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思思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台风
  • 3篇热带
  • 3篇环流
  • 3篇副热带
  • 2篇动力因子
  • 2篇雨日
  • 2篇台风影响
  • 2篇统计分析
  • 2篇西太平洋
  • 2篇西太平洋副热...
  • 2篇副热带高压
  • 2篇暴雨
  • 2篇暴雨日
  • 1篇灾害
  • 1篇中高纬
  • 1篇中高纬度环流
  • 1篇台风路径
  • 1篇台风强度
  • 1篇统计特征
  • 1篇强台风

机构

  • 6篇福建省气象局
  • 5篇中山大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吕思思
  • 3篇苏同华
  • 2篇温之平
  • 1篇刘锦绣
  • 1篇薛峰
  • 1篇潘宁
  • 1篇官晓军
  • 1篇董啸
  • 1篇吴幸毓
  • 1篇林毅
  • 1篇孙燕
  • 1篇高聪晖

传媒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环境保护与循...
  • 1篇福建气象
  • 1篇环境与发展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WRF数值模拟超强台风“凡亚比”路径强度及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0年第11号台风"凡亚比"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设计的模式方案较好地模拟再现了"凡亚比"台风的发展、演变以及登陆过程,并利用台风最佳路径集提供的路径、中心气压、地面最大风速等信息资料,NCEP/NCAR分析资料,TRMM降水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降水观测等各种资料与模式模拟结果开展了较细致的对比分析。模式模拟的台风路径与观测路径较为一致,分析出"凡亚比"台风的移动路径、强度、云系和降水分布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台风的高低层环流形式、垂直运动场模拟结构也完全匹配,同时很好地把握住了中国沿海地区由台风造成降水的降水中心位置以及降水强度,但是对台风两次登陆时间的模拟均比真实的情况要迟6 h,并且登陆位置偏西南。
吕思思
关键词:超强台风降水
福建省北部沿海西南大风影响系统分型
利用福建省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定义了沿海西南大风风级标准以及西南大风日。沿海站点分区:2009年之前还没有自动站观测资料,主要靠本站资料来研究沿海大风情况。2009-2015年区域自动观测站开始逐渐兴建,沿海观测资料得到...
吕思思吴幸毓林毅苏同华高聪晖
关键词:环流分型
文献传递
南海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及其与大气环流形式关系
吕思思温之平陈洁鹏陈泽生
1998年长江流域二度梅建立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调整的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NCEP2再分析资料,利用全型线性位势诊断方程详细分析了1998年7月长江流域二度梅建立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异常调整的物理机制。研究表明,1998年二度梅的重新建立是由于副高南撤增强所致,期间以副高南、北两侧位势高度的"此长彼消"为显著特征。这一调整过程可以分为副高的减弱南撤和增强维持两个阶段,而且是由高、低纬天气系统共同影响的结果。地转涡度项和摩擦力散度项在这其中起到重要贡献,尤以前者贡献最大。在不考虑边界条件作用下,地转涡度项对位势高度的贡献量级为101gpm,而摩擦力散度项则为100 gpm,后者的影响仅局限于对流层低层。对于北侧位势高度而言,受中高纬度Rossby波调整所产生的低压槽影响,地转涡度项使其持续减弱,而南侧位势高度由于赤道反气旋加强北上,地转涡度项使其由减弱转为增强。摩擦力散度项则通过正反馈作用,分别使得上述的减弱趋势和增强趋势更明显。
苏同华吕思思袁卓建
关键词:二度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福建省暴雨日动力因子特征统计分析
本文利用EC细网格分析场格点资料计算所得暴雨动力因子(对流涡度矢量、湿热力平流)以及全省68个站24小时累积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得出台风和非台风影响下福建省暴雨日动力因子特征。研究时间段2011~2014年共4年。本研究目的...
吕思思潘宁
关键词:暴雨日动力因子
文献传递
2013年7月下旬江苏持续高温灾害的特征和成因初探
利用江苏省1302站自动站逐日气温数据、地面观测、探空资料、NCEP-DOE Reanalysis2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数据,首先分析了2013年7月下旬江苏持续性高温灾害的天气特征,并讨论了...
孙燕吕思思严文莲韩桂荣
关键词:高温灾害
文献传递
四种台风个例中香港地区污染状况分析
2015年
本文针对2008年路径不同的四个台风移动过程中香港地区的污染物浓度突变情况,分析了不同性质的台风对香港地区污染情况现象的影响,以期寻找台风与污染状况的定性预报关系。这四个台风在移动过程中均造成了香港地区的污染加重。台风移动过程中所导致的香港地区的相对湿度、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香港地区污染的状况有密切的联系。在香港本地区污染排放源这一参数变化不大且大尺度系统相对稳定时,由于台风的影响,香港地区元朗监测站比中环监测站的监测污染峰值提前出现20个小时左右,其中台风强度决定了造成污染的下沉气流的范围以及强度,从而影响不同监测站的污染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以及监测站之间污染差值大小。此外,“凤凰”前后两个时次污染物成分变化较为明显。原因是“凤凰”台风导致了香港地区低层风场的改变,将珠三角中部和西部的大量重工业排放污染物输送到香港地区,引起香港地区出现二氧化硫以及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因此,进行与“凤凰”相似个例污染物浓度的预报时,应当考虑台风活动所造成的西北风对地区污染物输送的影响。
吕思思温之平
关键词:台风路径台风强度API
无显著海温异常强迫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变动:1980年和1981年的对比分析
2018年
1980年和1981年夏季及其前期冬春季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均未出现显著异常。然而,这两年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季节内变化却呈现显著异常,且截然不同,具体表征为:1980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第一次北跳异常偏早,第二次北跳异常偏晚,而1981年则相反,第一次北跳接近气候态,第二次北跳却异常偏早。就副高两次北跳过程而言,其直接原因也有显著差异:1980年副高两次北跳主要受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增强的影响,而1981年两次北跳则是由于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增强后所激发的极向传播的Rossby波列与中高纬度东传的Rossby波的锁相作用造成的。与北跳过程相比,副高北跳前后环流稳定维持的时间长短显得更为重要。研究表明,1980年夏季副高异常程度之所以堪比1983年和1998年强El Ni?o衰减年,主要是由于不同阶段南半球环流和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的相互配合与接力,其中,6月和8月副高异常偏强对夏季平均副高异常偏强起到主要贡献,但二者的影响因子不同:6月主要受马斯克林高压(马高)偏强的影响,而8月则与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异常偏强有关。此外,7月和8月副高异常偏南是因为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长期维持。与1980年相比,1981年夏季马高和澳高均异常偏弱,因而南半球环流对副高异常的影响有限。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的季节内变化对该年夏季副高的快速北进和南退起主导作用,特别是8月中高纬度盛行强烈的经向环流,使得副高异常偏东偏弱,从而导致夏季平均副高异常偏东偏弱。本文的个例分析表明,在无显著海温异常强迫的年份需要特别关注南半球环流和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对副高及与之相关的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季节内演变的影响,但是这些环流因子持续性较差,难以用于跨季度预测。
苏同华薛峰刘锦绣吕思思董啸
关键词:热带对流中高纬度环流
福建省暴雨日动力因子统计特征及预报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利用FJ-WRF细网格再分析场格点资料计算所得暴雨动力因子(对流涡度矢量、湿热力平流参数)以及全省68个站24小时累积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得出台风和非台风影响下福建省暴雨日动力因子特征。本研究目的意在发现暴雨发生时对应的福建各站点动力因子指标,以期找到一个定量阈值来判断暴雨的发生,从而利用细网格模式资料对未来发生的暴雨事件进行预报。在利用动力因子作为暴雨预报指标时,台风影响暴雨和非台风影响暴雨有所区别。若以14时作为预报时刻,无论是有台风还是无台风影响,暴雨发生的当天14时,对流涡度矢量与湿热力平流参数达到最大值,受台风影响暴雨情况下两个动力因子平均值较非台风影响大一些。若以20时作为预报时刻,受台风影响的暴雨,对于两个动力因子来说会提前一天出现最大值,在前一天20时出现极值。可以利用这一规律作为福建省暴雨将要发生的指标。
吕思思官晓军
关键词:暴雨日动力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