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河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化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教学
  • 3篇分子生物学
  • 2篇信号
  • 2篇生物化学
  • 2篇生物化学与分...
  • 2篇酸酶
  • 2篇通路
  • 2篇磷酸
  • 2篇磷酸酶
  • 2篇课程
  • 2篇教学改革
  • 2篇肝再生磷酸酶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失调
  • 1篇蛋白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囊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西藏民族大学

作者

  • 10篇王海河
  • 4篇高国全
  • 4篇杨霞
  • 3篇周倜
  • 2篇童秀珍
  • 2篇张明明
  • 2篇齐炜炜
  • 2篇石宏顺
  • 1篇周俊宜
  • 1篇周美凤
  • 1篇何军芳
  • 1篇袁洁
  • 1篇黄小荣
  • 1篇刘斌
  • 1篇宋志宏
  • 1篇刘斌
  • 1篇李娟
  • 1篇张文亮

传媒

  • 4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arle's盐平衡液饥饿诱导DLD-1,HCT-116,A2780,CHO,Hep G2和SMMC7721肿瘤细胞系自噬发生的时间优化(英文)被引量:4
2016年
肿瘤细胞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自噬水平非常低,很难被监测到。与药物性自噬诱导剂相比,Earle's盐平衡液(EBSS)应用简便,除产生饥饿诱导自噬外,无其他细胞毒性,有利于研究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和功能。本文应用蛋白免疫印记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探讨了EBSS对DLD-1和HCT-116结直肠癌、A2780和CHO卵巢癌、HepG 2和SMMC7721肝癌细胞系的自噬诱导效果和有效诱导时间。结果显示:EBSS短短几小时处理,能够非常有效地诱导上述6株肿瘤细胞发生自噬,但不同细胞系之间的有效诱导时间却明显不同。其中,DLD-1、HCT-116、CHO和HepG 2细胞系的有效诱导时间仅需2 h;A2780细胞需要稍微延长到4 h;然而SMMC7721却要延长到8 h左右。本研究为其他研究者在应用EBSS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时提供了实践依据和参考。
张文亮张明明刘斌石宏顺王海河
基础医学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0
2019年
为提高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自主科研能力,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对基础医学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进行了教学改革,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性实验。我们通过优化教学安排、配强师资队伍、有序推进实验进度、科学评估课程成绩,取得了分子生物学大实验教改的初步成效。同时,我们对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深化改革的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三是注重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四是进一步更新完善仪器设备和实验试剂,旨在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自主科研能力。
周倜袁洁王海河齐炜炜骆小枫黄小荣周俊宜杨霞宋志宏高国全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以提升科研能力为导向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被引量:7
2021年
本文对现行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了目前生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维度改革方案,即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课外教学改革-成绩评估改革,介绍了此改革措施在生化课堂的具体实践方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和分析,以期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周倜高国全杨霞王海河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考评模式改革设计与实践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我国高校医学专业现行的传统成绩评估方式在了解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反映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本研究在形成性评价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实践,应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随机、在线随堂测试,将随堂测试与期末综合水平测试整合,探索性地提出一种能够适应医学专业学生特点的学业测试和评估模式。
周倜高国全王海河杨霞
关键词:随堂测试
基于肠道菌群失调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生殖内分泌失调和代谢异常的疾病,目前关于其发病机制暂不清楚,可能是因遗传、代谢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PCOS的发病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其中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如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等参与了PCOS发病过程。此外,肠道菌群还在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ism, HA)、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慢性炎症及肥胖等多种并发症的女性患者中来影响PCOS的发生发展。此外,本文还归纳了基于肠道微生物改善PCOS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如粪菌移植、补充益生菌、益生元策略及中药等,为PCOS的研究和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治疗选择。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is a reproductive endocrine disorder and metabolic disorder, and its pathogenesis still remains elusive. The occurrence of PCO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erplaying among the genetic and/or metabolic matters of females, as well as the inner and outside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cently,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PCOS occurrenc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a homeostasis abnormity in the gut microbiota, by which metabolites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cluding bile acids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r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COS. In addition, gut microbiota can affec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COS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various complications, accompanied by hyperandrogenism (HA), insulin resistance (IR),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obesity. In addition, in this review, we als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rebalancing the gut microbiota of PCOS patients with gut microbiota, such as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supplementation of probiotics, prebiotic strategi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ken together, our summarized information here on PCOS advances would provide a helpful reference for PCOS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王钰炜吴博赵静毅杨蜀岚王海河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胃肠道菌群胰岛素抵抗代谢失调
提升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2022年
医学院校肩负着举办高质量医学教育、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直接关系高等教育的传承和创新。因此,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无疑是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应该从教学基本功、推动教学改革和融入课程思政等方面加强医学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齐炜炜何军芳高国全王海河杨霞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医学教育
SH3BGRL及其mRNA在制备乳腺癌的诊断试剂盒或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SH3BGRL及其mRNA在制备乳腺癌的诊断试剂盒或治疗药物中的应用,高量表达的SH3BGRL以及SH3BGRL自身的理化性质可以作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和预后的标记物;干扰SH3BGRL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能治疗...
王海河刘斌关文杨蜀岚
文献传递
肝再生磷酸酶3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8年
肝再生磷酸酶3(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3,PRL-3)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的一员。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有107个成员,它们通过将底物去磷酸化从而参与某些信号通路,被认为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001年,Saha等[1]通过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的方法发现,
刘凤琪徐丽梅李娟王海河童秀珍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肝再生磷酸酶3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与靶向治疗被引量:1
2016年
磷酸激酶因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导致肿瘤生成和发展而受到重视,但与磷酸激酶功能相对的磷酸酶却因与底物作用的瞬时性、缺乏底物特异性等多种原因较少得到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结果显示,磷酸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如肝再生磷酸酶3(PRL-3),其异常高表达在实验动物、细胞培养和患者中均被证实与癌症发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关于其作用机制研究虽有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释。本文总结了迄今为止对PRL-3结构、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PRL-3在癌症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并简要归纳了靶向PRL-3进行癌症治疗的一些最新现状。
张明明王海河
关键词:癌症癌症转移细胞信号通路靶向治疗
PCBP1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被引量:3
2013年
Poly(C)-binding protein 1(PCBP1)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 000。PCBP1含三个KH(hnRNP K homology)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对其结合RNA有重要作用。PCBP1的功能主要是参与基因转录及转录后调节,如前体mRNA的剪切、mRNA稳定性、mRNA翻译过程的沉默或增强等。本文主要对PCBP1参与的信号通路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试图阐明PCBP1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
石宏顺周美凤童秀珍王海河
关键词:RNA结合蛋白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