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兴富

作品数:8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盆地
  • 4篇地震
  • 4篇地震反射剖面
  • 4篇深地震
  • 4篇深地震反射
  • 4篇深地震反射剖...
  • 4篇剖面
  • 4篇反射剖面
  • 4篇北缘
  • 3篇东北缘
  • 3篇新生代
  • 3篇银川盆地
  • 3篇应力场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青藏高原东北...
  • 3篇构造应力
  • 3篇构造应力场
  • 2篇底侵
  • 2篇底侵作用
  • 2篇新生代构造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8篇黄兴富
  • 3篇李文辉
  • 3篇高锐
  • 3篇施炜
  • 2篇陈龙
  • 2篇岑敏
  • 2篇李恒强
  • 1篇王海燕
  • 1篇董树文
  • 1篇陈鹏
  • 1篇郭晓玉
  • 1篇刘源
  • 1篇陈虹
  • 1篇熊小松
  • 1篇酆少英
  • 1篇崔建军
  • 1篇李洪强
  • 1篇高建荣
  • 1篇徐啸
  • 1篇刘洋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地块西北缘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演化
鄂尔多斯地块西北缘发育多个北东-北北东向的新生代断陷盆地,新生代以来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控制盆地的边界断裂相应地发生滑动,记录了断陷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基于断陷盆地边界断裂的详细测量与分析,同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断陷...
黄兴富
关键词:鄂尔多斯地块断陷盆地构造应力场新生代
文献传递
综合数据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构造形变及其构造成因独特性探讨被引量:13
2017年
青藏高原边缘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生长的重要场所.然而,青臧高原各边界却呈现出不同的地貌形态响应.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六盘山地区,与青藏高原东缘相比,它与邻近稳定鄂尔多斯地台之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变化.青藏高原东边界所对应的龙门山构造带呈现出高陡的地貌形态:在100 km范围内,海拔高程从四川盆地的500 m陡升至临近的龙门山构造带的3500 m.而青藏高原东北边界所对应的六盘山构造带则与邻近的鄂尔多斯盆地表现为宽缓的地形变化.之前由于缺少高精度的数据资料,对造成这一地表形态差异所对应的地壳结构缺少必要的了解.在本次研究中,将着重利用前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所获得的165 km长高分辨率深反射地震数据,并结合在此区域所获得的航磁数据资料进行该地区地壳结构的综合解释,得出青藏高原东北缘一鄂尔多斯地块构造转换带的地壳结构变形模型.研究表明六盘山地区主要物质组成为构造增生楔,其两侧分别存在陇西火山岛弧和鄂尔多斯结晶基底.高原生长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并不能使相对松散的构造增生楔无限制的抬高而是容易发生重力坍塌,从而造成六盘山地区比较宽缓的地形结构.同时本文还将此地壳结构研究结果与前人在青藏高原东缘所获得的地壳结构及变形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两个地区的构造变形模式,并找出两个地区的构造变形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也将为了解青藏高原侧向构造生长过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郭晓玉高锐高建荣徐啸王海燕黄兴富李文辉李洪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深地震反射剖面
银川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来自银川盆地主边界断裂运动学的约束被引量:25
2013年
银川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沿其边界断裂发生多期断陷活动,其边界断裂运动学特征记录了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基于其边界断裂滑动矢量的详细测量与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盆地内沉积序列以及叠加变形分析,提出银川盆地新生代主要受NW SE向伸展、NE SW向伸展与NE SW向挤压3期构造应力场控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相关年代学数据,银川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初始断陷、持续断陷与拉分断陷等3期构造演化,始新世—上新世受NW SE向伸展作用控制,银川盆地两侧主边界断裂发生正倾滑活动,导致盆地发生强烈断陷活动,充填了始新世—上新世红色砂岩、砾岩;更新世期间,古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ESW向伸展,其主边界断裂以左行斜张活动,银川盆地持续断陷沉降;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在NE SW向挤压作用控制下,银川盆地主边界断裂发生强烈右行走滑兼正断活动,盆地受断裂剪切拉张活动,发生拉分断陷沉积。
黄兴富施炜李恒强陈龙岑敏
关键词:银川盆地新生代构造应力场
东亚大陆西缘侏罗纪变形--以班公湖-怒江带中段韧性变形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班公湖-怒江带作为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晚中生代聚合而形成巨型构造带,其形成时代与如何汇聚是构造研究关键所在。本次研究选择班公湖—怒江带中段的安多—聂荣地块发育为研究区,对地块内部基底发育的近东西走向的韧性剪切带,开展了韧性剪切变形分析与同构造年代学研究。剪切带面理和线理测量分析指示北东—南西向构造挤压,其同构造矿物40Ar/39Ar的测试分析获得年龄约为167 Ma,表明班公湖-怒江带中段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期北东—南西向汇聚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东亚大陆西缘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在中侏罗世中期以北东—南西向碰撞聚合的构造方式完成大陆拼接,为东亚大陆西缘中侏罗世变形提供了直接构造证据。
施炜董树文黄兴富陈虹崔建军
关键词:韧性剪切变形侏罗纪
岩浆底侵作用对银川盆地地壳减薄的补偿-来自深地震反射剖面的揭露
通过研究认为银川盆地符合Olsen K.H.(1995)提出的关于大陆裂谷的定义,其可能为一新生代大陆活动裂谷.一般认为大陆裂谷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地表狭长的负地貌,Moho面隆起以及上地幔顶部波速低速异常.然而最近的研究...
黄兴富高锐酆少英李文辉
关键词:银川盆地岩浆底侵作用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被引量:48
2013年
海原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最显著断裂带之一,记录了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的构造信息。在详细的构造测量基础上,初步提出海原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古构造应力场序列,反演了其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详细构造解析表明,海原断裂带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历史阶段,即始新世—中新世NW SE向构造伸展与沉积盆地发育、中新世晚期—上新世NNE SSW向构造挤压与海原断裂带右行走滑活动、上新世末—早更新世NE SW向构造挤压与强烈褶皱逆冲活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ENE WSW向构造伸展与断陷盆地发育、全新世以来NE SW向构造挤压作用与断裂带强烈左行走滑活动。变形分析表明海原断裂带现今地貌格局主要缘于上新世末—早更新世NE SW向强烈逆冲活动,后期ENE WSW向构造挤压作用导致断裂走滑活动,并改造了局部地貌,主要表现为沿断裂带发育一系列第四纪小型拉分盆地。该带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为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新构造演化提供了具体构造证据。
施炜刘源刘洋刘洋陈鹏陈龙岑敏黄兴富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构造应力场新生代
银川盆地构造发展——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浅部地质与深部构造的联系被引量:12
2016年
横跨银川盆地北西西向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清晰揭示了银川盆地边界断裂以及整个地壳的结构构造特征,这对研究具活动大陆裂谷性质的银川盆地浅—深构造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贺兰山东麓山前断裂、黄河断裂作为银川盆地的西、东边界断裂,前者为一条缓倾斜、延伸至上、下地壳边界的犁式断裂,而后者则为一条切穿地壳并延伸进入上地幔的深大断裂。根据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地壳结构特征,银川盆地浅部结构并非前人认为的“堑中堑”结构,而是表现为由一系列东倾犁式正断层控制的新生代断陷。略微下凹的Moho面几何形态以及厚2~3.2km的层状强反射带为下地壳最显著的反射特征。Moho面深度与强反射带厚度变化趋势与银川盆地沉积厚度变化趋势几乎一致。本文认为,强反射带的成因可能是由源自地幔的基性岩浆以岩席状的形式底侵进入地壳底部造成的,而这部分形成强反射带的物质可能补偿了因银川盆地断陷而造成的地壳减薄,最终导致银川盆地之下Moho面并未像之前所认为的那样隆起。
黄兴富酆少英高锐李文辉
关键词:银川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深部构造岩浆底侵作用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深部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7
2018年
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机制一直是地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处在持续向外扩张之中,因此青藏高原的边界地带作为高原向外扩张的最前缘地区代表了高原最新的变形状态,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的关键地区.本文以一条穿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为基础,结合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细致的地质构造解译,获得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位地壳变形以壳内滑脱带为界上、下解耦.滑脱带位于壳内低速层的顶部,深度14~24km.滑脱带之上的地壳部分以一系列南倾、北冲,并向下终止于滑脱带的逆冲断裂变形为主,指示了青藏高原向北的扩张方式;滑脱带之下的地壳以Moho面作为变形标志,指示了复杂的挤压缩短变形.据此我们推测上、下地壳的解耦缩短变形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的变形加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在整个青藏高原地壳的变形加厚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兴富黄兴富郭晓玉高锐熊小松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地壳结构深地震反射剖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