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如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市宝山区2014年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及分子分型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非伤寒沙门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发热、腹泻,甚至败血症等症状,全球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非伤寒沙门菌感染[1]。沙门菌在自然界中的存活能力较强,不仅感染人畜,还极易污染食品、水源等。
- 沈隽卿彭真真杨红茅俭英朱倩如陈洪友杨兴堂
- 关键词:非伤寒沙门菌分型分析血清型分子食源性致病菌
- 2010-2014年上海市宝山区沙门菌监测分析及能力评估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评估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基于实验室监测腹泻病例和食源性沙门菌的能力。方法 2010-2014年,遴选辖区内2家临床医院和固定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和自然水体等进行连续性主动监测和环境背景监测。分析沙门菌的年度流行曲线和菌型特征,回顾性评估监测系统中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的能力。结果 2010-2014年,监测病例和食源环境沙门菌阳性率为6.9%(269/3898)和5.3%(99/1885)。标本量最多的21~60岁组阳性率(6.2%,168/2714)显著低于标本量最少的〈12岁组(40.6%,39/96),确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1。食源带菌以猪肉最高(26.2%,44/168),其次为禽肉:鸡肉(7.8%,9/116)和鸭肉(14.3%,4/28)。人源的优势型依次为鼠伤寒、肠炎、婴儿、汤卜逊和山夫登堡沙门菌,食源菌型较人源更具多样性。人源菌株耐药特征稳定,对环丙沙星和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低,食源株的耐药率略高于人源,但有下降趋势。监测数据中2010年和2011年较其后的几年更能体现真实的沙门菌年度流行特征。结论上海市宝山区的沙门菌病例以青壮年居多,食源暴露以肉制品最高,流行曲线真实但存在偏倚,应加强监测过程的分段评估和质量控制。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开展食源性主动监测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建议借助国家网络实验室平台集成暴发应对和分子分型的能力建设。
- 沈隽卿张月娟袁国平金凯茅俭英彭真真朱倩如杨兴堂许学斌
- 关键词:沙门菌
-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和白细胞介素6联合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0例经病理确诊的PHCC患者、107例肝硬化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6和GP73水平。结果 :PHCC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中位数147.57 pg/L)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中位数30.75 pg/L)及正常对照者(中位数0.11 pg/L)(P<0.05);PHCC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中位数234.56 ng/m L)亦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中位数128.04 ng/m L)及正常对照者(中位数43.87 ng/m L)(P均<0.05);PHCC患者血清中IL-6和GP73的阳性率(68.00%、60.00%)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27.1%、37.4%)及正常对照者(6.0%、2.0%)(P均<0.05)。采用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IL-6或GP73诊断PHCC的灵敏度分别为76.0%和70.0%,均优于AFP单独检测(灵敏度46.0%);而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PHCC的灵敏度最高,为78.0%。IL-6及GP73水平与AFP水平间均无相关性,AFP阴性PHCC病例的IL-6阳性率为55.56%,GP73阳性率为44.45%。结论:IL-6和GP73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诊断PHCC的灵敏度,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样本研究验证。
- 张华李永兴朱倩如陈华项明洁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高尔基体蛋白73原发性肝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