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波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儿童
  • 3篇少年
  • 3篇视力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青少年
  • 3篇近视
  • 2篇视力损伤
  • 2篇视网膜
  • 2篇轻度
  • 2篇最佳矫正视力
  • 2篇网膜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研究
  • 2篇矫正视力
  • 2篇儿童青少年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等位

机构

  • 13篇上海市眼病防...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 1篇厦门立达信照...

作者

  • 13篇张波
  • 11篇何鲜桂
  • 6篇邹海东
  • 6篇陆丽娜
  • 5篇许迅
  • 5篇贺江南
  • 4篇徐娴
  • 3篇杜宣
  • 3篇朱剑锋
  • 3篇徐艺
  • 2篇赵家良
  • 2篇潘臣炜
  • 1篇伍晓艳
  • 1篇李志强
  • 1篇黄馨慧
  • 1篇朱剑锋
  • 1篇师咏勇
  • 1篇金佩瑶
  • 1篇黄建南
  • 1篇王悦

传媒

  • 4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太阳光谱LED照明对儿童青少年视网膜血流灌注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类太阳光谱发光二极管(LED)照明对视网膜血流灌注影响,探索类太阳光谱LED照明与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和线上平台发放研究招募贴,招募适龄学生。采取随机对照双盲设计,对照组(11人)为普通LED台灯、试验组(12人)为类太阳光谱LED台灯,与太阳光谱拟合度分别为87%和95%。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两组试验前后视网膜血流灌注改变量。结果近距离阅读1 h后,普通LED台灯组受试者视网膜浅层和深层毛细血管密度均有下降(浅层:-3.05±2.04,P<0.01;深层:-4.03±4.94,P=0.02),类太阳光谱LED台灯组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未见明显降低(浅层:-0.59±1.44,P=0.18;深层:-0.49±4.27,P=0.70)。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类太阳光谱LED照明相比普通LED照明可明显缓解视网膜浅层和深层毛细血管密度下降(β=2.83,95%CI=1.54~4.12,P<0.01;β=4.21,95%CI=0.58~7.84,P=0.02)。结论类太阳光谱LED照明可缓解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时引起的视网膜血流灌注降低,可能延缓近视发生发展,未来近视防控工作需要关注人工照明的光谱功率分布。
陈军陈友三王菁菁杨金柳行谢辉杜林琳张波伍晓艳何鲜桂许建兴
关键词:视网膜儿童
不同睫状肌功能状态下近视儿童青少年主观验光与电脑验光结果差异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不同睫状肌功能状态下近视儿童青少年主观验光与电脑验光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于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就诊的7~15岁近视儿童青少年98例196眼的验光数据资料。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所有受试者均分别在睫状肌麻痹前、麻痹后和麻痹恢复后进行电脑验光和主观验光,比较不同睫状肌功能状态下等效球镜度(SE)和SE差值(ΔSE)。计算并比较不同睫状肌功能状态之间电脑验光与主观验光得到的ΔSE及球镜差值(ΔS)、柱镜差值(ΔC)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0.25~0.25 D)的比例。结果睫状肌麻痹前、麻痹后和麻痹恢复后电脑验光得到的SE分别为-2.44(-3.47,-1.63)、-2.13(-3.25,-1.50)和-2.38(-3.50,-1.66)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36,P<0.001),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睫状肌麻痹前、麻痹后和麻痹恢复后主观验光得到的SE分别为-2.25(-3.50,-1.50)、-2.19(-3.47,-1.45)和-2.28(-3.50,-1.50)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01),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睫状肌麻痹前后、睫状肌麻痹后与麻痹恢复后主观验光ΔSE均明显小于电脑验光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1.82,均P<0.001)。睫状肌麻痹前与麻痹恢复后主观验光与电脑验光Δ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070)。睫状肌麻痹前后、睫状肌麻痹前与麻痹恢复后、睫状肌麻痹后与麻痹恢复后主观验光ΔSE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电脑验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32、11.82、25.55,均P<0.001)。睫状肌麻痹前与麻痹恢复后、睫状肌麻痹后与麻痹恢复后主观验光ΔS和ΔC均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的比例分别为81.63%(160/196)和79.59%(156/196)。结论主观验光受不同睫状肌功能状态影响的程度较小。不同睫状肌功能状
黄馨慧吴昊天张波艾志建陈军何鲜桂
关键词:近视儿童青少年验光睫状肌麻痹
上海市北新泾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调查上海市北新泾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对上海市北新泾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视力及眼部检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2个基本抽样单位,正式现场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轻度视力损伤的定义采用国际眼科学会理事会的标准:最佳矫正视力〈0.8,且≥0.3,计算单眼和双眼轻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判断导致轻度视力损伤的原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眼轻度视力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在调查的25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2216例接受并完成眼部检查,受检率为85.8%。单眼轻度视力损伤591例,患病率为26.7%;双眼轻度视力损伤650例,患病率为29.3%;轻度视力损伤眼共1891眼,占总体4432眼的42.7%。白内障(占31.3%,591/1891)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27.3%,517/1891)是导致轻度视力损伤的前两位原因。不明原因的双眼轻度视力损伤共201例,占总体2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9.1%。高龄,女性,教育程度低,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长糖尿病病程是双眼轻度视力损伤和双眼原因不明确的轻度视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轻度视力损伤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较高,强化血糖控制可能有助于防控轻度视力损伤。
邹海东徐娴贺江南许迅杜宣白雪林张波何鲜桂陆丽娜朱剑锋赵家良
关键词:视力患病率视力试验最佳矫正视力
环境因素对不同青春期阶段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讨青春期对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的影响及其与户外活动、近距离用眼和电子产品使用的交互作用,为近视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从上海市某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选取776名7~13岁的儿童青少年参与研究,随访周期为2年(2015—2017年)。所有参与者每年进行1次睫状肌麻痹下屈光检查和眼轴测量,通过问卷调查和问询获取青春发育表征、日均户外时长、近距离用眼时长、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等信息。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不同青春期阶段屈光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效应。结果 基线时有634名儿童青少年参与散瞳验光,其中350名近视(55.2%)。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眼轴长度进展、日均户外时长、近距离用眼时长和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0,4.25,5.54,9.20,P值均<0.05)。青春期阶段与日均户外时长对眼轴长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β=0.133,P<0.05),与近距离用眼时长、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青春期可能在中国儿童青少年户外时间与屈光发育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杨金柳行王菁菁何鲜桂张波程天宇王悦潘臣炜
关键词:青春期儿童青少年
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UC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视网膜病变的关联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背景研究发现血糖水平的短期升高可对细胞和组织造成长期损害,这种损伤可能存在代谢记忆现象,合理管理血糖代谢记忆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推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可能与相关机制有关。解偶联蛋白(UCPs)可减少线粒体活性氧(ROS)的生成,可能与DR发病相关。目的探讨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DR与UC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和整群抽样法,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上海市新泾社区对1875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流行病调查,收集受检者的基本信息、眼科检查和血生物化学检验结果,采集每例患者的全血2ml以提取DNA。采用Sequenom平台将UCP1基因的8个SNPs位点、UCP2基因的3个SNPs位点及UCP3的7个SNPs位点选为标记位点以检测基因型,采用SAS和SHEsis软件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碱基型和基因型频率,评估各位点SNPs与DR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检的18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530例患DR,占28.27%。UCP2基因的rs660339位点和UCP3基因的rs1626521位点、rs668514位点的检出率低,UCP2基因rs632862位点次要等位碱基频率〈0.01,UCP3基因的rs15763位点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故均不纳入分析。在纳入分析的13个SNPs位点中,仅有UCP1基因的2个SNPs位点与DR发病有关,其中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比较,DR患者rsl0011540的G碱基频率增加[P=0.03,OR=1.31,95%可信区间(CI)=1.03~1.67],rs3811787的T碱基频率下降(P=0.04,OR=0.86,95%CI=0.75~0.99)。基因型分析发现,DR患者UCP1基因的rs3811790位点纯合子C/C和A/A频率明显多于NDR患者,杂合子C/A频率少于NDR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排除了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病程的影响因
金佩瑶李志强徐娴贺江南陈剑华许迅杜宣白雪林张波何鲜桂陆丽娜朱剑锋师咏勇邹海东
关键词:解偶联蛋白等位基因基因频率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及矫正情况
2025年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和矫正情况,为制定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和保护视力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10—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地区16个市辖区的幼儿园(≥5岁)、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4703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学生进行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检查,并收集一般信息。分析视力不良在不同年龄儿童中的检出率及严重程度分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视力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6.2%,女生(78.8%)高于男生(73.8%),汉族儿童青少年(76.2%)高于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71.2%),城区儿童青少年(76.7%)高于郊区儿童青少年(7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2.6,10.4,5.5,P值均<0.05)。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不良检出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7岁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最低(53.8%),17岁时的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89.6%(χ^(2)_(趋势)=3467.0,P<0.05)。重度视力不良占比较高,达56.6%;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民族、城郊均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均有关(OR值分别为1.18,1.01,1.38,0.79,0.88,P值均<0.05)。在中重度视力不良者中,戴镜率为62.8%,戴镜后矫正视力合格率仅为44.8%;其中女生(64.9%)戴镜率高于男生(60.6%),普通高中生戴镜率最高(83.9%),性别和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7,4592.8,P值均<0.05)。结论中重度视力不良的儿童青少年戴镜率较低,戴镜后部分儿童青少年的矫正视力仍未达标。应注重提升家校对眼保健和视力矫正的认知,同时加强眼保健服务提供的可及性。
张波戚紫怡王菁菁刘思辰杨金柳行陈军杜林琳何鲜桂高玮
关键词:视力矫正儿童青少年
上海市新泾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了解上海市新泾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对新泾社区2型糖尿病居民进行视力及眼部检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2个基本抽样单位.正式现场调查之前先进行预试验.采用国际眼科学会理事会2002标准进行视力分级:中重度视觉损伤为最佳矫正视力<0.3,且≥0.05,盲为最佳矫正视力<0.05.并确定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主要原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接受检查共2 216例.盲的患病率为0.7%(95%CI为0.35%~1.05%),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患病率为5.2%(95%CI为4.28%~6.12%).高龄,女性,糖尿病起病年龄轻和较低的屈光力是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盲166只眼,占总共4 432只眼的3.7%.白内障(39.8%)是主要的盲因,黄斑变性(18.0%)和眼球萎缩或缺失(11.4%)分列第二、第三位盲因.中重度视觉损伤376只眼,占总共4432只眼的8.5%.中重度视觉损伤首要原因为白内障(65.7%),其次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9.8%)和黄斑变性(9.4%).结论 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的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患病率仍较高.
白雪林徐娴陆敏贺江南许迅杜宣张波何鲜桂陆丽娜朱剑锋邹海东赵家良
关键词:视觉障碍流行病学研究DIABETES
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泪液学检测及泪膜功能比较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比较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群泪液检测指标的差异,为研究糖尿病患者干眼患病率及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2016年4月20日至6月6日在社区干眼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随机抽取受试对象.糖尿病组79例158眼,年龄性别相匹配、未患有糖尿病的社区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74人148眼,完成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测及泪液采集.采用ELISA法测定泪液黏蛋白-5AC(MUC-5A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s)、胰岛素含量.参照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将糖尿病组患者亚分为干眼组和非干眼组.结果糖尿病组BUT、SⅠt值低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值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的MMP-9、RAGE高于对照组,胰岛素值、MUC-5A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人群中干眼组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P=0.04);干眼组糖尿病病程长于非干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1);干眼组MMP-9含量为(1052.37±157.68)pg/ml,明显高于非干眼组的(459.11±258.6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P<0.01);干眼组MUC-5AC含量为(867.83±121.82)pg/ml,明显低于非干眼组的(972.93±153.5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MP-9与BUT呈负相关(r=-0.349,P<0.01),与角膜荧光素染色呈正相关(r=0.181,P=0.026),MUC-5AC与SⅠt呈正相关(r=0.367,P<0.01).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罹患干眼与泪液中MUC-5AC减少、MMP-9增加显著相关.
邹新蓉陆丽娜徐艺张波邹海东
关键词:干眼
2型糖尿病人群轻度视力损伤患者2年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人群中双眼轻度视力损伤患者随访2年后的视力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2年期队列研究。2016年10至12月对笔者2014年的前期研究中上海市新泾社区双眼轻度视力损伤的2型糖尿病人群650例进行再次随访,获得随访对象人群的基本特征、血生化检测结果和眼科检查结果。采用国际眼科理事会2002标准,将轻度视力损伤定义为最佳矫正视力<0.8且≥0.3,中重度损伤定为最佳矫正视力<0.3且≥0.05,盲定为最佳矫正视力<0.05。根据2年后的视力变化情况分为减轻组、加重组和不变组,采用卡方检验或者独立t检验,确定影响视力变化的相关因素及2年后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结果605例受访者完成了2年后的随访。其中,477例仍为双眼轻度视力损伤,占78.8%(477/605);49例单眼或双眼视力损伤程度减轻,占8.1%(49/605);79例单眼或双眼视力损伤程度加重,占13.1%(79/605)。年龄轻(t=2.7,P<0.05)、病程短(t=2.5,P<0.05)、血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低(t=2.5,P<0.05)或血总胆固醇浓度低(t=2.8,P<0.05)是视力损伤程度减轻的相关因素。受教育程度低(t=5.2,P<0.05)、血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高(t=2.4,P<0.05)或血总胆固醇浓度高(t=2.0,P<0.05)是视力损伤程度加重的相关因素。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导致轻度、中重度视力损伤或盲的第1和第2位的视力损伤原因。结论2型糖尿病人群轻度视力损伤者在2年后视力发生下降者比例较高,加强对血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总胆固醇的监测和控制,可能有助于减缓视力损伤进展。
徐娴徐艺陆丽娜白雪林张波贺江南何鲜桂朱剑锋邹海东
关键词:视力损伤最佳矫正视力视力预后
白内障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目的:探索上海市城区和郊区的白内障患者是否接受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是一项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343名白内障患者,均为上海市城区或郊区居民,年龄大于等于50周岁,尚未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存在轻...
徐艺贺江南林森林张波陆丽娜邹海东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