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提高轻度颅脑外伤患者社会支持对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为脑外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轻度颅脑外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得分分为高分组(40例)和低分组(3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经过整理分析,观察提高社会支持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高分组患者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分和SSRS总分均明显高于低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分组患者完全按时复诊、不完全按时复诊率均明显高于低分组,完全不遵医嘱率明显低于低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分组患者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GQOLI-74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提高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遵医嘱行为和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效果较为显著,临床可以通过类似干预提高治疗效果,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胃寒证模型,分析该模型大鼠的尿液代谢物,以阐释胃寒证大鼠的代谢特征。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采用5%醋酸和精炼猪油灌胃制备大鼠胃寒证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行为学情况,14 d后采集各组大鼠尿液,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对尿液进行样品前处理,加入质控样本评价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和操作的可重复性,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使用Agilent Mass Hunter Profinder软件提取代谢物的分子特征。将获得的数据集导入SIMCA-14.1执行PCA和OPLS-DA,根据OPLS-DA项目中变量重要性投影>1的差异变量,运用t检验对筛选到的差异变量进行验证,P<0.05的差异变量为筛选出的潜在标志物,将筛选出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运用Metaboanalyst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筛选出与胃寒证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通过一般行为学观察和胃组织病理检查证实胃寒证模型建立成功。在PCA模型中对质控样品检测,证明数据采集方法具有可靠性和重复性,PCA模型表明2组样本间尿液代谢物存在差异,OPLS-DA模型表明各组样本之间分离明显,存在一定的代谢差异。代谢标志物筛选中共有12个生物标志物,分别是硫脲嘧啶、6-甲巯基嘌呤、乙醇胺、肌酐、δ-己内酯、N1-甲基烟酰胺、3-苯基苯甲醇、N1-乙酰基亚精胺、东莨菪内酯、N-乙酰-L-组氨酸、D-葡糖胺-6-磷酸、雌三醇。通过代谢通路分析发现,D-葡糖胺-6-磷酸和雌三醇、D-葡糖胺-6-磷酸参与了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雌三醇参与了甾类激素生物合成通路,乙醇胺参与了甘油磷脂代谢通路,D-葡糖胺-6-磷酸也参与了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通路。结论采用5%醋酸和精炼猪油灌胃可以成功构建大鼠胃寒证模型。本实验通过对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发现胃寒证大鼠代谢机制包括丙氨酸、天门冬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