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丹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省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南平市2010-2015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南平市2010-2015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及流感病毒毒株型别,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南平市两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症状的病例咽拭子标本,用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并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收集南平市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数据。结果2010-2015年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8 567份,用MDCK细胞培养分离毒株709株,阳性率8.28%,主要流感病毒型别为新甲型H1N1型,占3.05%;A型H3,占1.25%;B型BV占2.37%,BY占1.60%;其中2010年病毒型别以新甲型H1N1型和BY型(Yamagate)为流行优势株,2011年以BV型(Victoria)和新甲型H1N1型为流行优势株,2012年主要以BV型(Victoria)为流行优势株,2013年以新甲型H1N1型和季节性H3(H3N2)为流行优势株,2014年以新甲型H1N1型为流行优势株,2015年以BY型(Yamagate)为流行优势株。不同监测月份流感病毒分离率最高为1月份(22.48%),最低为9月份(0.44%)。结论 2010-2015年南平市流感病毒新甲型H1N1、季节性H3、B型同时在人群中交替流行,以新甲型H1N1型和B型为主,每年主要流行优势株交替出现。发病高峰在冬春季。
- 吴春敏叶丽丹郑鹃黄火寿蒋彤
- 关键词:流感细胞培养流感病毒
- 2016—2022年南平市肉与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了解福建省南平市肉与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4789系列标准和2016—2022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下卷)》的要求,对采集的样品分别开展沙门氏菌等7种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 2016—2022年共检测南平市肉与肉制品425份,检出86份、总检出率20.2%;致病菌检出率2016年最高(55.3%)、2019年最低(6.8%),不同年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44,P<0.01);检出率调理肉制品最高(58.1%)、熟肉制品最低(8.7%),不同种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19,P<0.01);检出率餐饮服务环节(27.0%)高于流通环节(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4,P=0.022);致病菌检出率第三季度最高(29.3%)、第一季度最低(5.6%),不同季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07,P<0.01);检出率散装肉与肉制品(20.6%)与定型包装(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0,P>0.05);41株沙门氏菌分为6个群20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肉与肉制品的优势血清型。结论 2016—2022年南平市市售肉与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重点监督监测肉与肉制品,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控制致病菌污染。
- 叶丽丹胡凤清饶晓红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