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少君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毒理效应
  • 1篇毒性
  • 1篇仪器分析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吸收
  • 1篇生物分析
  • 1篇紫外
  • 1篇紫外检测
  • 1篇离子
  • 1篇毛细管
  • 1篇毛细管电泳
  • 1篇金属
  • 1篇金属离子
  • 1篇化学结构
  • 1篇化学结构式
  • 1篇环境工程
  • 1篇间接紫外检测
  • 1篇光谱
  • 1篇光谱分析
  • 1篇红外

机构

  • 3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丁永生
  • 3篇张少君
  • 2篇马旭
  • 1篇公维民
  • 1篇林炳承
  • 1篇朱益民
  • 1篇王刚

传媒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被引量:10
2003年
对近年来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分别介绍了该技术在气态、液态、固态等不同形态分析对象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定量分析技术的应用.
马旭丁永生朱益民张少君公维民
关键词:红外光谱
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自来水中金属离子被引量:8
2004年
介绍了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技术 ,并对大连市自来水中Ca2 + 、 Na+ 和 Mg2 + 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 ,结果分别为 (59.4± 5.6)mg/ L、 (2 1 .0± 0 .1 ) mg/ L和 (1 8.6± 0 .7) mg/ L,最低检测限依次为0 .0 1 mg/ L、0 .0 4 mg/ L和 0 .0 2 mg/ L。实验条件为 :石英毛细管柱 50μm(i.d.)× 50 cm;运行电压 1 6 k V(+→ - ) ;紫外检测波长 2 1 4 nm;缓冲液为 p H=4.75的乙酸溶液 ,含有浓度为 8.0 mmol/ L的背景吸收物质咪唑 ;采用虹吸进样法 ,高度差为 9.8cm,进样时间为 1 0 s;应用内标法对 Ca2 +、Na+和 Mg2 + 3种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测得 Ca2 + 的质量浓度为 54 mg/ L,验证了毛细管电泳法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张少君丁永生李大志孙立王刚林炳承
关键词:环境工程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原子吸收金属离子
贝毒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3年
针对腹泻性贝毒(DSP)、麻痹性贝毒(P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缺损性贝毒(ASP)和西加鱼毒素(CTX)等5种主要贝类毒素,描述了其主要特征,给出部分毒物成分的化学结构式、毒性大小及毒理效应,对已有的生物分析检测方法和仪器分析技术作以介绍.其中,腹泻性贝毒的研究报道比较多,检测技术方法主要有4种,而且主要集中在软海绵酸(OA)上;麻痹性贝毒事故发生频率最高;而记忆缺损性贝毒和西加鱼毒素目前研究还相对较少,检测方法以免疫法为主.
张少君丁永生李大志马旭孙利
关键词:化学结构式毒性毒理效应生物分析仪器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