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楠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脑卒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我院2014月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脑卒中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行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4.48±1.45)天、胰岛素用量(43.26±8.11)U/天、低血糖发生率3.23%、NIHSS评分(20.05±3.28)分显著小于对照组(9.03±3.16)天、(58.03±9.93)U/天、19.35%、(24.18±5.07)分(P<0.05)。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脑卒中治疗中疗效显著。
- 薛孟馨刘海朋夏彬李晶王静吴睿薛孟周陈文武盛兆福肖洒洒孙永梅刘敏宋亚楠
- 关键词:胰岛素
- 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恢复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恢复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恢复期患者100例,按双盲随机法分为康复Ⅰ组与康复Ⅱ组各50例。康复Ⅰ组行常规康复指导,康复Ⅱ组行恢复期针对性康复训练,对比2组康复总有效率和FMA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结果 2组康复总有效率比较,康复Ⅱ组高于康复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康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采取针对性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肢体功能恢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薛孟馨李红敏宋亚楠张昕夏斌薛孟周
-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出血预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
- 出血性脑卒中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观察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分析康复治疗在不同年龄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住的91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年龄不同将其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均给予相同康复治疗方案,分析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康复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中青年组患者康复治疗后评分均优于老年组(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康复效果越差。应根据患者年龄,给予针对性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 薛孟馨李延红刘敏肖文芳孙永梅宋亚楠肖洒洒薛孟周
-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年龄预后
-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将出血转化者分为HT组,非HT组按照1∶1比例入选与HT组性别、年龄配对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HT的危险因素。结果 HT组和非HT组患者各52例。(1)两组患者高血糖、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病前使用抗凝药物、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溶栓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糖、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病前抗凝药物的使用以及溶栓治疗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5.248(1.420~19.399)、21.652(2.606~179.885)、5.434(1.609~18.350)、5.260(1.792~15.440)、6.906(1.544~30.891),P均<0.05]。结论高血糖、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病前抗凝药物的使用以及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后HT的危险因素。
- 宋亚楠肖洒洒李晶薛孟周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16年
- 背景: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验证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薛孟馨夏彬刘敏宋亚楠肖洒洒孙永梅刘海朋李晶王静吴睿薛孟周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