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旭

作品数:2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小说
  • 7篇文学
  • 3篇叙事
  • 3篇乡土
  • 3篇华文小说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学史
  • 2篇政治
  • 2篇中国当代文学
  • 2篇文学史
  • 2篇乡土小说
  • 2篇民族
  • 1篇当代文学史
  • 1篇调式
  • 1篇定情
  • 1篇动物小说
  • 1篇斗争哲学
  • 1篇多民族文学
  • 1篇新文学

机构

  • 17篇湖北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湖北省文联

作者

  • 17篇朱旭
  • 3篇周新民
  • 1篇李传锋
  • 1篇刘大先
  • 1篇刘成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长江文艺评论
  • 2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传记文学
  • 1篇社会科学动态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江苏工程职业...
  • 1篇百家评论
  • 1篇中学语文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代少数民族乡土小说的风景书写被引量:3
2023年
风景书写是新时代乡土书写的重要特色,少数民族乡土小说在此基础上着重突出自然风景感觉化的强大弥合能力;民俗风景内部潜藏的情感结构的替代性表达,规避“风情化”叙事窠臼的同时,更是人类共通情感的外化,核心直指中国乡村的根性文化价值;对“远方”风景的寻找显现出少数民族乡土小说追寻超越性意义的野心,呈现了少数民族作家在新时代不断提升的对当下现实的思想穿透力,和对当下时代中心经验的处理能力。新时代少数民族乡土小说的风景书写,表达了新时代语境下的族群认同和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意义。
朱旭
关键词:少数民族乡土小说
“文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笔谈被引量:10
2021年
多民族文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刘大先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或者“多民族文学”作为学术体系、学科建构及话语生成,与国家文化领导权的实施与规划密不可分,它本身就构成了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其进行“纯学术”的切割——事实上可能根本不存在游离于现实政治与生活的“纯学术”,甚至“价值无涉”的自然科学也难以摆脱特定情境的历史规定性。那么,在这种学术、学科与话语的自觉中,就必然会涉及多民族文学与整体性中国文学、族群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问题。
刘大先刘成朱旭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特定情境文化领导权学术体系价值无涉话语生成
李零:一个思想上有大格局的学者
2017年
在《待兔轩文存·读史卷》的'自序'中,李零先生这样写道:'早晨,到清华散步,站在王国维的纪念碑前,我常常想,陈寅恪说的‘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自由’不是白来的(The freedom is not free)。我请人刻过一方印,印文是‘小字白劳’。‘零’的意识就是‘白劳’。‘白劳’就是代价。'随后先生谈到自己在学术界'白劳'的几回经历,俞伟超先生知道其经历,说他的时间并没有白费,所得胜于所失。先生说:'真是这样吗?破涕为笑吧。
朱旭
关键词:《孙子》杂文集《论语》《孙子兵法》思想史斗争哲学
论北美新移民华文文学的身份问题及其文学史定位被引量:1
2021年
身份,是中国大陆主流文学史叙述排斥北美新移民华文文学进入观照体系的重要原因,如陈国恩所言,若将海外华文作家纳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体系,"可能引发国际间的政治和文化冲突"。但是,有三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首先,作为国籍意义上的身份是法律属性的问题,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身份才是关涉文学更为关键的层面。美国当代政治学家亨廷顿就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政治、经济领域的差异,而是文明、文化的区别。
朱旭
关键词:华文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文学史叙述政治学家亨廷顿
论李传锋乡土小说“进城——返乡”模式
2018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重大变革,此阶段的中国乡土小说多在城乡二元对立的态势之上展开,忽略了乡村也有权共享现代化成果的现实诉求。李传锋此阶段的乡土小说,塑造了农村知识男青年"进城-返乡"模式,以新时代"土地崇拜"的方式,突破了80年代乡土小说的创作陈规,提供了一种进行现实变革,找寻到新的归依的可能性。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新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深入发展,转型期农村治理危机日益凸显。李传锋对农村打工妹"进城-返乡"模式进行书写,以农村女性现代意识为切入点,突破了乡土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痼疾,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女性意识觉醒的探索。
朱旭
关键词:进城还乡文学史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的“乡村政治人”形象塑造——兼论对现代文学形象的承续
2024年
20世纪初至今的100多年间,“乡村政治人”形象的建构在不同文学时期经历了不同的流变。从清末乡绅形象的“社会名流”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迂腐、守旧乡绅形象,再到左翼文学作品中地主恶霸式的劣绅形象,无不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乡村政治人”形象呈现出多元价值取向,既有所保留地取法现代文学,又有着质的飞跃,出现了“人民公仆”式的村干部、新时期的乡村政治强人以及爱国爱乡的新乡贤等新“乡村政治人”形象。
黄勰朱旭
关键词:当代文学
论薛忆沩小说的自省叙事被引量:1
2019年
自省不仅是一个历史命题,更是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表征和知识分子们肩承社会责任的思索,不仅关涉着文学与时代的经验性事实,也包蕴着人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血肉渊源。海外华人作家薛忆沩继承了现代文学的自省叙事传统,且其自省的叙事重心因着社会转型与作家创作气质发生着变换,着重强调个体精神异化的自省策略;又承续自省和批判的价值尺度,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充分尊重。薛忆沩创作中的自省叙事在不变与变化中熔铸域内域外的双重经验,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双向良性互动中,见证着转型期中国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的多重寓言及命运。
朱旭
关键词:《空巢》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中生态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以《山巅之村》为中心的考察
2025年
作为有明确而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土家族作家,李传锋在其持续性的生态文学创作中完成了族群身份、社会身份、中国身份,乃至世界身份的交融。以现代品格注入“风物志”式的叙事传统,圆融而辩证的处理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以动物美学作为叙事策略,在时间序列中践行其共同体视野;以“生态人”之形象切入,向世界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复调式”现代性的中国智慧。
朱旭
关键词:生态文学
不要忽略了火热的生活——李传锋访谈录被引量:3
2017年
朱旭:首先恭喜您的长篇小说《白虎寨》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你第一次获此殊荣是凭借《退役军犬》这篇短篇小说。在近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您一直笔耕不辍,最近更是佳作迭出。是什么契机促使您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么多年了有所改变吗?能告诉我们是什么赋予您如此浓烈的创作热情吗?李传锋:我一直是业余写作。前二十多年主要从事编辑工作,先是在《长江文艺》当编辑,后来主编《今古传奇》。
朱旭李传锋
关键词:小说创作乡村小说动物小说
中国新文学研究的新开拓——评周晓平《文化先驱的矫健身姿》
2016年
黄遵宪是近代一位具有开创性精神的诗人、政治家、外交家,对近代中国文学、社会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都功不可没。对黄遵宪的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初发,发展到五六十年代具有一定规模,期间郑子瑜先生对黄遵宪的研究最为学术界所关注,郑先生更是提倡建立专门研究黄遵宪的"黄学"。"文革"期间相关研究一度中断,80年代及其以后,陆陆续续对黄遵宪的研究又起来。但是。
周新民朱旭
关键词:文学现代性诗界革命思想启蒙言文一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