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
- 作品数:15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综合治疗方案在成人重症破伤风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 2019年
-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数据探究综合治疗方案在成人重症破伤风治疗中的效果,为今后成人重症破伤风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我院的纳入标准,由电脑机选出40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通过为其拟定综合治疗方案来提高治疗效果。在综合治疗方案中根据患者的过敏史和痰培养情况,为其选择恰当的抗生素药物,并给病人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结果:经过三个月的综合治疗,四十位患者有三位患者去世,死亡率为7.5%,三十七位患者情况有所好转,治愈率为92.5%。在此过程中有六位患者先后出现背部僵硬、抽搐的情况,经后续阶段性治疗均治愈。结论:综合治疗方案在成人重症破伤风治疗中有明显效果,通过综合所有信息便于医生全面掌握病人情况,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魏金刚王素星秦浩
- 关键词:综合治疗方案成人重症破伤风疗效
-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 2019年
- 目的:对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成人破伤风患者3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准段和相关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结果:在30例的患者中,有8名患者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类的疾病,大部分的患者都呈现出苦笑面容、张口困难和言语不清以及四肢抽搐的典型症状,在经过及时的非特异性综合治疗之后都有良好的效果。结论:成人破伤风存在着一定的误诊现象,主要是因为临床知识的匮乏和专业知识不全面、病史查体不细致等等,临床治疗经常以局部的伤口治疗和全身治疗为主要方式,其中以非特异性的综合治疗方法为主要的内容。
- 魏金刚王素星秦浩
- 关键词:成人破伤风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间我院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住院患者...
- 王立静张建集蔡莉芬李力封丽琴秦浩吴凤影宁更献郑欢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与免疫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2日—6月22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Procarta Plex多细胞因子检测系统检测外周血25种细胞因子和9种趋化因子水平。结果 59例COVID-19患者中,无症状感染组28例(47.5%)、轻型组6例(10.2%)、普通型组19例(32.2%),重型/危重型组6例(10.2%)。无症状感染组中位年龄为23.0(19.3,34.8)岁,显著低于普通型组的35.0(24.0,52.0)岁和重型/危重型组的64.5(52.0,68.3)岁(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患者较少患有基础疾病,均无症状、体征和胸部CT变化,其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同时CD4^(+)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普通型组(P <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细胞计数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外周血可检测到11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其中IL-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P-10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以青年为主,但未发现与性别因素相关。随着COVID-19病情进展,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降低,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但上述指标在无症状感染者中未见显著改变。
- 申川秦浩马路园李星宇宋枚芳张云涛高会霞王洋戴二黑赵彩彦
- 关键词:免疫应答趋化因子T细胞
- 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境外输入性病例与本地病例临床特征分析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背景当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日趋严峻,我省承接着大量国外入境回国人员,在复工复产与复学初始之际,如何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杜绝外源域外输入病例带来的疫情播散,加强输入病例管理与筛查势在必行。目的分析河北省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临床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方案,防止疫情的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01-21至04-05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28例COVID-19患者,其中境外输入组患者7例,国内本地组患者21例。对28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1)境外输入组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23.6±11.1)岁,其中19~29岁4例(57.1%),以青年为主。本地组21例患者多为家族聚集性发病,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43.6±19.7)岁,其中30~72岁19例(90.5%),以中老年为主。(2)境外输入组7例患者中发热1例,腹泻1例,5例无任何临床症状;本地组21例患者中发热15例,咳嗽9例,咽痛5例,乏力3例,肌肉痛2例,腹泻1例。境外输入组中普通型6例(85.7%),重症型1例(14.3%),无轻型和危重症型病例;本地组中轻型1例(4.8%),普通型15例(71.4%),重症型4例(19.0%),危重症型1例(4.8%)。(3)境外输入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N基因循环阈(Ct)值、ORF1ab基因Ct值低于本地组(t=14.430、17.856,P均<0.001)。与参考值对照,境外输入组和本地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比例均高于50.0%,境外输入组淋巴细胞计数、CD3^+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和C反应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比例均高于40.0%,本地组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比例均高于40.0%。(4)肺部CT检查结果显示,两组病灶分布均以双侧肺叶为主,其次为单侧单叶,单侧多叶较少;境外输入组影像学表现以磨玻璃影为主,本地组则以磨玻璃影和实变�
- 赵磊秦浩戴二黑王瑜玲许尊贵史学晗张志杨明冯彩霞薛剑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 多学科团队(MDT)管理模式对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 目的 观察我院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干预对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探讨MDT管理模式对肝衰竭患者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以及由此对患者带来的益处.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
- 李力王立静宁更献张建集蔡莉芬封丽琴秦浩吴凤影裴艳涛郑欢伟
- 五虎追风散配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破伤风患者痉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观察五虎追风散配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破伤风患者痉挛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0例重症破伤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肌肉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并采用青霉素或甲硝唑抗感染。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并采用咪达唑仑静脉泵入镇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五虎追风散治疗,两组均为7 d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痉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痉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张口大小,使用Ramsay评分法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评价,并记录镇静药物使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中医证候进行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张口大小大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且镇静药物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痉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五虎追风散配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破伤风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痉挛症状,提高疗效,并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秦浩吴凤影魏金刚
- 关键词:破伤风五虎追风散咪达唑仑痉挛
- 内科综合治疗HBV-ACL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了解HBV-ACLF内科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的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内科综合治疗有效98例,无效42例,死亡23例。有效组肝硬化病史、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无效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肝性脑病(OR=1.869,95%CI=1.073~3.256)、消化道出血(OR=3.478,95%CI=1.621~7.462)、肝肾综合征(OR=4.141,95%CI=1.031~5.091)、INR(OR=3.081,95%CI=1.497~6.341)、Scr(OR=2.817,95%CI=1.629~4.871)和MELD评分(OR=1.305,95%CI=1.194~1.426)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HBV-ACLF内科综合疗效肯定,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提高疗效,而对于合并并发症、肝功能下降及MELD评分升高者,内科治疗效果较差。
- 高朋彬郑欢伟赵晓彦王德华秦浩孟明辉张建集闫双缓
- 关键词:预后转归
-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IFN-γ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2017年5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6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IFN-γ基因多态性位点+874T/A和+2109A/G基因型,采用x 2检验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IFN-γ基因SNP位点+874T/A和+2109A/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结果在IFN-γ+874T/A位点,ACLF患者TT基因型为48.3%,显著低于健康人的56.7%,而AA基因型为31.7%,显著高于健康人的13.3%(P<0.05),在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方面,ACLF患者T等位基因频率为58.3%,显著低于健康人的71.7%,而A等位基因频率为41.7%,显著高于健康人的28.3%(P<0.05);在IFN-γ+2109A/G位点,ACLF患者显性等位基因纯合子AA基因型频率为53.3%,显著低于健康人的66.7%,隐性等位基因纯合子GG基因型频率为2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P<0.05),在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方面,ACLF患者A等位基因频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3%,而G等位基因频率为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患者发生ACLF可能存在某种关系,其中IFN-γ基因+874T/A位点中的A等位基因和+2109A/G位点中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患者发生HBV-ACLF的风险等位基因,监测外周血IFN-γ基因多态性对及时准确地预测ACLF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高朋彬赵晓彦王德华秦浩孟明辉张建集闫双缓郑欢伟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Γ-干扰素基因多态性
- 石家庄地区输入性及本地发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对比观察
- 2020年
- 目的比较石家庄地区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本地发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期为本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20年1月21日~2020年2月25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按照流行病学史分为输入组12例、本地组18例,对比两组年龄、性别、病史、体征、临床症状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及病灶累及部位。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比较,P>0.05,输入组年龄多集中在30~49岁,本地组年龄分布较为均匀。本地组家庭聚集性感染比例高于输入组(P<0.05)。输入组发热、无症状患者分别为11、1例,本地组分别为6、8例,两组比较,P均<0.05。输入组CRP高于本地组(P<0.05)。输入组IgM转阳天数、IgG转阳天数均高于本地组(P均<0.05)。两组血常规,肝功能,CD3+、CD4+、CD8+T细胞数,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天数,IgM、IgG抗体持续阴性及病灶累及部位比较,P均>0.05。结论石家庄地区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血清炎症指标水平较高,病情相对较重;石家庄地区本地发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要特点,年龄分布比较均匀,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轻微,部分患者为无症状感染者。
- 赵磊薛剑王瑜玲秦浩史学晗敦子倩王海宾陈灿李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