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行泉
- 作品数:47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三维蜂窝结构ZnO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蜂窝结构ZnO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包括:(1)纳米碳球的制备;(2)将纳米碳球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制得包覆反应底液;用酸调节包覆反应底液的pH值;(3)分别将锌盐溶液和碱溶液同时以一定的速率比缓慢滴...
- 刘海峰聂川昊吴小玉张行泉
- 文献传递
- 一种玄武岩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玄武岩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取原料玄武岩,经破碎、粉磨,制成物料;将物料在1450~1500℃的温度下加热3~4.5小时,制得熔体;将熔体以10℃/min的速度冷却至温度1150~12...
- 霍泳霖霍冀川张行泉
- 文献传递
- 软硬可调控型硅橡胶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硬可调控型硅橡胶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份计,其配方包括:硅橡胶基料100份、软硬调控剂10~80份、复合融合剂4~13份、泡沫成孔剂150~200份。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硅橡胶与高苯乙烯树脂并用,辐照...
- 宋宏涛张行泉高小铃蒋韬张海滨张凯军王玉秋李宗军安友
- 文献传递
- 基于疏水仿生学提升超细高氯酸铵热分解、安全及防吸湿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研制出兼具高燃速和高安全性能的固体推进剂,以改善高氯酸铵的性能为目标,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超细高氯酸铵@硬脂酸锌(UF-AP@ZnSA)复合物;使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热分解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测量了样品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吸湿率和接触角等参数;采用热分析-红外联用技术分析并解释了硬脂酸锌(ZnSA)催化UF-AP的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UF-AP表面生成了ZnSA壳层;不同壳层含量的复合物中UF-AP高温分解峰从424.3℃降至370~385℃,相较于原料UF-AP,放热区间更加集中,放热量更大;UF-AP@ZnSA复合物特性落高(H_(50))相较于原料增加了27.6 cm,摩擦感度的爆炸概率减小了76%,安全性能大幅度提升;壳层质量分数为5%的UF-AP@ZnSA复合物72 h的吸湿率为0.05%,较原料UF-AP的吸湿率降低约90%,防吸湿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 王茜黄欣阳李玥其刘洋张行泉郭长平
- 关键词:固体推进剂硬脂酸锌
- Sr<sub>2</sub>FeMoO<sub>6</sub>/glass复合体系电磁输运性质的研究
- 磁电子学是当今国际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界关注的方向之一,也是小型化、快速化、高存储密度、高灵敏磁性器件的基础。基础研究有着丰富的物理内涵,而应用研究具有明确的应用目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其目标是磁存储器件的研究,并且在...
- 张行泉
- 关键词:磁致电阻温度依赖性
- 泡沫型低密度硅橡胶基柔性中子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型低密度硅橡胶基柔性中子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份计,其配方包括:苯基硅橡胶混炼胶100份、中子吸收剂35~155份、界面融合剂7.5~18份、密度调节剂100~200份。本发明采用硅橡胶为基体,...
- 宋宏涛张行泉高小铃李新喜李昊陈喜平蹇源谢雷沈杭杨桂霞连启会
- 文献传递
- 一种无机钙钛矿型LaNiO<Sub>3</Sub>可见光电导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钙钛矿型LaNiO<Sub>3</Sub>可见光电导薄膜的制备及应用,包括:取镍源和La(NO<Sub>3</Sub>)<Sub>3</Sub>·6H<Sub>2</Sub>O加入水中,常温下搅拌得到...
- 刘海峰李婕杨家成郭宝刚谢瑞士张行泉郑奎
- 一种钙钛矿型LaCoO<Sub>3</Sub>可见光电导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钙钛矿型LaCoO<Sub>3</Sub>可见光电导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将钴源和La(NO<Sub>3</Sub>)<Sub>3</Sub>·6H<Sub>2</Sub>O均匀分散在适量的去离子水...
- 刘海峰邓婷李婕杨家成郭宝刚谢瑞士张行泉
- 金属纳米薄片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纳米薄片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浓氨水加入氯化镍溶液中,然后加入NaOH溶液,再加入水合肼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2)在水热反应釜的内衬中可放入基底,并将混合溶液转入水热反应釜的内衬中,密...
- 胡海龙郑奎李玉禾刘文华马国华张行泉郭宝刚
- 文献传递
- 铀尾矿中铀在模拟降雨淋滤条件下的释放规律及机理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查明某铀尾矿中U在模拟降雨淋滤过程中的释放规律和机理,采用半动态淋滤的方法对铀尾矿的溶浸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铀尾矿淋滤前后的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半动态淋滤过程中,U的释放速率随淋滤时间增长而减小,随淋滤液pH值的增加U累计释放量逐步减少,但pH值差异对U累计释放量影响并不显著,U的释放是来自矿物表面吸附的铀酰-硫酸等配合物以及二水石膏形成过程中吸附的含铀配合物的溶解。
- 史鸿晋彭同江孙红娟刘波张行泉
- 关键词:铀尾矿模拟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