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若木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艺术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艺术
  • 2篇互动
  • 1篇当代艺术
  • 1篇艺术空间
  • 1篇艺术形式
  • 1篇影像
  • 1篇权利
  • 1篇文学
  • 1篇介入
  • 1篇互动空间
  • 1篇交给
  • 1篇交互性
  • 1篇公共
  • 1篇观众

机构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王若木
  • 3篇张滨

传媒

  • 2篇设计
  • 1篇建筑与文化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作为影像装置的开放空间——交互性研究
以影像互动装置及其空间为重要线索来探究当代艺术便可以发现,艺术家运用影像互动装置拓展了艺术作品的主题内涵,唤起观众的共鸣和感知。同样的,影像装置艺术会使得展示空间更具“开放性”,影像装置的交互性研究就是对开放空间的研究。...
王若木
关键词:艺术形式交互性
影像装置对空间场所的拓展被引量:2
2016年
对于任何艺术家来说,承载自己作品的空间场所是提供作品的展示载体,是凝结当代公共艺术相关概念的重要符号。空间场所的意义对于观众来说是敲开艺术家思想钥匙。场所让观众常以时间线为轴,又以三维空间为体,营造出作品需要的主题氛围,并铺开作品主题的画卷。而如今,场所和当代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并在艺术客体和艺术主体中的联系中变得日益重要。从单一的背景展板或艺术展馆,到逐步被认识为赋予了历史事件、政治因素、地理元素、哲学暗喻等表象和作用的概念。如今甚至可以变成独立的当代艺术装置作品。这样的变迁丰富了当代艺术延展的层次,扩充了当代艺术的讨论主题,继续让艺术成为经久不衰的主题。
张滨王若木
将解读的权利交给观众——影像装置的互动性研究
2016年
本文引用文学界罗兰·巴特的著名文学观点"作者已死"为重要线索,将这个理论对艺术界的影响力进行梳理,同时点明作者已死的理论对当代艺术有着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对于影像装置的艺术家来说,削弱自己,让自己消失,从而让观众走向舞台进而改变作品,丰富作品,这符合了当代艺术后现代的主题。对作品的解构或者是二次创作,大大延伸了艺术作品本身的涵义。并指出在当代艺术中,任何的艺术作品是不能脱离观众的。影像装置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自身的特性可以大大强调与观众的互动性。观众通过和影像装置的互动,会通过自身个体的特性给予艺术家不同的解答。本文同时用案例证明了影像装置调动了观众积极性的同时,开拓了艺术家关于当代艺术的思想,让艺术更为开放,更加亲民。
张滨王若木
关键词:文学当代艺术
影像装置介入中的公共互动空间被引量:1
2015年
就像因为对光学的研究促进了印象派的诞生和发展一般,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艺术家必然会利用近几年流行的多媒体装置技术来丰富自己的创作,艺术从来没有排斥过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影像互动装置会使得公共空间层次更加丰富,给予观众视觉体验更加刺激,从而也能够传达更具深度的作品内涵。
张滨王若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