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吉良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超声
  • 3篇超声检查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多普勒能量图
  • 2篇血流
  • 2篇能量图
  • 2篇颈动脉
  • 2篇空区
  • 1篇断面
  • 1篇多普勒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神经病变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周围
  • 1篇糖尿病周围神...
  • 1篇糖尿病周围神...
  • 1篇糖尿病周围神...
  • 1篇能量多普勒

机构

  • 4篇冀中能源峰峰...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吉良
  • 3篇于冬
  • 2篇田东旭
  • 1篇刘涛
  • 1篇于冬
  • 1篇李韶平
  • 1篇商书霞
  • 1篇于蓓
  • 1篇赵志刚
  • 1篇郭妍
  • 1篇曾玲

传媒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颈动脉多普勒能量图中出现流空区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多普勒能量图中出现流空区的原因,建立颈动脉多普勒能量图的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该现象出现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出现原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能量多普勒检查的172例男性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舒张期颈动脉管腔边缘是否出现流空区,测量受检者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压力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是否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收集受检者年龄、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吸烟史及脑血管意外病史情况,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流空区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 172例受检者中,内膜-中膜增厚89例,收缩压增高97例,舒张压增高7例,脉压差增大90例,年龄≥65岁92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4例,长期吸烟史63例,脑血管意外病史11例,糖尿病79例,高脂血症101例,BMI异常13例。多普勒能量图显示有流空区98例,无流空区74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IMT、肱动脉收缩压、肱动脉压力差、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年龄对颈动脉管腔内舒张期是否出现流空区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OR=50.643、47.248、29.426、32.667、20.514,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收缩压增高、压力差增大、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年龄≥65岁是颈动脉管腔内出现流空区的危险因素。流空区为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对动脉硬化程度评价有辅助作用。
于冬刘吉良田东旭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检查多普勒血流动力学
2型糖尿病胫神经病变超声特征及其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胫神经病变超声特征。探讨2型糖尿病胫神经病变出现前后的神经形态学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超声检查胫神经的4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MNSI)体格检查2分作为诊断截断值分为有神经病变组和非神经病变组。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小腿周长条件近似1:1配对,共配对成功40对。搜集胫神经超声形态学特征包括宽度、厚度、横截面积、胫神经“蜂窝样”结构是否显示,建立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使用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胫神经厚度(OR=6.250,P=0.044)和横截面积(OR=2.259,P=0.049)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胫神经宽度和“蜂窝样”结构是否可清晰显示不是其危险因素(P均>0.05)。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0.91,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85.71%、95.24%、94.70%、87.00%。胫神经横截面积对糖尿病胫神经病变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794,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71.43%、90.48%、88.20%、76.00%;厚度的曲线下面积0.726,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70.27%、85.71%、83.30%、75.00%。结论胫神经的厚度及横截面积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胫神经厚度与横截面积对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度接近,横截面积的特异度高于厚度。
于冬刘吉良商书霞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超声检查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管腔断面血流播散率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断面血流播散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对133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血流直径播散率测算.在以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无斑块组(A组)60例动脉粥样硬化有斑块组(B组)73例,另设63例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且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为对照组(C组)。结果颈动脉内血流直径播散率对照组(29.83±7.587)%,硬化组(37.92±7.733)%,斑块组(47.08±9.613)%,三组组间两两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硬化组比较存在差异(P<0.01),对照组与斑块组存在差异比较存在差异(P<0.01).硬化组与斑块组比较存在差异(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时期,管腔边缘血流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可以用血流播散率进行量化表示。此表现符合低壁切应力假说,为低壁切应力假说提供影像学依据。
于冬刘吉良田东旭于蓓郭妍赵志刚刘涛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流空区”法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准确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流空区"法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1月~2016年9月来我院进行颈动脉检查235例男性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观测颈动脉内是否出现"流空区"、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CIMT)、肱动脉收缩压(Ps)、舒张压(Pd)、压力差(△P)、是否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压力应变弹力系数(Eρ)、硬化系数β。以CIMT增厚为诊断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动脉内"流空区"法对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ROC曲线显示"流空区"、Eρ、硬化系数β、年龄、△P、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六种方法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准确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0.819、0.818、0.681、0.674、0.576);敏感度(95.03%、72.38%、72.93%、60.22%、53.04%、22.65%)、特异度(90.74%、87.04%、87.04%、46.30%、81.48%、92.59%)、误诊率(9.26%、12.96%、12.96%、53.70%、18.52%、7.41%)、漏诊率(4.97%、27.62%、27.07%、39.78%、46.96%、77.35%)。结论依据"流空区"法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性较高。
于冬刘吉良李韶平曾玲
关键词:ROC曲线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