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清

作品数:12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法解释
  • 3篇司法
  • 3篇法律
  • 3篇法学
  • 2篇英美国家
  • 2篇制定法
  • 2篇主义
  • 2篇立法意图
  • 2篇法意
  • 2篇裁判
  • 1篇第一修正案
  • 1篇修正案
  • 1篇言论
  • 1篇言论自由
  • 1篇依法
  • 1篇依法裁判
  • 1篇意图
  • 1篇游戏
  • 1篇娱乐
  • 1篇娱乐界

机构

  • 1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11篇王云清

传媒

  • 2篇法制与社会发...
  • 2篇法律科学(西...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中外法学
  • 1篇法学家
  • 1篇人大法律评论
  • 1篇北方法学
  • 1篇法律方法与法...
  • 1篇中国法律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言论自由、儿童保护与暴力游戏的规制方法——评“布朗诉娱乐界商会案”
2012年
一、引言言论自由是人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权利,这种权利的实现程度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言论自由几乎受到绝对保护,霍姆斯法官就说过,"当人们认识到,时间颠覆了众多值得为之斗争的信念,他们就可能会相信,甚至比他们相信自己的行为的正当性还要确信,我们所追求的至善。
王云清
关键词:言论自由暴力游戏儿童保护规制方法第一修正案
制定法解释中的新文本主义被引量:1
2024年
制定法解释中的新文本主义是在回应意图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解释理论,相比倡导显明含义规则的旧文本主义,它坚决反对诉诸立法意图以及援引与之相关的论据。在解释方法上,新文本主义提倡以词典释义作为文义解释的出发点,积极运用解释准则处理疑难问题,鼓励法官参考制定法的内部语境。由于新文本主义与其他解释理论之间不存在根本性分歧、文本内容无法实现自洽且具体解释方法存在疏漏,解释者在探索一种合理的法律解释框架的过程中,依然需要超越新文本主义。
王云清
制定法中的目的解释--以英美国家为中心被引量:14
2020年
制定法中的目的解释源于普通法上的"制定法的衡平"理念,经由现实主义法学的发展和法律过程学派的接续,得以成为主流解释方法之一。目的解释的证明理由包括忠实代理人模型、语言哲学的证立。就立法目的的推导技术而言,司法者可以参考内在渊源和外在渊源,从法律文本、立法背景、社会环境、抽象法伦理等多个层面上推究立法目的。然而,囿于司法制度能力不足、立法过程的复杂性和解释结论的不确定性,目的解释并非逻辑严密的司法技术。
王云清
制定法解释中的想象性重构被引量:12
2017年
法律解释中的想象性重构方法要求法官站在立法者的立场,设想立法者若处在当下会如何回答法律问题。想象性重构解释方法来源于"制定法的衡平"理念,承认法律语言存在模糊性或者可能与当下语境并不契合,并主张司法者站在立法者的角度推断立法者的意图。想象性重构可以在适用意图、语义意图和目的性意图三种不同的概括程度上展开,这就要求法官综合考虑相关理由以得出融贯的结论。然而,想象性重构毕竟是一种实质评价性的漏洞填补方法,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解释者必须注意立法意图的参照系和概括程度的选择、重建历史条件的难题和价值选择三个难题。唯有同时借助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法官才能够从想象性重构中获得妥当解释。
王云清
关键词:立法意图漏洞填补
立法背景资料在法律解释中的功能与地位——英美的司法实践及其对中国的镜鉴被引量:14
2019年
考察英美法的司法实践,可以发现立法背景资料经历了从不被接受到被接受再到限制适用等阶段。作为一种发生学论据,立法背景资料和文义解释、体系解释、意图解释和目的解释等具体解释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从立法背景资料中获致可靠、妥当的解释结论,法官应该综合考量效力位阶、证据属性、文义优先原则、制定法的存续期间等因素。囿于意图缺失和出释入造、司法误判、选择性偏差等问题,这些资料宜作为法院确定系争词语之含义的出发点而非终点。中国的司法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些经验性做法,但依然存在解释功能单一且偏重语义直觉、综合模式未成形且存在选择性偏见、忽视价值选择且误判裁量空间等问题,有待予以改进。
王云清
关键词:法律解释立法原意
制定法解释中的立法意图 以英美国家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2
2020年
法律文本模糊不清或存在歧义之际,法官应该关注解释是否符合立法意图,这种立场在英美法上一度居于主流地位。“立法意图”是一个相当灵活多变的概念,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指代不同的含义。实践和学理对这一概念的讨论,经常涉及意图与目的、个体意图与集体意图、语义意图与适用意图的区分。立法意图虽然是偏重主观心理的概念,但却可以经由相对客观化的解释技术予以辨别。法官可以通过法律文本的显明含义获知立法者明确表述的意图,通过立法背景资料获取发生学意义上的意图,通过想象性重构的方法获取估算的意图,通过解释准则获取推定的意图。针对立法意图的批判表明,这一解释方法在运作上必须注重实用方面的考虑和论证方面的融贯性。
王云清
关键词:立法意图
依法裁判的法理意义及其方法论展开被引量:11
2020年
法官如何裁判是一个重要的司法哲学议题。形式主义法学认为,依法裁判主要是指法官以逻辑演绎的方式严格依据规则作出裁判。自由法学运动和现实主义法学扩张了对依法裁判命题的理解,但却可能放弃依法裁判。
王云清陈林林
关键词:依法裁判现实主义法学司法哲学自由法学法理意义方法论
原旨主义、活的宪法与复杂状态下的宪法解释被引量:1
2017年
宪法解释应该遵循原初意义还是回应时代需要,是原旨主义和"活的宪法"之争的焦点所在。在对宪法裁判进行批判与维护的过程中,原意解释方法和非原意解释方法都开始走向基础主义。两种解释方法执着于单一的理念,既无法证明自己比对方更为优秀,也未能对解释实践进行全面的描述。宪法解释是一个相当复杂、语境多元的过程,在不同复杂状况下,法官拥有不同程度的解释裁量权。有鉴于此,任何将宪法解释化约为单一解释哲学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
王云清
关键词:宪法解释
马克思主义与自然法:错误的联姻被引量:5
2017年
在重新发现马克思的伦理基础的过程中,当代学者试图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法理论。自然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法学流派,以二元论的观点区分了应然意义上的法律和实然意义上的法律,并建立了评价法律的价值尺度。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通过唯物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视角,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法学与自然法的类似之处。然而,马克思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在法的本质、法律的流变和个人权利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而且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还包含着法律实证主义的一面。这种双重面相表明,马克思主义法学与自然法理论并不契合。
王云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学自然法法律实证主义
司法裁判中的社会科学:渊源、功能与定位被引量:18
2016年
在回应法律的认识论危机的过程中,法律科学逐渐从自然科学范式向社会科学范式转变。社会科学之所以能够进入司法裁判,很大程度上源于法官需要借助外部视角寻求法律问题的解答。社会科学对司法裁判的贡献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在常规情形下,社会科学可以用于证明裁判性事实;在非常规情况下,社会科学可以为改变法律现状提供与立法性事实相关的信息;作为一种混合用法,社会科学还可以作为社会框架的证据,通过提供与社会语境相关的信息,影响案件的后果权衡。然而,社会科学判断仅仅只是法律分析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法官在运用社会科学的过程中始终拥有相当大的裁量权,司法中的社会科学判断不能忽视法学思维的前置性。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社会科学的司法适用建立在理性基础上,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法官通力合作,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应该努力生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法官除了学习教义学知识之外,更应该自觉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
王云清
关键词:社会科学社会框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