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抑郁
  • 2篇药物
  • 2篇预后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预后
  • 2篇抗抑郁
  • 2篇抗抑郁药
  • 2篇抗抑郁药物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机构

  • 4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曹金霞
  • 4篇刘莉
  • 4篇孙云涛
  • 3篇姜建东
  • 2篇耿德勤
  • 1篇曾庆红
  • 1篇曾庆宏
  • 1篇王云
  • 1篇汪云
  • 1篇王金芳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卒中患者的D型人格与应对方式、负性情绪的关系被引量:17
2014年
为心理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康复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1〕。D型人格是Denollet〔2〕在对冠心病患者的人格研究中提出的,它包含负性情感(NA)和社交抑制(SI)2个维度。目前D型人格的临床研究多集中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但D型人格并不是心血管疾病特有的人格特点,而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特质,是NA和负性应付方式的有机整合。国内学者已对D型人格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3〕。缺血性脑卒中(IS)
曹金霞耿德勤姜建东刘莉孙云涛王云
关键词:脑卒中D型人格抑郁焦虑
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物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曹金霞李业芹刘莉孙云涛杨振东
氯比格雷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二级预防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sMCA)二级预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212例,入院3天内完成头颅磁共振扫描,包括头MRI、DWI、头颈部血管MRA,TCD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
曹金霞耿德勤姜建东汪云曾庆红刘莉孙云涛
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物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及血清BDN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该院1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干预组72例,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盐酸舍曲林治疗12周,对照组69例,仅进行常规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BI)指数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卒中后情绪,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认知功能,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NIHSS、HAMD评分分别为(1.77±0.58)分和(5.43±1.77)分,对照组分别为(4.06±0.79)分和(10.27±3.78)分,均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BI分别为(96.24±4.58)和(77.64±6.96),均较入组时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分别为(8.38±0.74)、(5.72±0.67)ng/mL,均较入组时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SD发生率(10.0%)较对照组(53.6%)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可升高血清BDNF水平,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曹金霞姜建东刘莉孙云涛曾庆宏王金芳
关键词:脑梗死抗抑郁药预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