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龙
- 作品数:5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层序格架与沉积相被引量:12
- 2016年
- 随着四川盆地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展,在实践中长期被视作烃源岩与盖层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的勘探潜力逐渐受到重视。综合研究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地震等地质资料,结合前人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认识成果,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川西坳陷须五段层序格架:将须家河组确定为一个巨旋回,须四段—须六段确定为一个超长期旋回,须五段确定为一个长期旋回,并将其细分为三个极不对称的中期旋回。通过野外露头与岩芯观察认为,须五段沉积时研究区处于三角洲前缘远端—滨浅湖的低能环境,特征为水体浅、河流能量弱、供砂不足,使得三角洲砂体以河口坝、远砂坝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常在短暂推进后快速退缩,三角洲末端常被波浪作用改造为滩坝沉积。须五段沉积相带的展布受层序演化的控制,6个中期基准面半旋回中,MSC1上升半旋回、MSC2上升半旋回和MSC3下降半旋回的三角洲砂体较为发育。
- 孟昊钟大康李卓沛刘云龙赵靖杨越东
- 关键词:层序格架沉积相须家河组川西坳陷
-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渤中25-1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沉积相及演化被引量:15
- 2016年
-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南部,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由于距离物源较远,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沙二段沉积时的古地貌北高南低,早期水体较浅,主要发育由西南部低洼处向东北部隆起区超覆的滨浅湖滩坝砂体;随着构造沉降、水体加深,来自西南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向东北方向不断推进,最终占据了研究区的主体,滩坝砂体则逐渐萎缩至消亡;沙二段沉积末期,研究区西部BZ25-1-1井区发生局部构造抬升遭受剥蚀,导致该井区完全缺失沙二段,周边井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厚度缺失。
- 孟昊钟大康李超周军良秦刚刘云龙刘珂茹
-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沙二段沉积相
- 构造挤压对砂岩储层垂向分布差异的控制——以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被引量:17
- 2016年
- 利用测井、岩心、薄片及孔渗数据,对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垂向对比分析发现,由上到下,储层物性显著变差。通过分析构造应力与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表明,构造挤压作用下,地层褶皱变形,由上到下,从局部张应力过渡为压扭应力,应力值逐渐增大;上部发育张裂缝,裂缝数量多、开度大,下部发育剪裂缝,裂缝数量少、开度小;受构造应力与裂缝影响,由上到下,储层压实增强,压实减孔量相差2%~3%,溶蚀变弱,溶蚀增孔量相差1%~2%,从而造成储层物性垂向分异。因此,储层垂向差异分布受构造挤压显著控制。认识构造挤压对储层垂向分布的控制,对深入理解成岩控制因素及预测挤压型盆地有利储层发育层段均具有重要意义。
- 杨宪彰毛亚昆钟大康李勇能源孙海涛刘云龙
- 关键词:储层成岩作用
- 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被引量:15
- 2015年
- 以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分析为基础,结合成岩史、埋藏史、生烃史、构造演化史,对库车前陆冲断带不同构造油气充注期次及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研究区油气充注具有多期性且不同构造油气充注具有明显差异,康村早中期(16.3-11 Ma)与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11-3Ma)部分构造有少量原油和高成熟度油气充注,库车晚期—第四纪(3-0 Ma)全区天然气大规模强充注,为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时期.研究结果表明:气烃包裹体最为常见,在所有构造都有分布,液烃、气液烃包裹体仅部分构造发育.荧光观察显示液烃、气液烃包裹体呈黄色-黄绿色与蓝色-蓝白色荧光.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表明均一温度主峰数量与峰值在不同构造发生了变化,克拉有两个主峰温度(80-90℃,110-120℃),大北有3个主峰温度(90-110℃,120-130℃,140-150℃),克深有1个主峰温度(140-150℃),第1个峰值温度由北向南逐渐提高.构造演化进一步揭示了油气充注上的差异受控于断层活动与圈闭形成的异步性,可以推测向南继续勘探仍能发现库车晚期—第四纪一期成藏的干气藏.
- 毛亚昆钟大康能源张春伟刘云龙王爱胡小林
- 关键词:白垩系均一温度成藏期次
- 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中-深层砂岩储层孔渗关系及控制因素被引量:8
- 2016年
- 利用大量砂岩样品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物性分析等资料,研究了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中-深层砂岩储层的物性、孔喉类型和成岩作用特征,并通过开展各种成岩参数(压实减孔量、胶结减孔量、粒间体积、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溶蚀孔面孔率)和储层物性的相关分析,结合构造演化,认为中层砂岩储层物性主要受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深层砂岩储层物性主要受晚期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裂缝共同控制;构造挤压是控制晚期压实和物性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层到深层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系数从0.79降为0.35,相关曲线斜率值从0.24降为0.09,深层砂岩基质渗透率基本在0.01~0.10mD之间;孔喉类型由缩颈型、点状演变为片状、弯片状喉道为主;中层砂岩压实弱,碳酸盐主要胶结后的晚期压实发育不明显;深层砂岩压实强,碳酸盐胶结之后仍发育显著的晚期压实作用;而中-深层砂岩的胶结程度差别不大,溶蚀程度与残余粒间孔和裂缝发育有关.依据储层控制因素可知,深层储层的南部,埋深更大,孔隙却相对发育.
- 毛亚昆钟大康李勇闫婷王点刘云龙路昭
- 关键词:孔隙度成岩作用白垩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