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瑛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遗传易感
  • 2篇遗传易感性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基因
  • 2篇基质
  • 2篇基质金属
  • 2篇基质金属蛋白...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异位症
  • 1篇婴幼

机构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肿瘤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王瑛
  • 3篇胡彩霞
  • 3篇高顺强
  • 2篇方淑梅
  • 2篇李琰
  • 2篇崔瑜
  • 2篇张健慧
  • 2篇金霞
  • 1篇郭玮
  • 1篇程毅
  • 1篇王文氢
  • 1篇霍炳杰
  • 1篇常靓
  • 1篇张国强
  • 1篇冯佳
  • 1篇王娜
  • 1篇赵璐
  • 1篇徐亚萍

传媒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肺小细胞癌并头皮转移1例被引量:1
2017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后枕部肿物1个月,手术切除后复发10d。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后枕部出现一肿物,呈进行性增长,无破溃、疼痛;3周前于当地行手术切除,10d前于原手术部位肿物复发,渐增大至核桃大小。自发病以来,精神逐渐萎靡不振,无发热及其他不适。既往体健,否认有呼吸道及肺部疾病。吸烟40年余,家族史无特殊。查体:精神欠佳,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后枕部可见1个直径约4cm紫红色肿物,表面光滑,毛发减少,界清,无压痛(图1)。
胡彩霞冯佳赵璐王瑛徐亚萍高顺强
关键词:肺小细胞癌头皮转移手术切除后后枕部肺部疾病表面光滑
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分析12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和151例同一地区的健康汉族妇女(对照组)MMP1和MMP3的基因型。结果卵巢癌组MMP1的2G和1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8.0%、32.0%,对照组分别为66.9%、3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1G/1G、1G/2G和2G/2G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16.4%、31.1%和52.5%,对照组分别为16.6%、33.1%和5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G/1G基因型相比,2G/2G和2G/2G+1G/2G基因型经年龄校正的卵巢癌发病的OR分别为1.05(95%CI=0.53~2.07)和1.00(95%CI=0.52~1.90)。MMP3的5A、6A等位基因频率在卵巢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7.2%、82.8%和20.2%、7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5A、5A/6A、6A/6A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组间也无明显差异,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A/6A基因型相比,5A/5A+5A/6A基因型经年龄校正的卵巢癌发病的OR为1.34(95%CI=0.81~2.23)。MMP1的2G等位基因和MMP3的6A等位基因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χ2=56.53,P<0.01)。结论MMP1的1G或2G基因多态性及MMP3的5A或6A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李琰王瑛康山张健慧郭玮王娜金霞方淑梅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多态性卵巢癌遗传易感性
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婴幼儿血管瘤是血管瘤的一种常见类型,是婴幼儿期一种良性快速增生的血管肿瘤,发生率在新生儿为1.1%~2.6%,约有30%在出生时即可见到[1]。它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胚胎性良性肿瘤,约占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的80%,常在新生儿期出现,2~3个月后即进入增殖期,瘤体迅速增大,增殖期可长达6~10个月,可于7~10年内呈现退行性消退[2]。对于一些快速增殖,面积较大且深部的血管瘤为避免血管瘤过大导致的皮肤溃疡及对外观的损毁,需要有效且安全的方法积极的治疗,我科室应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胡彩霞程毅崔瑜江绍乾王瑛韩晓梅高顺强王文氢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聚桂醇注射液新生儿期胚胎性增殖期
康复新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0
2017年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就诊的玫瑰痤疮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在口服甲硝唑片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康复新液,采用4~6层纱布浸透药液后局部湿敷,每次5~10 min,qn。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红斑、丘疹脓疱、瘙痒、毛细血管扩张评分及总积分和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红斑、丘疹脓疱、瘙痒、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胡彩霞张国强崔瑜常靓霍炳杰王瑛高顺强
关键词:康复新液强脉冲光玫瑰痤疮疗效安全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80例子宫腺肌病组患者(腺肌病组)和15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MMP-1和MMP-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1)MMP-1中2G等位基因频率在内异症组和腺肌病组患者中分别为79.0%(158/200)和79.4%(127/160),明显高于对照组(67.0%,20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中1G/1G、1G/2G、2G/2G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G/2G基因型或2G/2G+1G/2G基因型均能增加内异症的患病风险,经年龄校正的风险值分别为3.65(95%CI=1.41~9.43)和3.25(95%CI=1.29~8.23);2G/2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腺肌病的患病风险,经年龄校正的风险值为2.55(95%CI=1.03~6.33)。(2)MMP-3中5A、6A等位基因频率在内异症和腺肌病组患者中分别为14.0%(28/200)、86.0%(172/200)和15.6%(25/160)、83.4%(135/160),与对照组(20.3%、7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5A、5A/6A、6A/6A基因型频率分布在3组中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A/6A基因型相比,5A/5A+5A/6A基因型不增加内异症和腺肌病的患病风险。(3)MMP-1和MMP-3基因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2G/6A基因单体型明显增加内异症的患病风险,但不增加腺肌病的患病风险。结论MMP-1基因启动子区2G等位基因的存在,可明显增加异位症和腺肌病的患病风险;MMP-3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这两种疾病的患病风险无关,但2G/6A单体型可作为异位症患病风险的分层标记。
康山王瑛张健慧金霞方淑梅李琰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遗传易感性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