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娟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财政专项北京市财政局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青海小泊湖区沼泽化草甸、草甸和沙地的土壤酶活性被引量:14
- 2016年
- 为了探讨与高寒区沼泽化草甸及由其退化的草甸、沙地土壤中的有机碳、氮和磷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变化机制,在青海湖流域小泊湖区的沼泽化草甸、草甸和沙地中,分别采集0~10 cm、10~20 cm和20~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比较不同采样地土壤的理化性质、7种水解酶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沼泽化草甸相比,草甸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酶、几丁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甘氨酸氨基肽酶的酶活性分别下降了44.6%、47.1%、35.7%、66.9%和82.5%;相应的沙地土壤酶活性则分别下降了91.3%、79.4%、76.2%、79.1%和94.7%;草甸土壤酚氧化酶活性很高;各采样地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酶、几丁质酶活性与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显著相关,土壤含水量和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能够解释不同采样地土壤肽酶活性的差异,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能够解释不同采样地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差异;土壤含水量、p H和水溶性有机碳对酚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与沼泽化草甸土壤相比,草甸和沙地土壤中与碳、氮转化相关的水解酶的活性明显降低。
- 杨英耿玉清黄桂林赵恒毅周红娟
- 关键词:土壤酶草甸沙地水解酶活性酚氧化酶活性
- 土壤饱和含水量的测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壤饱和含水量的测定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土壤饱和含水量测定装置的测定精度低的技术问题。该测定装置包括:环刀装置;内装设环刀装置的恒定水位水箱,恒定水位水箱的侧面上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环刀装置...
- 耭玉清杨雨果杨英周红娟唐晓倩
- 文献传递
- 鸡粪与木醋液配施对滨海盐碱土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7年
- 施用有机肥是盐碱土改良与培肥地力的有效方式。选鸡粪和木醋液为改良剂,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未施肥(CK)、单施鸡粪(CM)、单施木醋液(PA)、鸡粪+木醋液配施(CP)共4个处理对滨海盐碱土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M相比,CP处理的pH值显著降低0.34个单位,电导率(EC)降低14.52%。与PA相比,施用鸡粪处理(CM和CP)的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显著提高。CP的全氮、有效磷、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氮和硝态氮含量较CM分别高出55.32%、103.35%、16.64%、55.68%和45.43%;而土壤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几丁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49.58%、67.85%、40.84%、104.94%、17.66%、62.05%和37.50%。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增加促进酶活性的提高。综上所述,鸡粪与木醋液配施可显著降低盐碱土的pH值,并能显著提高盐碱土养分含量和酶活性。
- 周红娟耿玉清丛日春杨英唐晓倩
- 关键词:滨海盐碱土鸡粪木醋液土壤酶活性
- 华北地区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通过分析林分密度对华北地区油松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林分密度,以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林分稳定,从而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及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4种林分密度(900、1260、1460和1660株·hm-2)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的变化及化学性质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探究林分密度对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1260株·hm-2的土壤pH值和铵态氮含量最大,900和1660株·hm-2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较大,且均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2)土壤β-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几丁质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密度为1260株·hm-2时其活性达最大。与900株·hm-2相比,其土壤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48.67%、28.10%、58.28%、33.87%和37.50%;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1460株·hm-2时达最大;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机碳、铵态氮和全氮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但pH值、水溶性有机碳和硝态氮与土壤酶活性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1260株·hm-2的林分密度既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 王玲王玲赵广亮周红娟杨英耿玉清
- 关键词:林分密度油松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
- 北京低山区油松林和元宝枫林凋落物酶活性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森林凋落物中的酶直接催化凋落物中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为探讨不同林分凋落物中酶活性的差异,以北京低山区油松林、元宝枫林以及油松元宝枫混交林为对象,比较不同林分未分解层(L层)和半分解层(F层)凋落物的化学性质以及与碳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差异,并分析了凋落物化学性质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油松林相比,元宝枫林凋落物中L层的α-糖苷酶、β-糖苷酶、几丁质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高103.66%、158.17%、222.70%、32.18%、242.14%,F层的几丁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高86.10%、63.10%、845.28%;而混交林凋落物中L层的α-糖苷酶、几丁质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比油松林凋落物分别高58.81%、58.28%、89.54%、210.64%,F层的几丁质酶、氨基酸氨基肽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高43.98%、46.43%、280.85%。因此,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有利于针叶凋落物酶活性的提高,从而促进凋落物的分解。
- 赵恒毅耿玉清杨英周红娟张海兰王玲赵广亮
- 关键词:油松林混交林凋落物层酶活性
- 土壤饱和含水量的测定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饱和含水量的测定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土壤饱和含水量测定装置的测定精度低的技术问题。该测定装置包括:环刀装置;内装设环刀装置的恒定水位水箱,恒定水位水箱的侧面上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环刀装置的顶...
- 耿玉清杨雨果杨英周红娟唐晓倩
- 文献传递
- 土壤饱和含水量的测定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饱和含水量的测定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土壤饱和含水量测定装置的测定精度低的技术问题。该测定装置包括:环刀装置;内装设环刀装置的恒定水位水箱,恒定水位水箱的侧面上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环刀装置的顶...
- 耿玉清杨雨果杨英周红娟唐晓倩
- 文献传递
- 木醋液与鸡粪配施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 为探讨木醋液与鸡粪配施对滨海盐碱土改良效果的研究,采用土壤培养试验,分别在滨海盐碱土施用不同比例的木醋液(木醋液原液与水体积比为:0、1∶100、1∶50和1∶20,即P0、P1、P2和P3,其中木醋液按7.5 t·次-...
- 周红娟
- 关键词:滨海盐碱土木醋液鸡粪酶活性土壤改良
- 文献传递
- 八达岭林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枯落物水文效应被引量:27
- 2019年
- 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枯落物水文效应的影响,可为增强水源涵养、提升水文生态功能和优化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八达岭林场4种密度(900、1260、1460和1660plant·hm^-2)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分析不同密度下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蓄积量、枯落物持水特征、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及其与浸水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密度油松人工林枯落物蓄积量为14.94-25.74t·hm^-2,厚度为20.63-33.37mm,不同密度林分枯落物蓄积量和厚度表现为1260plant·hm^-2>1660plant·hm^-2>1460plant·hm^-2>900plant·hm^-2。(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33.03-51.88t·hm^-2,最大拦蓄量为29.98-47.04t·hm^-2,有效拦蓄量为25.03-39.25t·hm^-2,其中以1260plant·hm^-2林分最大。(3)枯落物及其各分解层的持水量均随浸水时间呈对数增加,其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均高于未分解层。(4)枯落物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半分解层相对未分解层具有更强的持水能力。综合比较八达岭林场4种密度油松人工林枯落物的持水性能,认为1260plant·hm^-2的持水能力较好,可较好地涵养水源。
- 王玲王玲赵广亮周红娟杨英
- 关键词:八达岭林场油松人工林不同密度枯落物水文效应
- 基于不同方法测定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比较被引量:35
- 2016年
- 土壤酸性磷酸酶与有机磷的矿化及植物的磷素营养关系最为密切。目前国内学者在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时主要参照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中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的测定方法,而国外学者主要参照Dick《Methods of Soil Enzymology》中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为基质的测定方法(PNPP)。但是,在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测定生成物的过程中,常出现显色程度不明显的问题;另外,采用不同基质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也造成了测定方法选择的困难。为合理选择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本研究选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各10个土样,分别采用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且在显色阶段分别加入pH5.0醋酸盐缓冲液(DPP 1)和pH9.4硼酸盐缓冲液(DPP 2)的方法,以及PNPP方法测定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同时也研究了不同pH缓冲液和苯酚浓度对生成物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在显色反应阶段加入pH≤6的缓冲液时,苯酚和2,6-二溴苯醌氯亚胺不显色;当加入pH≥8的缓冲液时,两者之间显色且苯酚浓度和吸光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极显著。这说明pH低是导致高苯酚浓度和2,6-二溴苯醌氯亚胺显色效果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采用PNPP方法测定时,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中,10个样本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分别较DPP 2增加了70.04%、42.44%和21.17%;极差分别是DPP 2的27.18倍、26.85倍和39.43倍。总之,如果选用磷酸苯二钠为基质测定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应在显色阶段加入碱性硼酸盐缓冲液;选用对硝基苯磷酸二钠为基质,是更为简单和灵敏的方法。
- 李莹飞耿玉清周红娟杨英
- 关键词: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