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军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和3型β微管蛋白分子检测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胸水或静脉血中ERCC1、RRM1和TUBB3的表达量,根据表达情况选择化疗方案:对照组则均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经过2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疾病进展、生存获益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PS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病理组织的ERCC1、RRM1和TUBB3表达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但在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不显著.建议进一步探索标志物指导下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 尹志永杨大勇杨立丰李华王铁军陈丽娜
- 关键词: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非小细胞肺癌
- 多基因联合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酸还原酶M1亚基(RRM1)、腺苷酸合成酶(TYMS)和3型微管β蛋白(TUBB3)联合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胸腔积液或静脉血中ERCC1、TYMS、RRM1、TUBB3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根据不同mRNA表达水平选择化疗方案。经过4个周期治疗后观察疗效、毒副反应及疾病进展、生存获益情况。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65.0%,疾病控制率为85.0%。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5.0%。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率为70.0%,中位生存时间为16.6个月。结论根据ERCC1、RRM1、TYMS和TUBB3 mRNA表达水平选择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
- 尹志永杨大勇杨立丰李华王铁军陈丽娜
- 关键词: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 多种分子检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究ERCC1、RRM1、TYMS和TUBB3分子检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我院胸外科住院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2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胸水或静脉血中ERCC1、TYMS、RRM1、TUBB3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组根据mRNA表达水平选择化疗药行化疗,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联合化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进展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P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PS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尤其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胸水或静脉血中ERCC1、RRM1、TYMS和TUBB3表达水平选择化疗药,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降低毒副反应,提高肿瘤综合治疗效果。
- 尹志永杨大勇杨立丰李华王铁军陈丽娜
- 关键词:顺铂联合化疗分子检测化疗药实时荧光定量培美曲塞二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