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
-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及p-JNK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应用Nissl染色观测其皮质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应用TUNEL法观察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排列散乱,核固缩、深染,且大脑皮质凋亡神经元增多,p-JNK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皮质神经元形态改善,凋亡神经元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JNK表达减少(P<0.05);而非穴组无明显改善。结论针刺可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大脑皮质p-JNK表达,减少大脑皮质凋亡神经元,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之一。
- 朱雯王雪蕊杨静雯杜斯琪刘存志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刺细胞凋亡
- 针刺对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以双血管阻断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42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在造模成功3d后进行针刺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在定位航行实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游泳距离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游泳距离显著减少(P<0.05),且针刺组游泳距离明显短于非穴组(P<0.05)。各组游泳速度未见显著性差异。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0.05),针刺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多于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百会配以足三里穴可以改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诱发的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获得和储存能力。
- 何甜杨静雯朱雯杜斯琪石广霞刘存志
- 关键词:针刺慢性脑低灌注空间学习记忆血管性痴呆足三里
-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前额叶皮层氧化应激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前额叶皮层氧化应激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复制VD模型,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同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针刺组和非穴组造模后3 d针刺治疗,2周后灌注取材。尼氏染色检测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数量,DHE染色检测活性氧(ROS)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神经元数量、SOD活性较假手术组降低,ROS含量升高;针刺组神经元数量和SOD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ROS含量降低,同时非穴组各指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针刺可抑制VD大鼠前额叶皮层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神经元损伤和丢失。
- 杜斯琪王雪蕊朱雯姬彩硕李天然肖凌勇刘存志
- 关键词:针刺血管性痴呆氧化应激神经元损伤活性氧
-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传递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突触传递相关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PKC)、钙调蛋白激酶(Ca MKⅡ)、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VD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方法制作多发性脑梗死痴呆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针刺组针刺"足三里"治疗,非穴组于肋下髂嵴上10 mm(非穴)处针刺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施以与针刺组和非穴组相同强度的捉抓刺激。治疗结束后,ELISA检测PKC活性,Western blot检测Ca MKⅡ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CA1、CA3及DG区NR2B蛋白表达。结果 VD大鼠海马PKC活性、NR2B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针刺治疗后,PKC活性明显上升(P<0.05),NR2B蛋白表达水平有上升的趋势。各组Ca MKⅡ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增强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信号分子PKC活性,这可能是其治疗VD的重要分子靶点之一。
- 李慧王雪蕊杨静雯杜斯琪朱雯姬彩硕刘存志
- 关键词:针刺血管性痴呆
- 关于《灵枢·骨度》研究现状的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对与《灵枢·骨度》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灵枢·骨度》篇的研究现状。从《灵枢·骨度》的尺制研究、人体实测、古今对照、数术原理、准确取穴等方面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关于篇中所采用度量衡的年代,各学者持有不同观点,但若将其理解为比例尺,更贴近原著本意;骨度值在传承过程中出现诸多变化,经过人体实际测量和文献研究,认为"两乳之间8寸"等骨度值与实际不符;运用秦汉易数解释《灵枢·骨度》,发现其背后蕴含的天地之理,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解释骨度分寸。提示《灵枢·骨度》中所记载骨度值是准确、合理的,且"因人而异""以不变应万变"等思想的渗透,值得我们思考;将骨度分寸定位法与揣穴法同时应用于临床取穴,提高取穴准确性。
- 张瓅文曹燕曹燕朱雯刘存志
- 关键词:针灸学
- 硫氧还蛋白与脑缺血被引量:1
- 2015年
- 缺血性脑损伤与氧化应激损伤、神经元脱失、炎性反应等密切相关。硫氧还蛋白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抗氧化系统,在对抗氧化应激损害、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硫氧还蛋白系统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就硫氧还蛋白在脑缺血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朱雯王雪蕊杜斯琪姬彩硕刘存志
- 关键词:脑缺血氧化性应激细胞凋亡炎症神经保护药
- 针灸非特异性效应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被引量:5
- 2016年
- 尽管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了针灸临床的有效性,但仍有研究显示针刺与假(安慰)针无差异,从而对针灸的特异性提出了质疑。原因可能在于针灸为复杂干预,干预实施过程中可产生独特的非特异性效应,且产生这一效应的影响因素众多,常常被忽视,因而无法有效地评估针灸的疗效。而产生针灸非特异性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医患沟通、期望效应、医师权威性、患者针灸经历等,可能与期望的生物学效应、霍桑效应和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等机制有关。
- 林丽婷刘艺石广霞朱雯张欣闫超群王雪蕊刘存志
- 关键词:针灸非特异性特异性影响因素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