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燕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航天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插管七氟烷全麻联合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2021年
- 观察七氟烷全凭吸入非插管联合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实施上肢短小手术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非插管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组(S组)和七氟烷吸入非插管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组(S+NB组),n=40。S组行8%七氟烷诱导,3%-4%体积分数的七氟烷维持;S+NB组行8%七氟烷诱导并行神经阻滞麻醉,2%-3%七氟烷维持。记录患儿麻醉前、诱导时、手术中、麻醉苏醒时的MAP、HR,SPO2;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诱导时、术中、苏醒期患儿憋气、喉痉挛,术中肢体运动,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并对患儿躁动评分。结果 MAP、HR在苏醒期S+NB组中较S组显著降低(P < 0.05);苏醒期S+NB组间较S组明显缩短(P < 0.05)。术中肢体运动在S+NB组中发生率稍低,苏醒期躁动、憋气发生率及躁动分值在S+NB组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非插管七氟烷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可较好的应用于小儿上肢短小手术,尤其具有减少吸入麻醉药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减少苏醒期躁动和憋气的发生率及降低躁动分值的优点。
- 杨银燕陈伟杜庆菊王勇国小青
- 关键词:七氟烷神经阻滞麻醉小儿临床麻醉
- 25G腰穿针直接穿刺腰麻在中下腹部以下短小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25G腰穿针直接穿刺腰麻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收治单纯腰麻的中下腹部以下短小手术患者(预计手术时间≤2.5h)60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0例;A组25G腰穿针直接穿刺组,B组普通腰穿针(22G)组,C组选用腰硬联合穿刺行单纯腰麻;穿刺点及用药量相似。A、C两组患者不要求去枕平卧,可以垫枕翻身侧卧,B组患者去枕平卧6~8h,观察各组生命体征、麻醉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镇痛效果、腰背部疼痛及术后头痛发生率。结果:各组麻醉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麻醉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患者术后头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G腰穿针直接穿刺腰麻对中下腹部以下短小手术患者穿刺损伤小、麻醉并发症低,是术后满意度和舒适度较好的一种麻醉方式。
- 付志权杨银燕况小军
- 关键词:腰麻术后头痛去枕平卧
- 全身麻醉患者术毕至转运病房期间低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毕至转运病房期间发生术后低血压(PSH)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对患者预测价值。方法募集231例全麻手术患者,观察手术结束、过床后1、3、5、10 min及入复苏室时、出复苏室时、回病房时是否出现PSH,分析性别、年龄、体重、BMI、基础疾病、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中出入量、BP、HR、RR、SpO 2等因素是否为PS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入手术室时相比,手术结束后1、3、5、10 min,入复苏室时、出手术室时和进入病房时各时间点低血压患者发生率分别为29.44%、25.54%、20.35%、17.75%、16.45%、20.35%及22.94%例;与入手术室时相比,入复苏室时PSH组与非PSH组患者的体重、BMI、SBP及DBP有差异(P<0.05);与入手术室时相比,进入病房时PSH组与非PSH组患者的出血量、SBP、DBP及SpO 2有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为入复苏室时PSH发生的危险因素;出血量及SBP为进入病房时PSH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BP对入复苏室时患者发生PSH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预测值为89.5 mmHg;出血量及SBP对患者进入病房后发生PSH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全身麻醉患者术前SBP及术中出血量为术毕PSH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发生PSH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预测值分别为150 mmHg和126.5 mmHg。
- 朱昭平龚淑娟张颖何帆杨银燕甘奇朱宇航李光才
- 关键词:全身麻醉
- 前臂正中神经阻滞麻醉对桡动脉血流动力学和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估前臂正中神经阻滞麻醉对桡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阻力指数(RI)的影响,以及该方法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术中需行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入研究组(在正中神经阻滞麻醉后行桡动脉穿刺)和对照组(直接行桡动脉穿刺),每组30例。研究组在超声引导下于前臂中点注射1%利多卡因5 m L进行正中神经阻滞麻醉,在阻滞前5 min和阻滞后5、10 min 3个时间点,应用超声于离桡骨茎突近端1 cm处短轴平面测量桡动脉内径;在长轴平面当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充盈整个管腔时取得脉冲多普勒频谱,测量VP和RI。桡动脉穿刺部位均为桡骨茎突内侧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20G套管针采用触诊穿刺法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最终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成功完成正中神经阻滞麻醉,与阻滞前5 min相比,阻滞后5和10 min桡动脉的VP均显著加快(P值均<0.05),RI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阻滞后5 min与阻滞后10 min相比,桡动脉的VP和R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阻滞前后各时间点桡动脉内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最终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正中神经阻滞麻醉能显著增加桡动脉的VP,降低RI,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平均穿刺次数,缩短平均穿刺时间,使操作者能更高效地对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
- 李光才杨银燕黄同飞姚军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桡动脉置管
-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B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传统神经盲探臂丛阻滞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每组80例,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上臂内侧、肘部及以下的手术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操作时间、用药剂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麻醉用药剂量更少、效果更完善、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时间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传统神经盲探臂丛阻滞。
- 付志权龚素娟杨银燕陈骅骝
- 关键词: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超引导麻醉效果
-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 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9例.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予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予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血糖]水平.结果 T0时两组HR、MAP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1时HR、MAP较T0时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T2时两组HR、MAP较T1时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T3时两组HR、MAP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4时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P<0.05),T0~T4时观察组HR、MAP波动较对照组小;术后1d观察组皮质醇、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可平稳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
- 杨银燕
- 关键词:七氟醚瑞芬太尼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
- 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导致右侧乳糜胸1例
- 2015年
- 深静脉穿刺损伤较小,但是也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造成的淋巴管损伤以左侧多见。本文分析淋巴管损伤引起的罕见右侧乳糜胸1例,探讨其形成原因及治疗体会。
- 王勇杜庆菊杨银燕国小青
- 关键词:右侧乳糜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