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燕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直肠黏膜施万细胞错构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施万细胞错构瘤(mucosal Schwann cell hamarto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检索福建省肿瘤医院近3年消化道内镜活检可疑病例,重新观察组织形态学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定满足黏膜施万细胞错构瘤诊断标准病例并收集患者内镜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在检索出的150例可疑病例中,3例内镜活检病例符合黏膜施万细胞错构瘤诊断。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52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由体检发现,均不伴随NF1等综合征。内镜检查均表现为肠道单发广基半球形隆起,直径2~6 mm。镜下观察病变位于固有层,无包膜,境界不清,由增生的梭形细胞围绕隐窝散在分布,细胞边界不清,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呈细长或波形,染色质细腻,偶可见小而不明显的核仁,未见明显核异型及核分裂象。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100蛋白呈弥漫强阳性。结论黏膜施万细胞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神经源性良性病变,临床症状及内镜下无特异性表现,不伴随遗传性癌症综合征,结合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准确诊断黏膜施万细胞错构瘤可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疗及遗传性疾病筛查。
- 张文芳王健超陈雪燕陈刚
- 关键词:可疑病例错构瘤梭形细胞内镜活检
-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褔建省肿瘤医院诊治的6例子宫颈ISM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均可见经典的ISMC形态,实性癌巢由胞质内黏液多少不等的复层上皮细胞组成,边界较圆钝,巢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类似子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转移灶与原发灶形态一致或癌巢较不规则。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16、CEA、CK7、CK8/18均阳性,ER、PR、PAX8和Syn均阴性,CK5/6、p40阴性或灶性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70%~80%。结论子宫颈ISMC是新近命名的HPV相关的腺癌亚型,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预后较其它HPV相关腺癌差,识别子宫颈癌中ISMC成分具有临床意义。
- 周冬梅林丽燕陈雪燕朱伟峰张红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
- 肌特异性miRNA在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对肌营养不良的影响
- 【目的】系统检测肌特异性miRNA在肌细胞增殖和分化成熟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在肌营养不良病人中的表达,初步探讨miRNA与肌营养不良的关系。结合细胞学实验以及生物信息学网站,探讨miRNA过表达对成肌细胞分化及靶基因表达的影...
- 陈雪燕
- 关键词:MIRNA肌营养不良成肌细胞分化靶基因
- 文献传递
- 具有TFCP2基因重排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具有TFCP2基因重排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s, 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具有TFCP2基因重排RMS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检测资料, 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女, 31岁, 肿物位于左上牙龈;例2女, 49岁, 肿物位于右上颌后牙区。镜下形态:例1由条束状、旋涡状的短/胖梭形细胞构成;例2肿瘤与骨组织混杂生长, 长梭形细胞为主伴有少量上皮样细胞。免疫表型, 例1肿瘤细胞部分表达结蛋白及广谱细胞角蛋白, 例2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结蛋白;2例均MyoD1弥漫阳性, Myogenin阴性,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Ventana-D5F3部分阳性。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TFCP2基因易位。二代测序检测到EWSR1-TFCP2融合基因。例1术后5个月左颈淋巴结转移, 例2术后32个月前腭部肿瘤复发。结论具有TFCP2基因重排RMS是RMS的一组特殊亚群, 好发于骨, 特别是青年患者颅面骨, 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和/或梭形细胞形态, 预后不良。
- 陈雪燕陈刚朱琼朱伟峰何诚黄榕芳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上皮样细胞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梭形细胞青年患者结蛋白
- 肌特异性miRNA在肌细胞分化过程及肌营养不良中的表达
- 2016年
- 目的:观察肌特异性miRNA(miR-1,-133a和-206)在肌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变化,探讨肌特异性miRNA与肌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培养小鼠成肌细胞C2C12并诱导分化成熟,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C2C12在增殖期和分化期(1、3、5d)miR-1、-133a、-206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筛选dystrophin缺失型营养不良病例(DMD),q-PCR检测miR-1、-133a、-206在DMD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增殖期C2C12细胞的miR-1、-133a、-206表达量较低,分化期3者表达均升高,并随着成肌细胞分化时间的延长,miRNAs表达显著升高,其中miR1表达升高最明显;筛选的10例DMD标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dystrophin蛋白表达减弱或缺失,与非特异性改变肌组织对比,miR-1、-133a、-206表达均升高,其中miR-206在DMD患者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miR-1、-133a、-206均能促进成肌细胞的分化,其中miR-206在肌营养不良的病变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陈雪燕陈裕庆刘文文杨丽许钰张文敏
- 关键词:MIRNA成肌细胞
- 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RMS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39例RMS中,胚胎性RMS 24例,腺泡状RMS 11例,多形性RMS 3例,梭形/硬化性RMS 1例,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头颈部。31例Desmin(+),32例Myo D1(+),15例Myogenin(+),3例因形态典型,未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论:R MS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高度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上表现为原始的小圆细胞及不同比例的横纹肌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表达Desmin,Myo D1和myogenin。
- 陈雪燕许春伟林丽燕何同梅陈刚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组织学分型免疫表型
- 内镜活检标本中胃泌酸腺肿瘤6例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内镜活检标本中胃泌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重新阅片3674例内镜活检病例,根据组织学形态筛选可疑胃泌酸腺肿瘤,查阅其内镜特征,补充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674例内镜活检病例中胃泌酸腺肿瘤6例,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44~69岁。内镜显示胃底/胃体多发或单发息肉,无HP、肠化及萎缩。低倍镜下见腺体结构复杂、相互融合,结构异型明显;高倍镜下见细胞呈多层或复层,以主细胞为主,散在少量壁细胞,细胞异型性小,部分细胞核从基底层上移,核仁小而不明显。首次病理诊断:胃底腺息肉(2/6)、增生性息肉(1/6)、异型增生(1/6)、泌酸腺息肉(1/6)、胃底腺腺癌(1/6)。补充免疫组化标记:主细胞表达Pepsinogen 1。3例行ESD术,另3例失访。结论胃泌酸腺肿瘤发病率低,部分病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存在误判现象,其组织形态具有特征性,在内镜活检中识别该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 陈雪燕陈刚朱伟峰黄榕芳
- 关键词:内镜活检ESD
- 胸部SMARCA4缺失的未分化肿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胸部SMARCA4缺失的未分化肿瘤(SMARCA4-di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MARCA4-U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胸部SMARCA4-UT中CK、CD34、SOX-2、vimentin、BRG1、INI-1、BRM1、SALL4、TTF-1、PD-L1的表达;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3例胸部SMARCA4-UT中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65岁。镜检:17例胸部SMARCA4-UT呈实性片状或条索状生长,坏死明显,大部分肿瘤细胞呈横纹肌样形态,细胞间失黏附,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部分呈上皮样细胞形态,3例呈差分化癌与少量腺癌成分毗邻存在;2例具有鳞状上皮分化倾向,但无角化。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RG1有21例阴性,1例阳性。3例行二代测序检测,均检测到SMARCA4突变(无义突变)和TP53突变。其中1例同时检测到TSC2、ROS1和ATM突变。结论 胸部SMARCA4-U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组织学多具有横纹肌样形态,少量病例表现为差分化癌与分化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混合存在,并具有特征性免疫表型和分子特点。
- 吴方君肖伟进彭然陈雪燕朱伟峰翁秀琴林根力超
- 关键词:胸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SMARCA4缺失肠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特征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SMARCA4缺失肠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例SMARCA4缺失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二代测序,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5岁和69岁。肿瘤位于升结肠和回肠,最大径5 cm和2.5 cm。镜下观察:例1上皮样肿瘤细胞具有黏附性,呈条索状、巢状及实性生长,局灶出现腺腔结构及黏液样基质。例2肿瘤细胞缺乏黏附性,弥漫成片分布,部分肿瘤细胞呈横纹肌样特征,部分呈梭形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例1肿瘤细胞弥漫强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细胞膜抗原;例2肿瘤细胞弥漫强表达波形蛋白,部分呈核旁球状染色。2例肿瘤细胞SMARCA4完全核缺失表达。二代测序例1检测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和TP53基因突变,例2检测到SMARCA4基因突变。结论 SMARCA4缺失肠癌是肠癌的一组特殊亚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临床过程呈现高度侵袭性。
- 黄榕芳何诚朱伟峰师怡陈雪燕卢建平陈刚
- 关键词:分子特征梭形细胞临床病理学基因突变黏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