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栋

作品数:1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阻燃
  • 3篇阻燃剂
  • 3篇合成工艺
  • 2篇阻燃机理
  • 2篇磷腈
  • 2篇模拟物
  • 1篇丁基
  • 1篇异丁基
  • 1篇质子交换
  • 1篇质子交换膜
  • 1篇射线
  • 1篇试剂
  • 1篇四唑
  • 1篇膨胀型
  • 1篇膨胀型阻燃
  • 1篇膨胀型阻燃剂
  • 1篇膨胀阻燃
  • 1篇膨胀阻燃剂
  • 1篇亲核
  • 1篇亲核试剂

机构

  • 11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1篇王栋
  • 10篇刘吉平
  • 4篇李树奎
  • 2篇毕晓露
  • 2篇赵伟
  • 2篇王晓君
  • 1篇刘晓波

传媒

  • 1篇中国塑料
  • 1篇2012年中...
  • 1篇2013年全...
  • 1篇OSEC首届...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唑基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2015年
综述了四唑基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环加成反应、自由基聚合反应、官能团反应。介绍了四唑基聚合物在含能材料和质子交换膜材料方面的应用,四唑基聚合物用于制备含能材料具有能量高、感度低的优点,而作为质子交换膜材料,不但具有基本的导电性能,还能在高温及无水情况下的应用。
王晓君刘吉平赵伟毕晓露王栋
关键词:环加成自由基聚合黏合剂质子交换膜
苯胺基环三磷腈的合成与优化
由五氯化磷和氯化铵合成的六氯环三磷腈(HCCP),通过氨基与其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得六苯胺基环三磷腈(HPACTPZ),并通过温度,反应溶剂,反应时间,亲核试剂的添加量等合成过程中的条件进行探讨和优化,并对合成产物进行红外...
王栋李树奎刘吉平
文献传递
磷氮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简单介绍了膨胀型阻燃剂的定义、分类、和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机理,着重介绍了磷氮无卤膨胀型阻燃剂的发挥阻燃作用的阻燃机理,其中包括炭层形成的过程。本文将磷氮阻燃剂分为聚合型有机磷(氮)系阻燃剂和磷氮协效阻燃剂,其中磷氮协...
王栋李树奎刘吉平
关键词:膨胀阻燃剂阻燃机理
文献传递
苯胺基环三磷腈的合成与优化
由五氯化磷和氯化铵合成的六氯环三磷腈(HCCP),通过氨基与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得六苯胺基环三磷腈(HPACTPZ),并通过温度,反应溶剂,反应时间,亲核试剂的添加量等合成过程中的条件进行探讨和优化,并对合成产物进行红外,...
王栋刘吉平
关键词:合成工艺亲核试剂反应机理
射线级仿真硝基异丁基甘油三硝酸酯模拟物的制备
使用硝基异丁基甘油三硝酸酯标定安检仪爆炸风险极高,尤其对使用过程中射线级安检仪的校验更需要有安全的相应的參照物。通常情况下,由于爆炸品实物不安全性和人们对爆炸危险品的心里恐惧性,不宜直接作为參照物。除此以外,安检仪的定期...
王栋李树奎刘吉平
文献传递
微波技术在阻燃材料中的应用
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防、材料、环境、食品、医药、农林等行业,也在阻燃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总结了近几年来微波技术在阻燃合成、接枝、萃取的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微波技术在阻燃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首先,微波技术应用于有机阻燃剂的...
毕晓露刘吉平王晓君王栋赵伟
关键词:阻燃剂微波技术合成工艺接枝技术
硝化三乙二醇二硝酸酯全仿真模拟物制备研究
本文通过全仿真模拟物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制备了硝化三乙二醇二硝酸酯全仿真模拟物。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硝化三乙二醇二硝酸酯全仿真模拟物与真实硝化三乙二醇二硝酸酯相比,不仅外观、颜色相同,等效原子序数相等,而且两者元素组成相同...
周鹏刘吉平刘晓波王栋孙敏朱轶
文献传递
PET无卤阻燃研究进展
本文对PET 工程塑料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几种现有常见磷系、氮系、磷氮系以及无机相PET 工程塑料用无卤阻燃剂,同时对上述几种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栋汪玲李树奎刘吉平
关键词:PET无卤阻燃剂阻燃机理
线性聚磷腈的研究进展
线性聚磷腈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无机高分子材料,本文简单介绍了线性聚磷腈的结构和合成方法:如直接开环聚合、小分子单体直接聚合和室温可控聚合,综述了线性聚磷腈现如今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航空航天,高分子导体,非线性光学材料,特种...
王栋刘吉平
文献传递
HCCP放大生产实验探索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HCCP在实验室放大一定倍数后,通过改变物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吡啶用量和滴加时间等条件,从而达到反应最优化,节约成本,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王栋刘吉平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