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导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石河子气象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石河子XDP937型全固态全相参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日常维护注意要点
- 2016年
- 石河子XDP937型全固态全相参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利用云、降水对电磁波的后向散射和晴空大气对电磁波的衍射作用,探测大气中的天气现象.监测雷达周围高度20 km以下、300 km范围内天气目标的位置、强度,定量测量150 km范围内天气目标的位置、强度、速度、谱宽、偏振参量等多个参数,为石河子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依据.根据石河子多年的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运行保障经验,总结了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日常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同类型雷达技术保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 魏勇王存亮向导陈建民
- 乙烯利催熟对机采棉铃重和纤维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催熟剂乙烯利的使用可实现机采棉提前吐絮和集中吐絮。本研究选择催熟剂敏感性和棉铃形态差异较大的18个棉花品种(材料),在棉铃发育不同阶段一次性喷施乙烯利,分析棉铃铃期缩短对棉花铃重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当棉铃铃期为47~69 d时,在棉铃铃龄40.5~49.7 d喷施乙烯利可使棉铃提前3.5~5.7 d吐絮。在乙烯利催熟下纤维完全发育成熟需64.1~69.7 d,棉籽则需54.8~60.5 d。棉铃吐絮时间提前1.5~6.2 d,铃重与纤维品质均降低的概率高达58.0%~76.5%。生产中可选择在棉铃铃龄34.8~44.1 d喷施乙烯利,此时棉株顶部棉铃铃重损失5%(损伤量<0.26g)、纤维品质损失1%(长度损伤量<0.28mm、断裂比强度损伤量<0.30cNtex–1),这是实现棉铃提前吐絮可接受的代价。此外,部分品种经催熟剂处理后棉铃铃期缩短但其铃重、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增加,此类情况的概率为9.5%~23.5%,说明部分机采棉品种适时使用乙烯利能够实现机采棉棉铃铃期缩短与提高铃重和纤维品质的协同。
- 刘韬奋罗单张启鹏孙圆圆李培松田景山张旺锋向导张亚黎杨明凤勾玲
- 关键词:催熟单铃重纤维品质
- 石河子地区近50a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运用石河子地区4 个地面气象站1964-2013 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R/S 分析法和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法探讨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及持续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气温为7.2 ,近50 a年平均气温和各季节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较缓慢,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显著.(2)近50 a 垦区年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增加速率为11.6 mm/10 a,各季降水量增加趋势为夏季(4.3 mm/10 a)跃冬季(3.4mm/10 a)跃秋季(2.8 mm/10 a)春季(1.1 mm/10 a).(3)石河子地区气温和降水均呈现出上升趋势,气温的突变发生在1987 年,降水的突变发生在1985 年,突变时间非常相近,趋势也基本-致,只是剧烈程度不同.
- 向导田苗刘勇
- 关键词:气温降水R/S分析法
- 2016年年末一次寒潮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从2016年12月23日夜间至24日白天,石河子垦区普遍出现小到中量的雪,安集海片区雪大量,25日早晨垦区各地雪深为11~25 cm,26日最低气温较24日下降8.0~15.1℃,日平均气温下降8.0~12.3℃。由于寒潮天气可导致道路结冰、路面积雪影响公众安全出行,有时也会导致电线积冰、电力中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做好寒潮天气的预报服务对气象防灾减灾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寒潮影响系统、云图特征等分析此次寒潮天气的成因,为今后寒潮天气的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 杨举芳向导
- 关键词:寒潮
- 基于机器学习的新疆原棉品质预测模型研究
- 2025年
- 新疆原棉品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温、光等气候因素与其密切相关且影响较大,为明确气象因子与原棉品质的关系及科学预测原棉品质变化趋势和区域分布,本文开展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新疆原棉品质预测模型研究,寻求适宜原棉品质指标与气象因子的最优预测模型,对新疆棉花生产管理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15—2022年新疆各植棉县(市)原棉品质公证检验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气象因素对纤维品质的相对贡献率及其关系;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upport Vactor Regression,SVR) 2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气象因子与纤维品质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气象特征变量与原棉品质存在多重共线性,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计算不同气象特征变量组合对原棉品质指标的方差解释率,选择方差解释率较高的气象特征变量组合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得到相应的原棉品质指标预测结果。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相比,随机森林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原棉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整齐度指数,预测精度均在88.59%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为0.082 6~0.319 2。因此,随机森林算法能更好的随机选择最优样本训练集,在解决自变量多重共线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随机森林算法对自变量进行特征选择会明显提高模型的准确性,用以预测原棉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整齐度指数的性能更好。
- 陆永迪李培松郭郁张启鹏刘韬奋王天合杨明凤向导田景山张旺锋
- 关键词:原棉品质温度
- 石河子垦区终霜冻发生特点及棉花生产防御对策被引量:1
- 2015年
- 根据石河子垦区石河子市气象站、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炮台气象站和莫索湾气象站1981—2010年近3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得出,石河子垦区终霜多年平均日期为4月10~15日,最早出现在3月19日(莫索湾站1997年),最晚出现在5月15日(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1985年),这段时间正好是石河子垦区春播生产的关键季节。春季棉花生产常遇霜冻、大风、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霜冻危害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5月,尤其以4月份危害较重。通过分析终霜冻发生特点及棉花适宜播种期,寻找科学的防御对策,以应对春季终霜冻,降低重播、补种损失,为棉花增收节支提供参考。
- 杨举芳尹育红向导
- 关键词:棉花终霜冻防御对策
- 基于棉花公证检验数据的新疆原棉品质区域分布规律
- 2025年
- 【目的】新疆棉区跨越幅度大,气候生态类型多样,具有形成不同品质类型纤维的资源条件。研究新疆原棉品质的区域差异及其分布规律,明确影响原棉品质分布的气候因素,为用棉企业选择多类型、多档次的优质专用棉及优化棉花优质产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6—2020年中国棉花质量公证检验数据,通过加权平均方式分析新疆不同植棉县(市)的原棉品质情况,采用线性倾向斜率方法明确原棉品质的年际间变化趋势,依据原棉品质各指标所占权重对新疆原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北疆产棉区原棉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较南疆和东疆产棉区显著高0.24—0.31 mm和0.62—1.17 cN/tex;新疆兵团原棉品质明显优于新疆地方,原棉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分别增加了0.22 mm和0.44 cN/tex。纤维长度在28.9—29.0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疆产棉区第七师胡杨河市(车排子垦区)、第八师石河子市(下野地垦区)、第十师北屯市(一八四团);北疆产棉区的断裂比强度最好,为28.4—29.9 cN/tex,南疆产棉区则偏低;马克隆值A级主要集中在北疆产棉区第六师五家渠市(五家渠垦区)、第十师北屯市(一八四团)和昌吉市。高品质地区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纤维长度以每年0.01—0.07 mm递增,呈现增加趋势的县(市)为东疆产棉区的吐鲁番高昌区、南疆产棉区的新和县、麦盖提县、温宿县、莎车县、疏勒县、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小海子垦区);断裂比强度年均增加0.21—0.40 cN/tex,主要集中在南疆产棉区的新和县、温宿县和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小海子垦区)。原棉综合品质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疆产棉区的玛纳斯县、第六师五家渠市(五家渠垦区)、第八师石河子市(下野地垦区、安集海垦区、石河子垦区、莫索湾垦区)和南疆产棉区的温宿县、阿瓦提县,其原棉长度在28.6—29.0 mm、断裂比强度在28.4—29.9 cN
- 李培松陆永迪郭郁张启鹏刘韬奋王天合杨明凤向导田景山张旺锋
- 关键词:纤维品质生态区高品质棉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