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超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卒中
  • 7篇缺血
  • 7篇急性
  • 6篇血性
  • 6篇取栓
  • 4篇血管
  • 4篇溶栓
  • 4篇缺血性卒中
  • 4篇出血
  • 4篇出血转化
  • 3篇动脉
  • 3篇取栓术
  • 3篇静脉溶栓
  • 3篇机械取栓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急性缺血性卒...
  • 3篇SOLITA...
  • 2篇大血管
  • 2篇血管内治疗

机构

  • 16篇江苏省苏北人...
  • 2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6篇姜超
  • 10篇李晓波
  • 8篇李军
  • 6篇陈蓓蕾
  • 6篇徐俊
  • 6篇于海龙
  • 5篇景坚
  • 2篇徐耀
  • 2篇蒋瓅
  • 1篇黄文诺
  • 1篇王书祥
  • 1篇耿素萍
  • 1篇马灿灿
  • 1篇孙陵
  • 1篇吕朋华
  • 1篇徐川
  • 1篇张玲玲
  • 1篇刘佩佩

传媒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和取栓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6年
发病时间窗内采用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偏低,血管内治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本文主要对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指导未来的临床工作。
姜超徐俊陈蓓蕾李晓波李军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机械取栓
表现为急性脑梗死的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1例
2024年
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会累及多个器官,最常见的是骨髓、心脏和肺,经常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其中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早期诊断和原发病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现报道1例表现为急性脑梗死的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病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孙玲姜超李晓波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系统
THRIVE评分对急性脑血管闭塞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再通成功率及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于海龙徐俊李晓波李军景坚姜超蒋瓅马灿灿陈蓓蕾
橄榄苦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保护作用
背景与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三高"特点。我们试图筛选一些高效的小分子化合物并观察他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试图发现新的有效的神经保护药物。以前的药理实验证明橄榄...
于海龙刘佩佩姜超徐耀李军徐俊
文献传递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8例报告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用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内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3月8例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行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90 d 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状况。结果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平均(20±3.3)分;6例患者成功再通,术后NIHSS评分改善≥14分,90 d随访临床结局优良;2例部分再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且死亡。结论对急性基底动脉栓塞的患者,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姜超李晓波陈蓓蕾李军景坚徐俊
关键词: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卒中
一种一体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矫正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矫正器,包括医用弹力袜主体,医用弹力袜主体下端设置有硅胶足垫,硅胶足垫采用黏胶层与医用弹力袜主体连接在一起,硅胶足垫脚掌部位的两端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内设置有一根转轴,...
刘卫星姜超
橄榄苦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正>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三高'特点。我们试图筛选一些高效的小分子化合物并观察它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试图发现有效的神经保护药物。已有的研究证明橄榄苦苷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抗氧化能力...
于海龙姜超徐耀李军
文献传递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伴颈内动脉扭曲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伴颈内动脉扭曲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7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伴颈内动脉扭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股动脉穿刺至再灌注时间)、闭塞部位。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评估术后血管再通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术前和术后24 h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术后90 d预后。结果17例患者中MetzⅠ级(扭曲夹角>60°)、Ⅱ/Ⅲ级(≤60°)者分别有8例、9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05.3±44.7)min、(151.6±40.9)min,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4)。9例患者靶血管再通,总再通率为52.9%,其中MetzⅠ、Ⅱ、Ⅲ级者分别为6例、2例、1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闭塞者分别为7例(7/11)、2例(2/6)(P=0.232)。MetzⅠ级患者NIHSS评分由术前(18.8±4.1)分改善为术后24 h(14.7±5.5)分(P=0.016),MetzⅡ、Ⅲ级患者均无改善。术后头颅CT发现2例颅内出血。术后90 d时8例患者死亡(47.1%);7例mRS评分≤2分,预后良好,其中MetzⅠ、Ⅱ、Ⅲ级患者分别有4、2、1例;1例重度残疾(mRS 4级);1例生活可半自理(mRS 3级)。结论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伴颈内动脉扭曲缺血性脑卒中时,患者颈内动脉扭曲程度越加大,导管到位难度越增大,手术操作时间延长,血管再通率较低,预后较差。术前评估和选择合适器械尤为重要。
徐川孙陵周文杰李晓波姜超吕朋华
关键词: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出血转化预测的模型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估溶栓后出血评分(HAT)模型对静脉溶栓出血转化的预测效果。方法:122例发病4.5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溶栓禁忌证,给予rt-PA 0.9mg/kg静脉滴注,所有患者均记录HAT评分,根据评分不同,分为0分组、1分组、2分组及≥3分组共4组,分析4组之间出血转化的差异。结果:静脉溶栓患者共122例,其中22例出现出血转化,6例患者为症状性脑出血;0分组出血转化4例;1分组出血转化6例;2分组出血转化8例;≥3分组出血转化4例,各组之间行卡方检验,统计量χ~2=26.5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AT模型可有效地预测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
姜超徐俊
关键词:卒中静脉溶栓出血转化
脑白质疏松程度与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姜超李晓波徐俊陈蓓蕾景坚李军于海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