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玉凤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呼和浩特市地区无偿机采成分血捐献者招募工作探讨
- 2009年
- 随着成分输血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机采成分血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自2006年9月30日起,卫生部要求全国各级采供血机构机采成分血全部来自无偿捐献,这对一个月采集量在150~200个治疗量的血液中心来讲,实现机采成分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者难度非常大。
- 巩玉凤成宁
- 关键词:无偿献血机采成分血招募
- 护理干预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 2009年
- 机采血小板,以纯度高、白细胞污染率低、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少、治疗效果好,受到临床广泛应用。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时间长,循环血量大,并需输入大量抗凝剂,容易发生献血反应,因此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和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保护献血者的身心健康、调动献血积极性、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机采血小板献血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巩玉凤董雪
- 关键词:护理干预机采血小板
- 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单独及联合输注对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价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研究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单独及联合输注对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大失血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30例)、乙组(30例)和丙组(40例)。甲组输血方式为单独机采血小板;乙组输血方式为单独冷沉淀;丙组输血方式为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比较三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原蛋白(FIB)、血小板计数(PLT)]及止血时间。结果输注后,甲组的PT、APTT分别为(22.69±2.35)、(52.33±5.41)s,乙组分别为(21.58±2.19)、(50.02±5.39)s,丙组分别为(15.02±1.47)、(41.47±4.24)s;三组患者的PT及APTT均较输注前明显缩短,且丙组缩短幅度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FIB、PLT分别为(1.69±0.28)g/L、(73.11±5.87)×10^9/L,乙组分别为(1.99±0.40)g/L、(44.45±3.28)×10^9/L,丙组分别为(2.40±0.58)g/L、(79.02±6.07)×10^9/L;三组患者的FIB及PLT均较输注前明显上升,且丙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6.77±1.58)h,乙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7.61±1.59)h,丙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4.09±0.97)h;甲组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3, P<0.05);丙组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1、11.458, P<0.05)。结论对于大失血患者,在输血方式上选择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更为有利,并且可进一步缩短其止血时间。
- 巩玉凤刘瑞芬
- 关键词:大失血输血方式机采血小板冷沉淀止血时间
- 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RBC)免疫功能及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70例健康献血者,采集其血液标本,分别在血液储存的第1天、第15天以及第30天对其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包括RBC-C3b、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70份血液标本中,血液储存第15天以及第30天时的RBC-C3b以及RBC-SOD水平分别为(15.01±2.02)%以及(14463±1807)U/gHb、(11.02±1.83)%以及(10411±1497)U/gHb,均明显低于第1天的(18.90±2.19)%以及(16602±2505)U/gHb,RBC-IC以及IL-8水平分别为(6.28±1.17)%以及(85.72±25.71)ng/ml、(8.12±1.30)%以及(109.74±28.04)ng/ml,均明显高于第1天的(4.99±1.20)%以及(64.41±19.7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储存第30天时的RBC-C3b以及RBC-SOD水平明显低于第15天,RBC-IC以及IL-8水平明显高于第1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存储时间和其红细胞免疫功能成反比,因此为进一步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建议临床尽可能地为患者输注存储时间在15 d之内的血液为佳.
- 巩玉凤郝彩霞
- 关键词:红细胞免疫功能输血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