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晓燕

作品数:23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营养
  • 3篇膳食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营养状况
  • 2篇营养状况分析
  • 2篇月龄
  • 2篇中毒
  • 2篇膳食调查
  • 2篇儿童
  • 2篇儿童青少年
  • 2篇肥胖
  • 2篇超重
  • 2篇超重肥胖
  • 2篇城乡居民
  • 1篇碘营养
  • 1篇新生儿
  • 1篇学校食物中毒
  • 1篇血便
  • 1篇血脂

机构

  • 17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承德市疾病预...
  • 1篇邯郸市疾病预...
  • 1篇衡水市疾病预...

作者

  • 17篇罗晓燕
  • 12篇刘长青
  • 11篇田美娜
  • 7篇陈磊
  • 5篇宋立江
  • 5篇牛蓓
  • 3篇朱小波
  • 3篇张海霞
  • 2篇师鉴
  • 2篇董辉
  • 2篇李琦
  • 2篇石永亮
  • 2篇韩旭
  • 2篇马琳
  • 2篇赵俊琴
  • 2篇孙印旗
  • 2篇韩光跃
  • 2篇梁勇
  • 2篇高伟
  • 2篇郝海燕

传媒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0年1-4月河北省63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2020年河北省湖北输入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聚集性疫情特征,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4月河北省报告63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3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共涉及病例301例,男女比例0.97:1,中位年龄45.00岁,职业以农民为主(48.84%)。河北11个设区市均有聚集疫情报告,报告起数最多的是保定市10起(28例),其次石家庄9起(31例)、沧州9起(52例),各地发病数与手机定位活跃度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r=0.161,P=0.035)。69.85%(44/63)的疫情为家庭聚集,家庭内的聚餐或聚会导致58.96%病例发生。40起(63.49%)为湖北输入型疫情,疫情规模2~40例不等。仅发生一代病例事件14起(34.15%),二代病例事件23起(56.10%),三代病例事件4起(9.76%)。一代病例与二代续发病例的代际间隔平均为5.07 d(95%CI:[3.16~6.99]),中位6 d,二代与三代平均为8.86 d(95%CI:[6.87~10.85]),中位7 d。16例续发病例平均潜伏期5.1 d(95%CI:[3.74~6.51])。结论2020年1—4月河北省COVID-19聚集性疫情为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家庭内部的聚餐、聚会等密切接触是造成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原因。
孙印旗苏通高伟张海霞宋杏罗晓燕董辉马琳赵俊琴刘世友韩光跃魏亚梅师鉴郝海燕韩旭李琦
关键词:聚集性疫情
河北省18~65岁居民营养健康素养状况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研究2021年河北省居民营养健康素养的特征。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方法对河北省18~65岁常住人口进行基本信息和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抽查,采用占比对分类变量进行描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居民的健康素养得分差异。结果河北省本次调查纳入13个监测点共4328人,居民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分为61.11分。城市和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分分别为65.10分和58.65分,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分分别为60.50分和61.73分,18~<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65岁人群的平均分依次为62.63分、61.87分、61.16分、58.80分、54.28分。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大专/职大、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分依次为53.20分、59.23分、62.26分、65.38分、68.43分、70.69分。农村和城市(Z=-15.776,P<0.05)、男性和女性(Z=-3.053,P<0.05)、不同年龄组(H=65.112,P<0.05)、不同文化程度(H=365.537,P<0.05)人群最终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北省居民营养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存在差异,提示应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素养水平。
牛蓓罗晓燕田美娜赵永丽陈磊张翠
关键词:营养
河北省城乡地区6-24月龄婴幼儿喂养状况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状况,并应用婴幼儿喂养指数(infant and child feeding index,ICFI)评价城乡地区不同月龄组婴幼儿的喂养行为,为指导婴幼儿喂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状况调查。选取6-24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CFI对喂养行为(24 h母乳喂养、24 h奶瓶喂养、24 h膳食种类、1周辅食添加天数)进行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婴幼儿861名,ICFI平均得分为(10.58±3.18)分,不同月龄组间ICFI平均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119,P=0.000),在6-8月龄组中,城市ICFI平均得分为(7.61±3.15)分,显著高于农村的(5.44±3.04)分(F=11.859,P=0.001)。喂养总合格率为54.94%(473/861),各月龄组的喂养合格率分别为14.16%、38.78%、66.56%,不同月龄组间喂养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81,P=0.000)。婴幼儿辅食添加满分率较高的为蛋类、谷薯类、水果、蔬菜,较低的为豆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结论河北省农村地区的低月龄婴幼儿喂养较差,建议加强对辅食添加时间、种类及添加频率等方面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
张翠田美娜牛蓓赵永丽罗晓燕苗润晓陈磊宋立江刘长青
河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从参加河北省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人群中,选取6~17岁参加食物频率调查和体检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19.71%,男性(23.79%)显著高于女性(15.81%),城市(22.96%)显著高于农村(15.57%),蔬菜、坚果和肉类食品的食用频次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有影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53、9.598和8.252,P值分别为0.023、0.008和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蔬菜类[OR值0.597(0.431~0.826)]、坚果类[OR值0.406(0.205~0.804)]的食用频次以及性别[OR值0.530(0.34~0.825)]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肉类食品食用频次[OR值1.619(1.172~2.235)]和在外就餐[OR值1.537(1.051~2.248)]是危险因素。结论河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应提倡平衡膳食模式,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倡导家庭就餐,积极进行有效的体育运动。
田美娜刘长青罗晓燕
关键词:超重肥胖膳食调查饮食习惯儿童青少年
河北省居民膳食铜暴露风险评估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估河北省居民膳食铜暴露量及其健康风险。方法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和称量法收集河北省居民膳食摄入数据、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中铜含量数据,计算河北省居民铜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铜膳食参考摄入量对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2.68%的研究对象膳食铜摄入量不足(低于平均需要量)。水产品和饮料类食品食用者中膳食铜P97.5摄入量较高,分别为2.608 5和3.300 0 mg/d;2岁~年龄组和4岁~年龄组儿童铜摄入量超出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23%、3.05%;在儿童青少年中速食食品膳食铜贡献率较高,位于第4位。结论河北省居民膳食铜暴露风险较低,但应关注儿童青少年和水产品、饮料的高消费人群。
罗晓燕田美娜刘长青宋立江
关键词:风险评估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学校食物中毒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查明一起学校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态蔓延,为类似食源性疾病的调查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开展病例主动搜索、个案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食品、外环境和病例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判断本次事件的可疑餐次和食物。结果通过开展主动搜索,共搜索到21例病例(疑似19例,确诊2例),学生罹患率为12.96%(21/162)。临床症状主要是呕吐(95.24%, 20/21)、腹痛(66.67%, 14/21)、恶心(66.67%, 14/21)、腹泻(57.14%, 12/21)。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可疑食物为10月16日晚餐的剩米饭(OR=18.18,95%CI:2.05~161.38)。在1例病例的肛拭子和另外1例病例的呕吐物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B型肠毒素。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B型肠毒素所致,可疑食物为10月16日晚餐中食堂提供的剩米饭。米饭在常温下放置5 h左右且食用前未彻底加热是本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学校食堂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张扬杨阳任一陈秋成罗晓燕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食品安全
河北省新生儿血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便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血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2016年1月~2017年4月河北省5家医院收治的新生儿中选取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查看病例资料,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 interval,CI)。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血便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血便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新生儿窒息史者发生血便的危险是无新生儿窒息史的4.4倍(OR=4.434,95%CI:1.071~18.360)。结论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血便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加强围产期保健措施和胎儿监护,减少新生儿血便的发生。
牛蓓罗晓燕田美娜赵永丽梁勇刘长青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回归防制
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交互作用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风险的关联
2024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交互作用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风险的关联,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22—202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河北省6~17岁人群资料,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11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缺乏、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以相乘和相加模型分析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的交互作用。结果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为67.80%,血脂异常率为24.46%,超重肥胖检出率为4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维生素D缺乏与血脂异常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相乘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OR=0.90,95%CI=0.57~1.43,P>0.05);但维生素D缺乏血脂异常的儿童青少年患超重肥胖风险是维生素D充足血脂正常儿童青少年的3.99倍(OR=3.99,95%CI=2.93~5.45,P<0.01)。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存在正向相加交互作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14.40,81.50%和7.35。结论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与血脂异常存在协同作用,二者同时存在会增加超重肥胖的患病风险。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及时补充维生素D、维持正常血脂水平,减少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
李婷婷罗晓燕田美娜刘长青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血脂异常超重儿童
河北省某贫困县6~23月龄婴幼儿辅食喂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多重对应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喂养指数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和生活行为的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0~5岁儿童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某贫困县抽取6~23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经过数据清理,共有221名婴幼儿纳入该研究,参照喂养指数评分法对婴幼儿喂养行为进行量化评分,同时结合多重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婴幼儿辅食添加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调查人群婴幼儿喂养指数总合格率仅为24.9%,3月龄组的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11月龄组的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率最高;该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欠佳,贫血率为17.2%,超重率(11.8%)和肥胖率(6.8%)远高于其他地区;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与母亲职业为家务、运动时间为2~4小时、睡眠时间≥10小时相关。结论该贫困县6~23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率较低,超重肥胖现象严重,母亲周到的照顾、适宜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与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紧密相关。
田美娜牛蓓张翠陈磊罗晓燕赵永丽高景琨刘长青
关键词:婴幼儿膳食调查多重对应分析
2017-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孕妇碘营养状况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衡水市孕妇碘营养状况,为衡水市调整重点人群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7-2023年在衡水市各碘缺乏县(市、区)每年抽取100名孕妇,采集一次随机尿样及家庭食用盐盐样,测定尿碘及盐碘含量,对孕妇碘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累计检测6570份孕妇尿样,总体尿碘中位数为158.5μg/L,尿碘<150μg/L的孕妇占总人数的46.0%(3022/6570)。不同年份间孕妇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1.52,P<0.001);不同年龄组孕妇尿碘中位数和频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4,P=0.181;χ^(2)=1.35,P=0.717);不同孕期孕妇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61,P=0.005),其中孕早期尿碘中位数高于孕晚期(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尿碘含量与食用盐碘含量呈正相关(r=0.08,P<0.001)。结论衡水市孕妇碘营养水平总体达到推荐适宜水平(150~249μg/L),但部分孕妇仍存在碘营养不足的风险。应加强关注,做好孕妇孕期的补碘工作。
张娜罗晓燕张海霞赫娜
关键词:孕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