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炜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数学
  • 2篇课程
  • 1篇中美数学
  • 1篇数学教师
  • 1篇数学课
  • 1篇数学课程
  • 1篇数学情感
  • 1篇情感
  • 1篇维度
  • 1篇课程改革
  • 1篇课程取向
  • 1篇教师
  • 1篇高中数学
  • 1篇高中数学课程
  • 1篇个案
  • 1篇个案比较

机构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2篇尹弘飚
  • 2篇林炜

传媒

  • 1篇上海教育科研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数学情感: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新维度被引量:15
2017年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情感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强。数学情感的研究已有近半世纪的历史,经历了从单一型情感模型到整合型情感模型的过渡。通过梳理数学情感构成的模型:三因素(信念、态度、情绪)模型、三层次(信念系统、情绪机制、焦虑行为)模型、立体模型、问题解决中的情绪路径模型等,概括出数学情感对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将数学情感作为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助力;降低认知负荷,减轻数学焦虑;提高教师运用数学情感规律的专业能力;实现数学情感与数学认知的整合。
林炜尹弘飚
关键词:数学情感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中美数学教师课程取向的个案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以学术型、认知过程型、社会重建型、个人实现型及技术型五种课程取向问卷为评鉴工具,对中美两位数学教师进行课程取向评鉴。结果表明,中国数学教师持技术型偏向个人实现型的课程取向,美国数学教师持认知过程偏向学术型的课程取向。两国数学教师的课程取向差异反映出中美数学教育的若干区别:从数学教育目的角度看,中国遵循双基目标,美国关注过程目标;从数学教学角度看,中国突出人本理念,美国强调学科本位;从数学课程评价方面看,中国重视知识目标达成,美国关注学科体系连贯。
尹弘飚林炜
关键词:课程取向中美数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