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炎
  • 2篇抗体
  • 2篇肝炎病毒
  • 2篇表面抗体
  • 2篇表面抗原
  • 2篇病毒
  • 2篇成年人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表面...
  • 1篇乙型肝炎表面...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育龄
  • 1篇育龄期妇女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免疫策略
  • 1篇结核
  • 1篇结核病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 4篇江油市疾病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绵阳市涪城区...

作者

  • 4篇袁萍
  • 4篇王丽萍
  • 3篇肖川
  • 3篇张文豪
  • 2篇王岚
  • 2篇王旻
  • 2篇文小华
  • 2篇任涛
  • 2篇王娟
  • 1篇刘婷婷
  • 1篇张璇
  • 1篇周晓婷
  • 1篇李文龙
  • 1篇刘小锦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绵阳市育龄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表面抗体的双阴分布现况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绵阳市育龄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的双阴分布现况,为制定育龄期妇女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绵阳市62 551名15~49岁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中HBsAg和HBsAb进行检测,HBsAg和HBsAb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判定为易感。结果共62 035名育龄期妇女纳入分析,检测出HBV易感者共28 460名,双阴率为45.88%;15~20岁组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最低;汉族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高于其他民族;农村人口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高于城市人口;丧偶/离异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最高,已婚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最低;农民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最高,医务人员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最低;有乙肝家族史育龄期妇女易感性低于无乙肝家族史者;有乙肝接种史者易感性低于无乙肝接种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绵阳市育龄期妇女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较高,应加强对其HBV易感性的监测和接种乙肝疫苗,以减少乙肝母婴传播的概率。
文小华肖川王旻王岚王娟任涛王丽萍成姝雯张璇张文豪袁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育龄期妇女
2004~2013年绵阳市结核病发病的生态学趋势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2004~2013年绵阳市结核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探讨生态学影响因素与结核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2013年绵阳市的结核病发病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双变量关联分析探讨结核病发病率的相关生态学影响因素,并以生态学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结核病发病率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2004~2013年绵阳市结核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双变量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因素及卫生资源因素与结核病发病率呈负相关,人口密度与结核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消除自变量间共线性后,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17.692-1.467x1-1.145x2-1.961x3-4.777x4-2.690x5-6.181x6+82.234x7-2.721x8-0.351x9-0.382x10。该方程结果显示,结核病发病率(y)随着人均GDP(x1)、职工平均货币工资(x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农村人均纯收入(x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x6)、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人数(x8)、城镇化率(x9)、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x10)的增加而下降;随着人口密度(x7)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结核病发病可能与社会经济、卫生资源、人口密度有关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反映了结核病发病与多个生态学影响因素间的线性关系,也可用于结核病发病的预测。
张文豪肖川任涛王丽萍王岚袁萍
关键词:结核病生态学研究
绵阳市成年人HBV感染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分析绵阳市≥18岁人群HBV感染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绵阳市260950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在当地居住时长大于6个月)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乙型肝炎家族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现病史等;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采用ELISA对血标本进行HBsAg检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中逐步前进法分析研究对象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60950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7.68±17.36)岁,男性为113184名(43.37%);HBsAg阳性率为6.10%(15822例).与18~24岁人群相比,25~34、35~44、45~54、55~64岁人群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值分别为1.23、1.26、1.23、1.34,而≥65岁人群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小,OR值为0.88;与女性相比,男性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1.35);与江油市居民相比,涪城区居民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1.91);与未婚相比,已婚者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1.36);与非医务人员相比,医务人员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小(OR=0.61);与无手术史者相比,有手术史者HBsAg阳性的可能性大(OR=1.13);与无外伤史者相比,有外伤史者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1.13);与无乙型肝炎家族史者相比,有乙型肝炎家族史者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4.21);与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相比,有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小(OR=0.48);以上P值均〈0.05.结论 绵阳市≥18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高;需重点关注25~64岁、男性、医务人员、有手术史、有外伤史、有乙型肝炎家族史和有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人群.
刘婷婷周晓婷李文龙彭友悦刘小锦王娟任涛王丽萍袁萍
关键词:成年人
四川省绵阳市成年人HBsAg与HBsAb双阴分布现况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四川省绵阳市≥15岁人群HBsAg与HBsAb双阴分布情况,为制定成年人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绵阳市200929名≥1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ELISA对血清中HBsAg、HBsAb进行检测,HBsAg、HBsAb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称双阴。结果绵阳市≥15岁人群HBsAg阳性13903人(7.0%),HBsAb阳性93763人(46.6%),HBsAg与HBsAb双阴93122人(46-3%);女性双阴率为47.1%(54333/115462),高于男性的45.4%(38789/85467);双阴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15.24岁人群双阴率最低,为42.9%(11694/27290),≥65岁人群双阴率最高,为50.3%(18448/36702);农民的双阴率最高,为51.1%(60910/119138),医务人员双阴率最低,为24.1%(466/1936);丧偶人群双阴率最高,为51.1%(4512/8823),未婚人群双阴率最低,为41.6%(11482/27595);有乙肝家族史人群双阴率为36.5%(837/2291),无乙肝家族史人群双阴率为46.6%(91001/195402);汉族双阴率为46.3%(92290/199221),低于羌族的53.1%(473/891),高于其他民族的43.9%(359/817);农村地区人群双阴率为48.9%(55828/114174),高于城市人群的43.O%(37294/86755);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人群双阴率为47.3%(64584/136640),高于有接种史人群的43.7%(37294/37937)。各年龄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乙肝家族史与乙肝疫苗接种史各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绵阳市≥15岁人群HBsAg与HBsAb双阴率较高,人群对HBV普遍易感,应及时制定与实施符合当地情况的成年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
成姝雯肖川王旻王岚王娟任涛王丽萍文小华张文豪袁萍
关键词:肝炎免疫策略成年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