 文化传播视域下的MOOC教育及其发展策略 被引量:4 2016年 作为基于联通主义和网络技术的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慕课/MOOC)于近年获得了极大发展。其作为一种新的知识传播媒介和文化价值载体,在教育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文化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MOOC发展的形势,剖析了MOOC教育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我国MOOC教育文化传播能力现状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揭示了提高MOOC教育文化传播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此外,还就如何提高我国MOOC教育文化能力提出了以下策略:加强宏观设计,突出精品课程;精选内容,体现中国特色与全球视野;传播方式有效化,提高跨文化能力;利用多媒体手段,发挥网络课程优势;深化外围合作,巧借企业与志愿者之力。 梁晓波 郭锦亮 曾广关键词:文化传播 教育 国际期刊认知语言学论文可视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可视化分析为直观解读事物及其相互关联提供了良好途径。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学界主要研究者在国际期刊的发文状况及其研究现状和趋势,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可视化研究软件Cite Space,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认知语言学相关文献为数据,分析了国际认知语言学界发文的主要时间段及其变化、主要发文国家、机构及其领域分布、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文献;重点分析了高被引作者、高被引文献;通过对高中心度、高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的分析,总结出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并通过各时间段的对比,梳理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的演进,指出认知语言学整体发展趋势。 曾广 梁晓波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引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