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优化压迫时间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压迫时间优化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38例TRI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患者120例,将TRI术后首次压迫器放松时间改为术后1h,术后4h取下压迫器;对照组患者118例,按照护理常规(首次压迫器放松时间为术后2h,术后6h取下压迫器)执行。比较二组患者在术侧肢体供血和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术后24h术侧肢体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h和1个月随访,二组患者的术侧桡动脉收缩压(S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2h和4h 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由低度舒适改善为中度舒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术后优化压迫时间后,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不仅能改善患者术侧肢体指端末梢的供血,有利于术侧肢体功能的恢复,还能明显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 郑雪梅常芸张倩周芳张文于涛
- 关键词:TRI
- 多维度护理模式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多维度护理模式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探讨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多维度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生命体征情况、心功能与6 min步行距离(6MWD)、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PaO_(2))与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加强其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于涛
- 关键词:慢性心衰生命体征
- 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缩短止血器压迫时间对病人桡动脉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采用弹力带加压型(R型)止血器止血适宜的时间。[方法]对245例经桡动脉路径行介入术后的病人使用止血器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按止血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4h组,n=127)和对照组(6h组,n=118),对两组术后发生出血、血肿、骨筋膜室综合征、静脉回流障碍、动脉闭塞等桡动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4h解除止血器的病人与6h解除止血器的病人相比,出血、血肿等并发症没有增加(P>0.05);静脉回流障碍明显减少(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介入术的病人适宜于术后4h解除止血器。
- 张倩郑雪梅周芳张文于涛
- 关键词: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