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CT引导
  • 7篇活检
  • 7篇肺癌
  • 7篇穿刺
  • 6篇细胞肺癌
  • 6篇小细胞
  • 6篇小细胞肺癌
  • 6篇非小细胞
  • 6篇非小细胞肺癌
  • 6篇穿刺活检
  • 4篇植入
  • 4篇植入治疗
  • 4篇氩氦刀
  • 4篇氩氦刀冷冻
  • 4篇消融
  • 4篇疗效
  • 3篇断层扫描
  • 3篇胰腺
  • 3篇氩氦刀冷冻消...

机构

  • 2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桓台县妇幼保...

作者

  • 21篇李亚丹
  • 20篇周志刚
  • 18篇杜可朴
  • 18篇王猛
  • 16篇李帅
  • 13篇高飞
  • 6篇高剑波
  • 2篇潘元威
  • 2篇娄小飞
  • 1篇谢新立
  • 1篇陈艳林
  • 1篇何玉成
  • 1篇刘宇琼
  • 1篇路太英
  • 1篇刘婷婷
  • 1篇杜雅冰
  • 1篇崔瑶
  • 1篇刘彦立
  • 1篇张珍

传媒

  • 7篇介入放射学杂...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引导经脏器路径对比非经脏器路径粗针穿刺活检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和诊断效能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对比CT引导经脏器路径和非经脏器路径粗针穿刺活检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67例接受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胰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1例,女156例,年龄18~87(60.7±11.8)岁。以术中是否经脏器分为经脏器路径组(142例)和非经脏器路径组(225例)。记录2组患者影像资料、病理结果、穿刺过程和并发症等,对比分析2组取材成功率、一次性诊断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脏器路径组有患者28例经肝、57例经胃、24例经小肠、33例经结肠。2组取材成功率均为100%,2组一次性诊断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123/142)比87.1%(196/225),P=0.892];经脏器路径组和非经脏器路径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2.3%(131/142)比92.0%(207/225)、91.8%(123/134)比90.0%(190/211)和8.2%(11/134)比10.0%(21/211),均P>0.05]。2组特异度均为100%。2组常见并发症为胰淀粉酶升高和血肿,经脏器路径组和非经脏器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15/142)比12.4%(28/225),P=0.585]。经脏器路径组有5例患者出现胰淀粉酶升高、10例患者出现局部血肿,均经保守治疗好转;非经脏器路径组有11例患者出现胰淀粉酶升高、17例患者局部血肿,1例因出血接受手术治疗,剩余均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CT引导经皮经腹腔脏器进行胰腺占位性病变粗针穿刺活检与非经腹腔脏器路径具有相同的诊断效能和安全性。
王猛周志刚杜可朴李帅李亚丹高飞高梦宇高剑波
关键词:CT引导胰腺占位粗针安全性
医用胶封堵针道预防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24年
目的 观察医用胶封堵针道预防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的肝占位患者,穿刺取材后均以医用胶封堵针道;观察并记录活检技术成功率、封堵成功率、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53例均成功实施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并均获得满意取材,活检技术成功率100%(53/53)、病理诊断准确率96.23%(51/53)。以医用胶封堵穿刺针道后,49例(49/53,92.45%)无明显出血征象,4例(4/53,7.55%)少量出血、观察20 min后未见增多,封堵成功率100%(53/53)。活检后5例(5/53,9.43%)局部轻微疼痛,12例(12/53,22.64%)医用胶微移位;未见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医用胶封堵针道预防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后出血有效且安全。
黄清博陈林封帆张豪杰李亚丹王猛周志刚
关键词:穿刺术出血医用胶
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对比氩氦刀冷冻消融(CYA)与射频消融(RFA)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例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39~85(63.6±10.1)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YA组(38例)和RFA组(52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疼痛情况、局部进展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YA组手术时间长于RFA组[(73.5±17.2)比(51.4±18.7)min,P<0.001],CYA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RFA组[0.53±0.89)比(3.44±2.44)分,P<0.001)]。CYA组和RFA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52个月。随访期间,CYA组和RFA组的局部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12/38)比25.0%(13/52),P=0.491]。两组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5%CI:40.3~55.0)个月比44(95%CI:37.2~54.1)个月,P=0.649];两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出血和胸腔积液,CYA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与RF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1%(16/38)比28.8%(15/52),P=0.191],其中CYA组胸腔积液发生率高于RFA组[26.3%(10/38)比5.8%(3/52),P=0.006],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5/38)比13.5%(7/52)和15.8%(6/38)比9.6%(5/52),均P>0.05]。结论CYA和RFA治疗Ⅰ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A术中疼痛相对较轻,但手术持续时间长。
王猛周志刚杜可朴李帅李亚丹高飞高剑波
关键词:氩氦刀冷冻消融射频消融回顾性队列研究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向免疫序贯^(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靶向免疫序贯门静脉癌栓(PVTT)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伴PVT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34~73(52.6±13.7)岁]接受HAIC联合靶向免疫序贯PVTT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伴PVTT的HCC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至2023年1月,根据改良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进行疗效评价。记录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生存期(OS)及治疗后3、6、12、18个月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R)、生存率(OSR)及PVTT控制率。观察肝功能、甲胎蛋白、凝血功能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每例患者接受2~7(3.3±1.2)周期HAIC治疗,每例患者植入10~37(16.6±6.7)枚^(125)I粒子。中位随访时间15(5~25)个月。随访期间15例患者出现进展,6例患者死亡。中位PFS(mPFS)为11个月,治疗后3、6、12和18个月PFSR分别是90.5%(19/21)、71.4%(15/21)、42.9%(9/21)和23.8%(5/21),3、6、12、和18个月OSR分别是100%(21/21)、100%(21/21)、81.0%(17/21)和62.0%(13/21)。3、6、12个月时PVTT控制率分别是90.5%(19/21)、90.5%(19/21)和61.9%(13/21)。总体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率0,部分缓解(PR)率47.6%(10/21),疾病稳定(SD)率38.1%(8/21),疾病进展(PD)率14.3%(3/21)。总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有4例出现Ⅲ级不良反应;其余均为Ⅰ~Ⅱ级不良反应。手术并发症方面,11例(52.4%)出现右上腹部疼痛,5例(23.8%)出现发热,3例(14.3%)出现肝包膜下出血。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向免疫序贯PVTT内^(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HCC伴PVTT安全有效的方法。
王猛周志刚路太英杜可朴李帅高飞李亚丹高梦宇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肝动脉灌注化疗肝细胞癌
钝针穿刺技术用于CT引导经皮胰腺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钝针穿刺技术在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引导经皮胰腺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钝针穿刺技术进行CT引导经皮胰腺穿刺活检的103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4例,女性39例,年龄(61.5±12.3)岁。根据穿刺通路分为两组:普通路径组(n=70)和困难路径组(n=33)。记录患者的穿刺操作时间、调针所需CT扫描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评估技术成功率、诊断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结果总体人群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03/103)。根据术后病理及临床随访,103例患者最终诊断为肿瘤性病变者98例,为非肿瘤性病变者5例,总体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率为91.3%(94/103),假阴性率为5.8%(6/103),敏感度为92.9%(90/98),特异度为100%(90/90)。普通路径组和困难路径组患者的操作时间[(22.8±6.3)min比(22.4±7.9)min]、调针所需CT扫描次数[5.0(3.0,6.0)次比5.0(4.0,7.5)次]、穿刺深度[(69.9±15.4)mm比(73.7±17.4)mm]、诊断率[90.0%(63/70)比93.9%(31/33)]、准确率[(90.0%(63/70))比(93.9%(31/33))]等穿刺活检的相关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5例出血和3例单纯性胰腺炎均经内科疗后好转。困难路径组和普通路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3/33)比7.1%(5/70),χ^(2)=0.12,P=0.730]。结论钝针穿刺技术在CT引导经皮胰腺病变穿刺活检中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诊断率、准确性及安全性,且可用于困难穿刺路径的胰腺病变患者。
王猛周志刚杜可朴李帅高飞李亚丹高梦宇
关键词:胰腺肿瘤CT引导穿刺活检
射频消融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对比分析射频消融(RFA)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RFA或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瘤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结果 RFA组(35例)和氩氦刀治疗组(25例)患者治疗前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氩氦刀治疗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RF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氩氦刀冷冻消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胸与胸腔积液发生率均低于氩氦刀治疗组(P<0.05),而术中疼痛发生率高于氩氦刀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热、出血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3年、5年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与RFA治疗Ⅰ期NSCLC患者具有相近的安全性和疗效,可以作为Ⅰ期NSCLC治疗的一种替代选择。
高梦宇周志刚王猛李帅李亚丹杜可朴王阳阳刘成
关键词: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消融
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准确性及出血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术后出血并发症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行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及CT引导下颅脑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对胶质瘤亚组进行出血并发症分析。结果101例患者中男53例,女48例,年龄(53.7±17.2)岁,颅内病变直径为(3.5±1.4)cm,病灶距离脑膜垂直距离为(2.4±1.7)cm,针在颅内(3.2±1.8)cm,调针次数为(3±1)次,手术时间为(40.2±12.9)min。病理结果提示脑胶质瘤36例,胶质增生3例,淋巴瘤32例,转移瘤7例,炎症性病变13例,病理显示不明确10例。穿刺病理阳性率为90.1%(91/101),诊断符合率为94.0%(78/83)。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6.7%(27/101),其中23例为瘤内或针道少量出血,4例为大量出血,其中2例死亡。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组(n=27)和无出血组(n=7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时间≥15 s和调针次数是出血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凝血酶时间≥15 s是出血的相关因素,凝血酶时间≥15 s的患者出血风险是凝血酶时间<15 s患者的3.045倍(OR=3.045,95%CI:1.189~7.799,P=0.020)。101例患者中脑胶质瘤36例,根据病理级别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n=11),高级别胶质瘤组(n=25)。亚组分析显示,高级别胶质瘤的出血风险是低级别胶质瘤的9.231倍(OR=9.231,95%CI:1.023~83.331,P=0.031)。结论CT引导下颅脑穿刺活检是安全可行的,且准确度较高,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凝血酶时间≥15 s有关,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增加了术后出血的风险。
李亚丹高梦宇王猛高飞刘宇琼杜可朴李帅张豪杰姚月飞周志刚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安全性
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胃造瘘术与内镜胃造瘘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经皮放射学引导胃造瘘术(PRG)与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无法经口进食行胃造瘘术的76例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PEG(PEG组)和CT-PRG(CT-PRG组)各38例。比较PEG组与CT-PRG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技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体重指数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轻微并发症(瘘口周围感染、肉芽组织增生、渗漏、气腹、造瘘管堵塞、导管脱落、持续疼痛)和严重并发症(出血、腹膜炎、结肠穿孔、30 d内死亡)。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CT-PRG组的技术成功率高于PEG组[100.0%(38/38)比78.9%(30/38)],手术时间短于PEG组[(17.16±8.52) min比(29.33±16.2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t=2.36;P=0.038、0.011)。PEG组与CT-PRG组患者的术后体重指数[(16.29±3.56) kg/m2比(16.12±3.17) kg/m2]、住院时间[(4.13±1.26) d比(3.52±1.1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G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42.1%(16/38),包括瘘口周围感染6例、渗漏1例、造瘘管堵塞5例、造瘘管脱落1例、持续疼痛3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3%(2/38),包括出血和结肠穿孔各1例。CT-PRG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39.5%(15/38),包括瘘口周围感染5例、肉芽组织增生1例、气腹3例、造瘘管堵塞3例、造瘘管脱落2例、持续疼痛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PEG组与CT-PRG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PRG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E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3)。结论 PEG是安全、有效的胃造瘘方法,但对于食管梗阻患者,CT-PRG可作为PEG的有效补充。
杜可朴何玉成娄小飞王猛李亚丹高梦宇高飞周志刚
关键词:胃造口术经皮内镜胃造瘘术技术成功率安全性
Ⅳ期EGFR阳性肺腺癌综合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0年
报告1例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肺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局部治疗及多次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在综合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女,76岁,2017年2月以"持续背部疼痛1个月余,发现左肺占位1周"为主诉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外院PET-CT检查示左肺上叶占位代谢活跃,考虑肺癌,胸11椎体、胸12椎体及腰2椎体代谢活跃,考虑转移。行肺占位穿刺活检,穿刺病理示:肺腺癌,EGFR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诊断为"左肺腺癌cT2aN0M1cⅣB期"。一线治疗方案:"靶向治疗+局部治疗"(吉非替尼+椎体转移癌微波消融并椎体成形术+唑来膦酸),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8个月。2017年10月疾病出现局部进展,再次行穿刺活检,病理示:肺腺癌,EGFR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治疗方案:"靶向治疗+局部治疗"(吉非替尼+左肺癌射频消融术),PFS为4个月。2018年2月疾病出现快速进展,第3次穿刺活检肺新发转移结节,病理示:肺腺癌,EGFR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EGFR第20外显子T790M错义突变。二线治疗方案:靶向药物(甲磺酸奥希替尼),PFS为18个月。2019年8月疾病出现快速进展,肺多发结节,脑多发结节。第4次穿刺活检病理示:EGFR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EGFR第20外显子T790M错义突变。三线治疗方案:化学药物治疗(培美曲塞二钠+洛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2个周期。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
李亚丹王猛周志刚杜可朴李帅高飞王阳阳高梦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活体组织检查
全自动活检枪在CT引导下肺亚厘米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总结对于肺亚厘米结节(≤1 cm)在CT引导下应用全自动活检枪进行穿刺活检的应用体会。方法 78例肺亚厘米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全自动活检枪采用多点多次取材进行经皮穿刺活检并送病检,统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病理结果。结果全自动活检枪组穿刺活检成功率为91.0%(71/78);气胸发生率17.9%(14/78),出血发生率30.8%(24/78);所有病例随访均未发生感染、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活检成功的71例患者中检出鳞癌7例,腺癌25例,小细胞癌5例,转移癌3例,肺间质慢性炎13例,肉芽肿性炎12例,真菌4例,尘肺结节1例,肺错构瘤1例。结论使用全自动活检枪对肺亚厘米结节行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诊断方法。
李亚丹周志刚高剑波李帅杜可朴
关键词:CT引导下穿刺活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