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高峰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晋江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 对比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66例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和膝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90.91%(30/33)高于对照组的63.64%(21/33)(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131.50±15.50)min、切口长度(15.30±2.50)cm、术后住院时间(10.50±1.50)d、患肢恢复时间(22.05±2.20)周短于对照组的(164.50±16.05)min、(18.30±3.30)cm、(15.50±1.50)d、(35.50±2.50)周,术中出血量(365.50±22.50)ml少于对照组的(453.50±30.60)m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手术损伤小、恢复快,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膝关节功能恢复。
- 黄林黄高峰谢钦赐王金应
-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内固定术骨不连
- VSD技术结合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体会
- 2014年
- 目的是探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方法选择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4例,进行VSD封闭负压吸引、冲洗、引流,二期内踝上皮支皮瓣转位修复肌腱、骨外露。结果21例术后足切口I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存活不良,1例因患者术后禁烟不止,部分坏死,经再次植皮后存活良好。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可控制感染,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对创面的二期关闭提供良好的血管机床,提高二期手术成功率。内踝上皮支皮瓣可携带隐神经能为创面提供部分感觉恢复,利于术后康复治疗。VSD技术结合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治疗效果明确、技术成熟、手术风险较转移皮瓣低、易推广。
- 黄高峰谢钦此潘文僵易俊方
- 关键词:VSD技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对比分析小针刀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小针刀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80例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小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手术效果、掌指关节处(弹响、绞索、硬结)情况、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创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掌指关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P<0.05)。结论小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性高,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整体手术情况良好。
- 黄林黄高峰谢钦赐王金应
- 关键词:传统手术腱鞘炎手术情况
- 灰阶血流成像技术与CDFI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比较灰阶血流成像(B-flow)与CDFI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皮瓣移植术的患者30例,术前分别应用CDFI和B-flow检测皮瓣供区的穿支血管,定位并标记最优穿支的穿出点;术中分别测量CDFI、B-flow定位穿刺点到术中确定穿出点的距离(AC值、BC值),比较二者检查耗时及显示穿支血管数目,以及AC值与BC值的差异。结果B-flow的检查耗时少于CDFI检测耗时[(6.700±1.207)min vs.(10.333±1.398)min],检测穿支血管数量多于CDFI所测[(3,1)vs.(2,0)],BC值小于AC值[(4.233±1.194)mm vs.(5.667±1.91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flow对穿支血管的检测优于CDFI,且其定位更加准确。
- 林金淼黄高峰谢钦赐李靖云林海滨陈意玲吕国荣
- 关键词:CDFI穿支皮瓣穿支血管
- 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创伤骨科行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创面修复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筋膜皮瓣修复创面,试验组进行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与术后病症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成功移植皮瓣23例,手术移植成功率为92.0%,高于对照组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试验组出现1例病症复发,复发率为4.0%,低于对照组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手术,皮瓣质量较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恢复较快,病症复发较少,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谢钦赐潘文疆易俊方黄高峰王金应
- 关键词:筋膜皮瓣创面修复骨科
- 一种具有烤灯的折叠手架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烤灯的折叠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手架本体,还包括烤灯,烤灯设于折叠架顶部,折叠手架本体的底座左右两侧表面均固定设有条形卡板,折叠架底部通过第一锁紧固定机构可与条形卡板进...
- 黄少华李俊陈川珍林明明韩燕黄伟龙谢银辉沈明黄高峰
-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断指再植后出现血管危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断指再植总共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结束后有无血管危象归纳成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差异,对存在差异的项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12例发生血管危象(包含动脉危象7例和静脉危象5例),总发生率是17.65%。旋转撕脱伤、完全离断、末节离断、吸烟史、动脉修复1根、静脉未吻合、就医时间>1.5 h、缺血时间>1.5 h、焦虑为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OR值均>1。结论旋转撕脱伤、完全离断、末节离断、吸烟史、动脉修复1根、静脉未吻合、就医时间或缺血时间>1.5 h、焦虑是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对有以上危险因素者应尽量缩短术前时间,同时术中操作需更细致,尽量达到多根血管修复,对患者加强宣教及心理干预,并警惕吸烟给血管危象带来的影响。
- 王金应黄高峰谢钦赐黄林郑俊杰卓世强李泳峰
- 关键词:血管危象断指再植术
- 用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分析用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动脉旁路手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腔内介入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采用传统动脉旁路手术相比,用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易俊方黄高峰胡林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7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微创组(n=38)和常规组(n=38),给予微创组患者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后比较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微创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好于常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疗效确切,不仅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 谢钦赐潘文疆易俊方黄高峰王金应
- 关键词:四肢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