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姜黄素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LPS诱导的视网膜炎症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姜黄素是否能减轻动物模型和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的视网膜炎症。方法:在体内,雄性C57/B6小鼠腹腔注射姜黄素3d,然后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mg/kg)诱导视网膜炎症。LPS作用24h后,通过RT-PCR检测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伴刀豆球蛋白凝集素灌注标记技术评估了白细胞对视网膜脉管系统的粘附。用蛋白质定量试剂盒测量前房中的蛋白浓度。在体外,培养ARPE-19细胞。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量来选择姜黄素的最佳作用浓度。在用5μg/mL LPS刺激之前,将ARPE-19细胞在有或没有姜黄素的情况下孵育1h。通过RT-PCR和ELISA测量促炎细胞因子。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PI3K/Akt表达。结果:姜黄素预处理可显著抑制EIU相关白细胞粘附于视网膜血管和前房蛋白渗漏。体内应用姜黄素后,炎症细胞因子(如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同时,姜黄素在ARPE-19细胞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显著减弱IL-6,IL-8和MCP-1的表达。姜黄素抑制LPS激活的ARPE-19细胞中的PI3K/Akt磷酸化以及NF-κB激活。结论:姜黄素对LPS诱导的视网膜炎症具有预防作用,其作用似乎与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的抑制有关。
- 李彦李化李雪周善壁
- 关键词:姜黄素RPELPSPI3K/AKT
- 肝X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SIRT1信号级联改善Aβ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和凋亡反应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LXR-SIRT1调控轴在淀粉样β(amyloidβ,Aβ)诱导的视网膜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炎症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系,收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和正常受试者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并检测其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的mRNA表达。用1.0、5.0μmol/L的Aβ1-40和5.0μmol/L Aβ40-1处理ARPE-19细胞24 h,Real-time PCR检测SIRT1、IL-1β、p21在ARPE-19细胞中的表达,探讨Aβ对ARPE-19细胞炎症、凋亡的影响。用5.0μmol/L Aβ1-40和5.0μmol/L TO90处理ARPE-19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IRT1、LXRα、ace-NF-κB、NF-κB、ace-p53、p53、p21的表达,研究Aβ1-40刺激及TO90预处理对SIRT1信号级联的影响。在敲低SIRT1后,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p53信号通路的表达,进一步验证TO90对SIRT1信号级联的调控作用。结果SIRT1在湿性AMD患者的PBMC中明显下调(P<0.01)。Aβ1-40刺激ARPE-19细胞后,SIRT1在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p21在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IL-1β在基因水平明显上调(P<0.05),ace-NF-κB、NF-κB、ace-p53、p53在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TO90预处理则可逆转Aβ1-40对这些因子的调节(P<0.05)。SIRT1敲低后,TO90对ace-NF-κB、NF-κB、ace-p53、p53上调的逆转作用显著下降(P<0.05)。结论LXR激动剂通过激活SIRT1信号级联改善Aβ诱导的ARPE-19细胞炎症及凋亡反应。
- 甘敏周巧雅洪美静李雪彭惠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肝X受体
- DNMT3a基因sh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沉默作用
- 2015年
- 目的以DNMT3a mRNA保守序列为靶基因设计针对DNMT3a mRNA的siRNA序列和无效干扰对照序列(HK),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 Gensil-1中,构建p Genesil-1-DNMT3a-shRNA、p Genesil-1-HK-shRNA重组质粒。方法应用转化技术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a中,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出阳性菌落后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应用质粒转染技术转染耐顺铂肺腺癌A549细胞(A549-DDP),利用RT-PCR技术检测转染重组质粒24、48、72 h后DNMT3a的沉默效率。结果测序结果与合成序列一致,重组质粒不能够被PstⅠ切开,转染p Genesil-1-DNMT3a-shRNA能够明显抑制DNMT3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达到25.5%,56.2%,63.4%,且呈明显时间依赖性,而p Genesil-1-HKshRNA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DNMT3a基因shRNA及HK质粒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吴艳凤李德涛郑倩李雪薛成军陈辉
- 关键词:RNA干扰重组质粒
- MiR-200b通过调控PIK3CA/AKT通路抑制大鼠角膜血管新生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microRNA-200b(miR-200b)在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采用一眼经缝线法构建CNV模型(实验组),另一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于裂隙灯下观察建模后第4、7、14天角膜新生血管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结构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RT-PCR检测造模后第14天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miR-200b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利用脂质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分为miR-200b模拟物(miR-200b mimic)组、阴性对照(miR-NC)组、空白对照(CON)组,利用RT-PCR验证转染效果,分别采用CCK-8检测HUVECs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HUVECs迁移能力,Matrigel胶成管实验检测HUVECs管腔形成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VEGF及PIK3CA、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大鼠CNV模型,HE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缝线后第4、7、14天,大鼠角膜组织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加重(P<0.05),RT-PCR结果显示缝线后第14天角膜组织中miR-200b表达明显降低,而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CON组和miR-NC组相比,miR-200b mimic组中miR-200b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而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显著下降(P<0.05),转染miR-200b mimic后,HUVECs中VEGF、PIK3CA、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miRNA-200b可显著抑制HUVECs的增殖、迁移及成管能力,可能通过抑制PIK3CA/AKT通路参与CNV的发生和发展。
- 李雪曹浪甘敏周善璧
-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乳腺淋巴瘤超声表现特点被引量:2
- 2016年
- 乳腺淋巴瘤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乳腺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乳腺癌或其他乳腺肿瘤,其治疗与乳腺癌有很大不同,因此治疗前的正确诊断十分重要。为了提高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正确率.本文复习并总结了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并对超声新技术在乳腺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展望。
- 李雪黄晓玲
- 关键词:乳腺淋巴瘤超声表现超声新技术
- 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不同代谢类型与颈动脉IMT及PSV的关联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CYP2C19基因的不同代谢类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的关联研究。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3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检测。根据CYP2C19基因结果分为四种不同的代谢类型:超快代谢组(A组89例)、快代谢组(B组90例)、中代谢组(C组82例)、慢代谢组(D组73例)。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左右颈动脉IMT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PSV。对比不同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的患者其颈动脉IMT及PSV差异。结果四组不同的CYP2C19基因代谢型患者与颈动脉IMT(左侧P_(1)=0.030;右侧P_(2)=0.041)、PSV(左侧P_(1)=0.041;右侧P_(2)=0.037)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不同的代谢类型与颈动脉IMT及PSV密切相关,代谢越快,颈动脉IMT越薄,PSV越慢,反之亦然。
- 曹雪玲李炜余璐璐李雪何玲刘丽萍
- 关键词:CYP2C19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