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思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共产党
  • 5篇中国共产党
  • 5篇国共
  • 4篇党建
  • 3篇党组
  • 3篇党组织
  • 2篇党建工作
  • 2篇党组织建设
  • 2篇新社会
  • 2篇新社会组织
  • 2篇延安时期
  • 2篇社会组织
  • 2篇基层党组织
  • 2篇基层党组织建...
  • 2篇赋权
  • 1篇党员
  • 1篇新经济
  • 1篇新业态
  • 1篇信息化
  • 1篇修养

机构

  • 11篇中共浙江省委...
  • 2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11篇王思林
  • 2篇郭玥

传媒

  • 2篇党政视野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观察与思考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胜利油田党校...
  • 1篇上海党史与党...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党史文苑(下...
  • 1篇党政干部参考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面加强浙江省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5年
浙江省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前沿阵地,也是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深入推进的地区。基层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领导力量,这种先行先试和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也使得浙江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先发体验"到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全面加强浙江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应该重点聚焦和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王思林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建设区位优势先行区信息化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过程分析
2015年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目的性与过程性的融合,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统一,也就是民主执政不仅仅是体现在选举这个初始环节,而是贯穿了选举、决策、执行、监督的整个过程。
王思林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延安时期
双向赋权: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项发展思路——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被引量:13
2016年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说一直是难点问题。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赋权理论,为研究和拓展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视角。宁波市北仑区在社会组织组建和新社会组织党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故以赋权理论为指导对北仑区的实践进行研究讨论。
王思林郭玥
关键词:新社会组织赋权党建
场域化党建:新经济新业态党建的归域困境与行动策略选择——以YHSN特色基金小镇党建为分析个案被引量:1
2021年
特色小镇是一种"非景区、非社区、非园区"的新型城市景观样态,其组织形态决定难以简单套用单位党建、社区党建、区域化党建的工作样式。针对特色小镇党建的归域困境与行动策略选择,本文借鉴考夫曼的社区场域理论,通过对YHSN基金小镇党建的实证分析,将其看作一种非传统地域性社区实体,认为在特色小镇场域环境中存在权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复合重叠的合作博弈。场域化党建要发挥党建"元治理"的功能,深化小镇空间叠加和地点制造,构建一种复合式的党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社区的能力建设。
王思林
陕甘宁边区发展生产力的多样化手段研究
2015年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陕甘宁边区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科学技术、开展劳动竞赛、试行金融贷款等多种手段来发展生产力,取得了积极的成绩。
王思林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生产力
陕甘宁边区在抗战中模范作用的具体表现
2015年
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先进模范作用。这种模范作用具体体现在陕甘宁边区是民主政治的模范区,在政治体制改革、民主选举和建设"三三制"政权方面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实验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孕育了新中国的模型;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为抗日战场和新中国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干部资源、经济资源和精神资源。
王思林
关键词:抗战中国共产党模范作用
双向赋权: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项发展思路——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
2016年
一、赋权理论:研究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个分析性框架 “赋权”理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在1976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巴巴拉·所罗门(Solomon)在《黑人赋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中首先提出。他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黑人之所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主要在于他们缺失权利。
王思林郭玥
关键词: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的功能定位——浙江省浦江县基层党建综合“绩效”的经验启示
2016年
近年来,浙江省浦江县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夏宝龙书记“抓党建是最大政绩。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指示要求,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形成由全科干部、全责书记和全心党员为基本力量组成,党委一村党支部一农村党员一农户为组织架构,“上能畅通党委、下可顺达基层”的一体化治理新格局。在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党建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前提下,浦江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为突破口,大抓基层党的建设,以党的组织力量整合社会力量,党的组织资源盘活社会资源,党内治理带动社会治理,形成了党建治理带动社会治理,党建发展引领社会发展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了政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全面好转,打造了基层治理的“浦江样本”。
王思林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建设绩效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适应性研究——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5年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适应性调整,这种适应性调整的核心是围绕组织的结构适应和功能适应两个侧面展开。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类型:一是通过反应性适应,在党的建设目标上将"发展党"与"巩固党"的任务融合在一起;二是通过效能性适应,在组织定位和活动方式上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调整;三是通过功能性适应,适应农村环境和利益多元的考验,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整合能力。
王思林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性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党的伦理建设被引量:1
2017年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党的伦理建设更为凸显。严格意义的党的伦理建设是在延安时期基本完成的,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重要标志。这部经典著作能够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以论述个人与组织关系为核心,以思想性与组织纪律性为灵魂,抓住了管党治党的关键,集中阐述了政党的主体伦理、价值伦理、组织伦理、制度伦理和规范伦理。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时代价值体现在:宏观上立足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伦理精神;中观上从基础上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体现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微观上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规范。
王思林
关键词:共产党员修养伦理建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