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英
-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分析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38例肿瘤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19,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评估组间勾画肿瘤体积,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评估组间最大照射剂量及最小照射剂量,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放射治疗中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可准确勾画肿瘤放射治疗靶细胞区域,减少放射治疗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 王宏英
-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医学影像
-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剂量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剂量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患者中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28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术后接受CT扫描和CT联合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由从事靶区勾画的放疗科医师对患者的CT扫描和CT联合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扫描结果进行靶区勾画,比较医师勾画图像的差异,分析勾画差异给患者放疗剂量带来的影响.结果:放疗科医师CT扫描勾画的图像体积大于CT联合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的图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医师勾画靶区,使用的两组剂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有利于可以避免医师个人水平勾画靶区造成的体积差异,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有利于在脑胶质瘤患者的放疗中精确剂量.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及融合技术在临床中具有推广价值.
- 王宏英王玲李修磊
- 关键词:融合技术脑胶质瘤
- 卡培他滨联合不同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比较卡培他滨联合不同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加速器跳数(Mu)、近期疗效及放化疗相关副反应。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诊治的60例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采用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FF-IMRT),B组采用容积调强放疗(VMAT)。两组患者放疗的同时均口服卡培他滨1 250 mg/m2,2次/d,d1~14,q21d,共治疗两个疗程。两组的放疗方案和计划相同,剂量60~66 Gy/30~33次/6~7周。放疗计划制定完毕时比较两组计划的加速器跳数(Mu),治疗期间每周评价毒副反应,并记录毒副反应级别,放疗第4周时和全部放疗结束后第4周复查胸部CT及食管钡餐,评价疗效。结果 A组加速器跳数为(862.17±179.84)Mu,B组为(462.80±90.25)M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5例,进展(PD)2例,有效率为76.7%;B组CR 8例,PR 16例,SD 5例,PD 1例,有效率为80.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和放射性肺炎两项主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容积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近期疗效满意,未增加放化疗相关副反应,且减少了加速器跳数,从而缩短了治疗时间,患者依从性提高。
- 李明君刘桂平刘文举郝澄澄王宏英李学章
- 关键词:卡培他滨调强放疗食管癌术后
- 医科达加速器离子泵监护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为避免医科达加速器离子泵高温损坏,及时发现工作异常,设计一种离子泵监护装置。方法选取我院小儿康根据枪靶端离子泵的工作特性和结构特点,设计一种有效的监护方法,并将各监护部件集成于监控箱内,安装在加速器机架的合适位置。结果经过应用检验,该装置实现了离子泵工作温度的实时显示、超温报警及断电保护功能,达到预设目标。结论离子泵监护装置安装简单可靠,能有效地保护离子泵,弥补了加速器设计的缺陷,避免了经济损失。
- 魏绪国李修磊王宏英张明臣王绪刚王永明
- 关键词:直线加速器离子泵真空度
- 医科达Precise型直线加速器运行情况的分析与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医科达Precise加速器运行11年情况的总结与分析研究,揭示加速器运行的规律性并探讨提高使用率和降低运行费用的有效方法。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种故障、处理方式及维修费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发现其内在规律性。结果确定了加速器故障高发的时期和系统,找到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维修费用的方法。结论遵循加速器运行规律是保证可靠运行的前提,加速器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科学管理是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的保证。
- 魏绪国李修磊王宏英张明臣王绪刚
- 关键词:电子直线加速器
-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 2020年
- 分析探究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诊断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6例。对比两种临床诊断方法的检测率。结果:股骨头坏死检测率:通过手术证实,对照组36例患者股骨头坏死一共累计54个髋关节,确诊35个,检测率为64.82%。实验组30例患者股骨头坏死一共累计61个髋关节,确诊55个,检测率为90.16%。对照组检测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检测率,两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积液检测率:通过手术证实,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及髋关节合并积液检测率为83.33%,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及髋关节合并积液检测率97.22%,两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磁共振检测准确率高于CT检测准确率,降低误诊、漏诊情况,能够更好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亢延卿陈晶袁伟伟王宏英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磁共振
- CT和CBCT配准范围与精度关系研究
- 2020年
- 从配准范围和精度的角度出发,分析CT 和CBCT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接诊的需要进行影像检查的肿瘤患者10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需要进行腹部CT和CBCT扫描的患者为一组,需要进行头部CT和CBCT扫描的患者为二组,在此基础上,分析CT和CBCT两种检查方式在配准范围与精度方面的关系。结果: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从两种患者的平均方差测度值的角度来看,最大的是模式3,其次是模式1,模式2和模式4的平均方差的测度值最小,显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图像的配准精度方面,CBCT和CT图像的配准范围均有一定的影响,两者之间的配准范围越接近,配准具有越高的精准度。
- 袁伟伟王宏英陈晶高蕾
- 关键词:CTCBCT
- 放疗致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对放疗致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100例肺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5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为实验组,50例未出现放射性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放疗剂量>50Gy、TNF-α水平>24.5ng/L是患者出现放射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放疗患者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患者放疗时TNF-α水平的监测,对放疗剂量控制,尽量对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控制。
- 王宏英赵燕伟
- 关键词:放疗肺癌放射性肺炎影响因素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 2020年
-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临床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8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5.7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4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8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 高蕾王宏英袁伟伟
-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护理效果
- 放射治疗的物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2020年
- 探索放射治疗的物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放射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6例患者为例,实施常规放射治疗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物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方法进行放射治疗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3%,两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物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突出放射治疗在临床上的价值。因此,要合理应用物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提升放射治疗综合质量。
- 王宏英袁伟伟高蕾李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