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瑞芳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玉米
  • 2篇玉米种
  • 2篇玉米种子
  • 2篇种子
  • 2篇可溶性糖
  • 1篇代谢途径
  • 1篇糖含量
  • 1篇酶活性
  • 1篇萌发
  • 1篇萌发初期
  • 1篇可溶性糖含量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辛霞
  • 2篇卢新雄
  • 2篇何娟娟
  • 2篇李瑞芳
  • 1篇陈晓玲
  • 1篇尹广鹍
  • 1篇陈军营
  • 1篇张金梅

传媒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玉米种子萌发初期可溶性糖代谢途径的调控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为研究玉米种子萌发初期可溶性糖的变化和能量供应,以玉米品种"大白头"为试验材料,分析吸胀0~24 h种子水分、可溶性糖、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和AT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可溶性糖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贮藏于胚中;种子吸胀过程中蔗糖含量降低,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升高,且种子吸胀8 h时蔗糖的转化已被启动。酶活性和基因定量结果表明,种子吸胀8 h时,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已被活化,戊糖磷酸途径被活化。种子吸胀前8 h为快速吸水期,传统认为快速吸水阶段属于物理吸水,玉米种子在快速吸水阶段即已启动了蔗糖的转化,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途径被活化。
薛梅真李瑞芳辛霞张金梅何娟娟陈晓玲陈军营卢新雄
关键词:玉米萌发初期可溶性糖酶活性
玉米种子中4种可溶性糖含量UPLC-ELSD测定方法的优化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对比了HPLC-RID法和UPLC-ELSD法对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4种可溶性糖的检测。结果表明:UPLC-ELSD法的分离效果、重复性、灵敏度等比HPLC-RID法好,确定了UPLC-ELSD法测定4种糖含量的技术参数,即流动相为0.2%(w/v)三乙胺溶于75%(v/v)乙腈,流速为0.2 m L/min,柱温为35℃,上样量为2μL,在6 min内可以灵敏、快速地检测出果糖等4种可溶性糖。利用UPLC-ELSD法测定玉米种子吸胀过程中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4种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胚乳在吸胀之前,仅检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随着种子吸胀,蔗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葡萄糖和果糖逐渐增加,吸胀48 h时检出麦芽糖。胚在吸胀之前,4种可溶性糖均可以检测到,且含量均显著高于胚乳,在吸胀过程中4种糖的变化规律与胚乳相似。因此,在玉米种子吸胀过程中,可能先动员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再动员贮藏物质合成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为种子萌发生长提供能量和中间物质。
李瑞芳何娟娟尹广鹍辛霞卢新雄
关键词:玉米种子可溶性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